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与梁思成齐名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大师,珍贵资料首次公开
一个月前,历经百年风雨的茉莉花剧场重新打开大门。往南步行900米,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首次唱响地黄浦剧场,在不远处遥遥相望的,是过去的浙江兴业银行,如今的久事艺术沙龙。在外滩,还有不少醒目绝伦、匠心独具的历史建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由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童寯参与设计建造。
日前,久事美术馆群落开年大展“西行画录·东南园墅——建筑师童寯(1900-1983)特展”于久事美术馆和久事艺术沙龙两个展馆同时开幕,首次向公众展出童寯的大量珍贵手稿、史料文献、建筑图纸,通过翔实的资料和系统性的展览内容全面呈现其在建筑、艺术,以及园林方面的旷世才华。
不一样的欧洲之旅
在展览现场,记者见到了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童明,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童寯的孙子。“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不太可爱,因为他从早到晚都沉浸在自己的写作中,直到临终前的一两天,他还在忙工作。”童明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近代造园理论和西方现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童寯以其一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兴起与发展,与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并称“建筑四杰”。从北京清华学校毕业后,童寯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是中国首批留学美国的建筑师之一。在以令人瞠目的速度毕业后,童寯又分别在费城和纽约实习工作一年。作为不成文的惯例,在回到故乡之前,几乎所有前往美国学习建筑的中国留学生都会从事一次专业目的的欧洲之旅,亲自去体验那些平日只能在图像中接触到的经典建筑,童寯也不例外。
这段发生在1930年4月至8月的游学经历成为了本次展览中“西行画录”主题所呈现的全部内容。在为期4个月的旅行中,童寯通过画笔、日记与摄影,记录下欧洲的璀璨文化,以及光亮瑰丽的传统建筑和勃然兴发的现代建筑。他为此创作了逾200幅弥足珍贵的写生画作品被完好地保存至今,此次按照时间顺序展出,是首次系统而全面地向世人展示。“这些水彩画和炭笔画,专业画家看了都觉得是顶尖水平,叹为观止。”童明介绍。
另一方面,童寯每天都会写日记,记录游历中所感受到的震撼。譬如在比利时时正巧遇到安特卫普世博会,童寯在日记中写道:“路过博览会场,当然所有东西都是木制的,并且制作非常精美。无论在设计还是做工上,博览会都远远超过了费城的一百五十周年博览会。”而在童明看来,“如果你仔细阅读他的日记,特别是以英文写作的日记,就会发觉他是一个非常风趣的人,这和他晚年那种严谨的形象是不一样的。”
尽管这段匆忙的行程因为童寯要在当年9月到东北大学执教而遗憾终止,但童明认为,童寯的艺术才华因这4个月的所见所闻得到了彻底的升华,也为其建筑生涯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在“西行画录”部分的最后,呈现的就是童寯与其挚友陈植、赵深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华盖建筑事务所的建筑作品,以呈现其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形成脉络。
《江南园林志》与再造“园林”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体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江南园林则荟萃了中国园林的菁华。开创中国园林的现代研究是童寯的一项杰出成就,这一成就着重体现在完成于1937年、出版于1963年的《江南园林志》,也就是这次展览的另一主题“东南园墅”。
1930年代初,童寯利用在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工作的闲暇时间,在艰难条件下访遍江南园林,他不仅实地走访了将近70余座园林,而且对其中许多进行了实地记录,拍摄照片千余张。他为这门传统建筑技艺带入了现代科学的方法,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园林调研测绘。而且由于许多园林如今已经湮没无存,所以他遗留的测绘图纸和写真照片就显得格外珍贵。
在“东南园墅”部分,童明以园林的空间形式去呈现一个关于“园林”的展览,通过木架与轻透的布料造出折廊、庭院、门洞,在这座与展览主题精确结合的室内“园林”里,首次全面而系统地展现童寯先生关于江南园林的调研过程及其成果。
在展厅中,记者看到了两封梁思成寄给童寯的信件原件,写于《江南园林志》出版之际,“这书之可贵,就在这些图都是你亲笔画的,而且其中许多今天或已被破毁,或改走了样,许多照片也是难得的史料了”,敬佩之情跃于纸上。
此次展览由上海久事美术馆、东南大学、童寯纪念馆联合主办。展览期间,久事美术馆将围绕展览内容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其中,一场名为“从远东华尔街到文艺新地标”的外滩行走将带领观众近距离赏析童寯及其他中国建筑师的作品,深度解读外滩建筑的前世今生。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冲
图片 / 久事美术馆
视频 / 周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