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400多年前的“炒鸡蛋”“牛奶饼干”……《齐民要术》这本书看着看着就饿了!

上海黄浦 2023-02-22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和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打造,中国国家图书馆参与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将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第六期,聚焦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典籍《齐民要术》,展现其对中国农学发展,以及农业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





探寻中国农耕文明要义和起源

感悟贾思勰笔下的“烟火气”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了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化,众多农学家不断总结生产经验,留下卷帙浩繁的农学典籍。中国古代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全书共十卷,九十二篇,援引收录了北魏以前的相关古籍文献近二百种,内容几乎囊括了古代农家经营活动的所有事项,是当时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农业科学知识集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后世奉为农书典范。


本期《典籍里的中国》将率先在开场戏剧中,引领观众探寻中国农耕文明要义和起源,体悟用五谷养育生命的先祖,如何顺天时、量地利,教天下之民以稼穑,让中华血脉代代相承,成就中华文明的赓续绵延。此外,主持人王嘉宁将与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卫红,在访谈现场为观众解读《齐民要术》的重要价值与深刻内涵。



“齐民”一般是指平民,也可以理解为老百姓;“要术”是指重要的生产技术和谋生方法。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就是说从农耕技术到酱油醋等农副产品的制作,只要和百姓维持生计有关的内容,他在书中皆有记载。曹幸穗表示:“《齐民要术》记载了很多先进的农业思想,比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体现了《齐民要术》在当时已经意识到农业要保护生态环境,这是目前全世界所提倡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另外,书里也记载了很多非常实用的生产技术,都是目前我们还在使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的《齐民要术》还因记载了近三百种食品、菜品,成为众多读者眼中的“美食书”。例如,书中记载的“截饼”相当于现在的牛奶饼干;“炒鸡子”就是今天的家常菜炒鸡蛋。在戴卫红看来,留下这些生动记载的贾思勰,是一个热爱生活且富有烟火气的人,“他希望百姓们能够吃得很丰富,以民希望。”通过识读《齐民要术》,观众将看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扎根土地,重视农业,追求朴素美好生活的愿景。




走进贾思勰立志笃行的一生

戏剧舞台催泪演绎“贾家兄弟情”




《齐民要术》是中国农学史承上启下的经典之作,但历史上有关其作者的记载却只有书中署名的10个字——“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节目组向相关专家请教和讨论后,根据《齐民要术》所述内容,结合北魏的历史背景,对贾思勰的故事进行合理化创作,同时按照专家的推测增加了可能是贾思勰同族兄弟的北魏大臣贾思伯这一角色,又创造出弟弟贾思有,把兄弟三人的感情与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的传奇故事有机结合,巧妙地展示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状况和技术。



戏剧演绎中,贾思勰、贾思伯、贾思有将分别由演员宁理、杜源、宿宇杰扮演。经由三位实力演员的精彩诠释,观众将通过一盘浓缩着丰富情感的“炒鸡蛋”,沉浸式感受贾家兄弟之情的传递,走进贾思勰立志笃行的一生。谈及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这部能够“教人吃饱饭”的典籍,宁理用“心存敬畏”四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他说:“我们不仅要体悟这部典籍中的精神,更应该总结先贤的智慧,传承中华优秀文脉。”



《齐民要术》是中华文化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唐朝时期,它就传播到了日本及朝鲜半岛,约十八世纪又传到欧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农业思想与理念长期代表世界农学发展的最高水平。这也说明了,农耕文化是中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勤劳的中国人民始终在书写着历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我们要在继承中创新,为建设农业强国不断奋斗。正如蒙曼所说:“农业构筑了我们的文化基础,也构筑了我们的安全底线,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读典以明志,读典以笃行。本周日晚八点档,让我们随 CCTV-1《典籍里的中国》共同翻开《齐民要术》,汲取先民的农业开拓智慧,汲取农耕文化的宝贵财富,砥砺前行,继往开来。

编辑 / 宗哲麟

来源 / 央视一套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全球第二、亚洲第一,这个小区获此殊荣!


2. 中小企业也能获政府“量身定制”服务?这个街道说“安排”


   JOIN 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