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业者说丨“薛定谔”的“没要求”
“薛定谔”这个梗来源于“薛定谔的猫”,指的是一种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不确定的状态。近日,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指导师张宁芳在开展职业指导服务时,发现有求职者处于矛盾的状态:一方面声称对工作没有要求,另一方面不是这个工作不合适,就是那个工作不方便。究竟他们对工作有想法还是真的没要求?
讲述人: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指导师 张宁芳
小鲍是一名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曾在酒店工作过一段时间,却因为不适应所以萌生了转行的念头。当我问他:“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小鲍脱口而出:“只要不在酒店,一份普通工作就行。”当我为他介绍了几个岗位让他选择时,小鲍皱着眉头犯了难,一会儿这个不合适,一会儿那个不方便,最后也没说出自己想要从事什么职业。 深入沟通之后,我发现小鲍在择业时,并不像他说的那样“没要求”,而是心底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只是由于对市场行情和自身条件的不了解,无法将这套择业标准归纳总结出来。所以在择业时,才会表现出“薛定谔”的状态。
我建议小鲍首先要把自己从大海捞针的找工作方式里脱离出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我拿出纸笔,在上面列出一些岗位名称,并介绍它们的岗位职责,请小鲍表达自己对这些具体工作的看法。发现小鲍的矛盾源自岗位实际工作内容和他自己设想的情况不一样。比如,小鲍不愿意继续在酒店工作的原因在于他觉得自己做的都是杂活,虽然现在看着忙碌,但过个十年八载,这个岗位都不一定存在,于是心里就变得非常抗拒这份酒店工作。了解小鲍真实的就业要求后,我告诉小鲍,可以在投递简历前,通过岗位简介等渠道来了解工作的实际内容。即便如此,入职后仍有可能遇到与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的事情,但这些不同不应该成为离职甚至全面否定这个行业的理由。
随后,我建议小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如果暂时对长远目标没有想法,也可以先做一个未来二三年的短期规划。每个人的职场之路不尽相同,但是“条条道路通罗马”。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那时的情况不一定就是自己凭空想象中的样子。与其被自己想象中的未来吓退,不如先把自己眼前能把控的事情做到最好,踏踏实实地迈出第一步,再根据现实情况调整规划。
记者 / 宋梅(整理)
编辑 / 张姗
图片 / 区就促中心 网络
通讯员 / 张宁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