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空间再拓宽!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电网联合,释放哪些信号?
文章导读
对于环保行业来说,双方的此次签约,释放了两个信号。
一是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强,将倒逼企业进一步提升污染治理水平,释放更大的污染治理市场空间;
二是环境系统对于智慧环保的探索、运用进程,正在加速推进,环保产业智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加明朗。
11月11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京签署《电力大数据助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战略合作协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与国家电网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辛保安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与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毛伟明见证协议签署。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张波,国家电网总信息师孙正运、总经济师兼党组办公室主任王抒祥出席签署仪式。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环评司、执法局、信息中心,国家电网研究室、发展部、营销部、互联网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签署仪式。
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电网一二把手、技术总工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悉数到场,足以看出双方对本次合作的高度重视。
毫无疑问,掌握了电力这一企业生产命脉,环境部门对于企业生产运行状态及轮限停产政策执行情况将更加了如指掌,对于企业的环境监管和处置能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强调,电力大数据在支持保障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上具有显著优势,在提升生态环境部门日常监管、排放核算、执法取证、应急措施管控等能力和水平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环保行业来说,双方的此次签约,释放了两个信号。
一是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强,将倒逼企业进一步提升污染治理水平,释放更大的污染治理市场空间;
二是环境系统对于智慧环保的探索、运用进程正在加速推进,环保产业智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加明朗。
环保智慧化的必然
智慧环保是指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与通信技术,构建一个高度感知的环保基础环境,实现对环境信息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让生态环境治理日益走向精细化、数据化、智能化,使决策者能够更好地做出契合环境发展需要的各项举措,进而实现环境保护的精细化管理。
从阿里云推出ET环境大脑、与江西水务共建水务行业云平台,到腾讯云携手粤海水务打造智慧水务生态圈,再到华为斩获4.45亿元智慧水务大单,携手深圳水务和深圳移动打造5G智慧水质净化厂,深度参与城市数字化转型,以及中国移动中标2400万环境监测项目……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已成为环保产业升级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技术持续革新,我国智慧环保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智慧环保行业市场空间在近5年来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以14.0%的年复合率持续增长,从2014年312亿元增长至2019年近585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空间可达到650亿元。对比整体万亿级的环保市场,智慧环保发展空间巨大。
智慧环保领先企业分析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传统环保行业快速升级转型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布局智慧环保,智慧环保企业数量从2014年的905家上升至2018年的1739家。
作为典型的政策引导性行业,智慧环保现阶段的市场需求多来自政府采购或与之具有较强相关性,同时,技术门槛较高,产品服务的系统性、整体性较强。
以国内先进性、完整性、成熟度较高的智慧环保企业——中环国投(北京)环境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信息”)为例:
作为部属机构转制的专业信息化企业,中环信息已完成部级项目20余项、省级项目40余项,市级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环保部信息化项目综合管理平台、重庆市污染防治大数据管理平台、湖北省环境综合执法监管平台、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等重点智慧环保项目。
作为环保产业中技术要求极高的领域,中环信息向来注重技术的创新和研发等方面的投入。以下辖中环国投环境信息工程研究院为中心,中环信息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环境保护政策发展与业务,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基础性的环境信息化科学研究。
自2014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环保行业信息化咨询、设计、软件开发和实施服务的中环信息,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测”、“管”、“治”、“服”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闭环管理体系,业务涵盖生态环境监管决策、生态环境大数据、生态环境业务管理、生态环保综合服务四大板块。
环境监管,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中环信息生态环境监管决策产品服务囊括“水污染防治智能监管系统”、“大气污染防治智能监管系统”、“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系统”、“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系统”,全面覆盖水、气、土壤、移动源等末端监管及中央统筹环节,帮助相关部门真正实现“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调度”。
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与生态环境智能监管大数据平台是中环信息生态环境大数据生态建设的两大核心。其中,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系统集成了各类环境质量数据、环境业务数据、污染源数据,经过挖掘、分析等处理,形成统一的环境管理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帮助各业务系统之间顺利实现数据交换、共享、集成,提升核心数据质量、充分发挥环境数据资源价值,最终为生态环境大数据战略提供强力支撑。
生态环境智能监管大数据平台则打破了业务壁垒,帮助地方自建生态环境智能监管大数据中心,并接入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汇集共享水、气、噪声等环境监测及相关风险源监测数据、GIS遥感数据、三线一单数据、辖区环保管理数据、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调度数据及其他委办局环境相关数据,从宏观、中观、微观为领导和办事人员提供数据支撑,从应用上实现污染防治超标报警、趋势预判、工作调度等。
近期热文
贺克斌院士:减排下一步主攻方向应为氮氧化物和VOCs总量控制专家:恶臭污染催生千亿市场空间,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生态环境部: 众多企业VOCs治理设施停留在“有没有”“上没上”的层次!VOCs重点行业现场督察/检查环节及要点生态环境部执法局:VOCs整治投入要远远大于治理SO2、NOx超低排放改造转向下半场,NOx防治与VOCs治理将“并驾齐驱”!905万+1684万元! 河南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青岛大气环境监控预警项目招标VOCs治理千亿规模尚未释放,未来市场增量到底集中在哪里?
“中国大气网”公号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汪女士:18813070911。
责编 | 汪茵 贾敏 统筹 | 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