查看原文
其他

清新环境李其林:协同发展,构建智慧环保新业态

文章导读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其林表示,未来,如何打破传统思维,由末端治理向前端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如何打破传统污染治理模式,以更加智能化思维从技术创新方面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成为行业共同的攻坚重点。


▲  来源:中国能源网


相关阅读

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非电行业将成环保治理重心

进军危废!清新环境成功签约四川雅安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

又获奖了!清新环境再传喜讯!

清新环境2019年年报出炉 实现营收33.75亿

盘点清新环境复工后的大动作!


8月12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科技发展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以“展望‘十四五’——科技助力生态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环境技术大会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就“十四五”环保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和攻坚重点难点展开讨论,献言献策。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十四五”期间,环保产业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创新技术驱动引领、资本助推、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高效、绿色、智慧将成为今后五年发展的关键词。


 “ ‘十四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升级’,环境治理目标和矛盾发生变化,工业超低排放向其他行业拓展。绿色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之策,要采取更多治本手段,稳固成效。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并重,强化区域协同治理尤为重要。”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在会上表示。


作为企业代表,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其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如何打破传统思维,由末端治理向前端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如何打破传统污染治理模式,以更加智能化思维从技术创新方面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成为行业共同的攻坚重点。


清新环境总裁  李其林

绿色高效:协同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十四五”期间,环境治理目标、范围和方式都将发生变化。区域化治理、协同化发展成为未来趋势,将有效助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治理目标来看, “十三五”期间PM2.5污染治理成效最为显著,但污染依然严重。于此同时臭氧污染逐年加重,对优良天数的影响仅次于PM2.5。因此未来环境治理重点将不仅局限于PM2.5,将与臭氧治理协同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污染物超低排放也将从电力向钢铁以及冶金建材等其他行业拓展。在现有优势、专业领域继续深耕并同步向其他行业重点细分领域拓展,打造气、水、固、废协同发展全要素平台,是今后清新环境的发展目标。”李其林说。


从治理范围来看,不仅减排措施协同发展,减排区域也将不断集中化。“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包括川渝这样的城市群发展,从原来单个城市地区的‘点源’治理需求向整个区域化治理转变,对环保企业治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李其林表示,“因此要打破传统污染治理模式,紧跟区域化发展趋势,转化所有末端治理作为最终处理的思维模式,在过程中进行把控,减少污染物排放。”


与此同时,排放物治理方式或将发展转变。“以前我们把排放物当成污染物全部处理,对资金是不小的挑战。现在可以考虑如何把排放物变废为宝,转化为可利用资源,而不是全部处理,将减缓能耗和减少资金投入,但对企业的治理手段和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李其林说。


“不论是打造含工业危废、工业节能、余热利用等在内的全要素服务平台,还是拓展完善工业+市政的服务能力,科技创新都是为环保企业带来真正技术进步和解决方案的核心和优势。”李其林补充说。

智慧环保:把握新基建提质增效




除绿色高效发展,“如何把握新基建,通过技术驱动、数字化智能化助力环境质量提升”引发行业热议。


环保企业应把握新基建机遇,通过数字化、区块链、产业互联网提升效力和效益成为与会专家共识。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基建赋能效果是全局性的,从化工、钢铁、水泥、冶金等行业出发,可以以节能降耗为切入点;从固废处理角度分析,可以大步整合前中末端资源链条;从智慧环保发展来看,个中关系更是千丝万缕。


环保新基建和“补短板”属性突出。


李其林表示,环保行业抓住新基建机遇,符合内循环思路,相关需求有望加速打开。一是“新基建铺设”,包括流域生态保护重大工程、城市垃圾分类前后端建设、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和水资源化设施建设等由新政策驱动的新型市场需求;二是“旧基建翻新”,对应城市、小区旧改中对“水电热气”、户表等公用设施改造以及老旧管网更新等对存量环境的“补短板”改善需求,提供了提标升级的空间。


环保的新基建能够提供数字化、系统化的监测和分析。


“在互联互通、大数据、AI、5G、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助力下,从事环保的企业或相关研究机构、服务单位能够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发现更好、更新的投资运营机会。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服务效率、提升精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环保产业信息化和互联互通程度落后于其他产业,所以我们要重视新基建与环保产业的结合,不仅要拥抱新基建,还要加大投入并利用好新基建,打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使其成为我们提质增效的新‘武器’。”李其林说。


格局重塑:练“内功”促长足发展


对于“十四五”环保产业前景与趋势的预判,多位与会专家认为,“十四五”将是大机遇、大发展、大落地的阶段,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技术引领,更离不开资本助推。


2018年以来,环境产业格局不断破旧立新,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提升,项目规模愈发庞大。企业单打独斗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和项目的需求,随着环保行业“国家队”快速“进场”,产业协同已成为新的潮流。央企、国企,民企、外企各具优势,合作共赢将是发展的必然。


一方面,民营环保企业通过国有资本的介入,可以获得信用背书、良好的市场资源、更为便宜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可以对应地获得民营环保企业完备的供应链或者市场资源,并借助其灵活的机制更好地打开市场。


李其林认为,行业格局正在重塑,环保企业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对新的挑战。“国资入驻,对于企业本身业务形态的转型和组织能力是不小的考验和挑战。业务领域更加多元化、管理半径更加扩大化,规划容易落地难,新领域的探索都会有很多未知数。同时,不论国企还是民企,均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挑战。”


“因此不能靠融资—投资—业绩不断循环的逻辑来推动自身发展,而要通过政策和商业模式重新优化,管理和技术不断革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打造新生态,迎来行业发展新周期。”李其林说。


近期热文

远达环保子公司共签订2.64亿元合同

菲达环保并购两公司拓展主业 3亿募资补流优化资本结构

陕西: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

常用VOCs治理技术各自优缺点、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

2020年静电式除尘器市场需求分析及规模预测

浙江制定季节性VOCs强化减排措施正面清单





“中国大气网”公号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郭女士,微信号:xianglian-1988。



责编 | 郭香莲         统筹 | 谷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