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滩艺博汇丨一位金融家的“双重人生”

上海黄浦 上海黄浦 2023-02-03




“到目前为止的人生中,最令你自豪的是什么?”

“五十余载岁月里,无论身在何处、从事什么职业,唯有对书法的追求从未停息。”


如果问刚卸任上海票据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宋汉光,他一定会这么回答。从军工才俊到金融骄子,年逾六旬的他,身上贴着许多标签,但保留最久的,还得是名为“书家”的那一张。



故事开始时,宋汉光只有8岁。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他不得不每日咬牙悬臂练习唐楷两百字。或许是日久生情,慢慢地,他竟从这门有时让他委屈到流泪的枯燥功课中寻出了趣味,愈加勤学苦练,技法也日益纯熟。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学习工科后,他不但没有就此荒废技艺,反而转头钻研起了更合他心意的隶书,沉迷于写汉隶、刻汉印、读专著,因写得一手好字,还成了校园里的名人。



1983年,毕业后的宋汉光被分配到淳安的一家军工厂工作。大山深处静谧祥和,适合研习书法。于是一有空闲,他就参加电视函授、组织书画小组,还积极争取去杭州出差的机会,以便到西泠印社、杭州书画社参观学习。


“当时从工厂到杭州,要先坐5小时公共汽车,再坐6小时火车。我可以来回颠簸20多个小时,只为看一场书画展览;也可以花掉整整两个月工资,只为买一套书法书籍。”这样的陶醉与渴求,连他自己都觉得是“疯魔”了。



4年后,宋汉光因工作调动来到桐乡,这让痴迷书法的他欣喜若狂,因为每逢周末,他就能一头扎进离宿舍仅一河之隔的君匋艺术院看字画、听讲座。也正是在这一年,他的才华开始为文化界所知,不仅一举斩获当地书法、征文比赛两个一等奖,还结识了章柏年、袁道厚、盛欣夫等名家前辈、同道挚友。


1990年,回到家乡绍兴的宋汉光改行做起了金融。重新出发的,还有他的书艺追求:“汉碑的返璞归真、沉着大气之美令我心驰神往。”在沈定庵、朱关田等书法大家的悉心指点下,他刻苦读帖、临帖、创作,终于完成了从帖学向碑学的转变,形成敦厚之中显灵秀的书法风格。



之后,宋汉光先后前往衢州、福州、宁波、上海任职,虽然工作经常变动,但业余时间练书法、赏佳作、访名家、交名士的习惯却始终没变。“业务工作繁忙,很多时候身心疲惫,但一与书法同道交流,我就觉得很放松。”每到一个地方,他总能觅得良师益友,大家互相取经、共同进步,生活得格外充实。



在追寻书艺的路上,宋汉光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求道者。他说,书法之道无穷,必要以百分百的诚心和执着潜心悟道,才能有所明、有所得。在他看来,书法的价值不只在于技法,它所展现的,除了汉字和书体本身的美感之外,更应该是意蕴,是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作者自身的品格、思想、感悟。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一看到宋汉光的字,便会忍不住感叹:“太像了!”所谓字如其人,他笔下的隶书就如他做人做事一般稳重大气、规整严密,又如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经历那样灵动率真、富有生命力;但其实,人也如其字,如果书法从未出现在他的生命里,那么他现在或许会是另外一副模样。



上下求索五十余年间,宋汉光取得了不少成就。他的作品拿过大奖、上过报刊、出过版、进过拍卖行,还被国内外文博单位和个人收藏。当他将对书法的感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便开始不自觉地思考:如何传承书法艺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于是,近年来,宋汉光积极投身公益,先是在宁波举办个人慈善书法展,义卖筹款并捐赠237万余元;来到上海后,不但多次参加上海市、黄浦区组织的群众性书法活动,还开展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百米书法长卷、送“福”进社区等公益活动。如今已经退休的他,将精力转移到了推动书法艺术社会化、国际化上。这对他而言,将会是一段人生新旅程。



记者 / 张博文

编辑 / 张姗

资料 / 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杲云走访区内重点金融企业,强调要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 祝贺!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黄浦人!


   JOIN 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