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推崇、亨利·卢梭领衔的“稚拙派”首次来到中国
点击观看视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绘画艺术的形式和内涵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时,法国一群被批评家们称为“稚拙派”的业余画家,用他们朴素且直接的方法创作绘画,独一无二的绘画风格备受毕加索推崇。如今,稚拙画派首次来到中国,“白日梦——稚拙派艺术家的奇妙世界”日前在上海久事美术馆开幕,展览将展出至11月12日。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稚拙派开创者亨利·卢梭领衔的9位艺术家的55件油画作品,并结合他们的创作视角,分为描绘静物画的“周日餐桌”、人与环境的“伴我同行”、城市风景的“魔法城市”、繁花盛开的“梦境花园”、自然景象的“奇妙自然”等5大板块。
“虽然稚拙派是个非常非常小的流派,但是无论翻阅哪一本完整的艺术史书籍,都会提到稚拙派。”策展人马真正认为,这些自学成才艺术家虽然未曾在学校里或研习班上接受过名家指点,但是观众完全可以从自身的独特视角来充分感受这些画作的魅力。
循规蹈矩从来不是造梦者的信条,无拘无束方能以梦为马,自由自在。对稚拙派而言,正是“素人”的身份,让他们可以打破题材的限制,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不含任何偏见的、自发的刻画方式与世人分享真切而又绚烂的艺术视角。
值得一提的是,这群稚拙派画家拥有“双重身份”。像卡米尔·邦布瓦,年轻时加入巡回马戏团成为大力士和摔跤手,经历4年兵役后他回到家乡,坚持边工作边画画。他的作品《女孩儿与娃娃》,用色纯粹鲜明,画中的女孩脸色红润,神色陶醉,稍显不平衡的比例平添了一丝童话般的温馨可爱。的确很难想象,如此天真童趣的画风,出自一名体格魁梧的前摔跤手之笔。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稚拙派重要的主题之一。卢梭常以心上人为对象进行创作,毕加索也曾收藏过卢梭的自画像和他夫人的肖像画。《女士肖像与花束》创作于卢梭的晚年,作品中,画面左侧是女子肖像,右侧是静物花卉。马真正介绍,从这幅画中可以明显看到卢梭的绘画风格,“就是很平面化的描绘,又会加入一些有趣的修饰,像这幅画,明明画幅这么小,卢梭还在人物旁加入了一个花瓶,凸显了他作为稚拙派代表艺术家的无拘个性”。而这样纯粹的当代性和自由的想象力,无疑也是卢梭的作品在日后影响了许多重要艺术流派的原因之一。
相较于大部分稚拙派艺术家笔下的城市风光、海边景致、静物画作,安德烈·鲍尚则是个例外。鲍尚一直被称为“园丁画家”,年轻时他和他的父亲一起经营苗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鲍尚应征入伍,并被派驻到希腊,在当地,他记录了很多希腊的历史人文、建筑风景,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乡,发现苗圃遭到破坏。在重建苗圃的过程中,鲍尚创作了很多大尺幅历史题材作品,如《伯利克里对使用人民的钱而辩解》,这在稚拙派中也相对少见。
9位艺术家中,萨贺芬·路易斯是唯一一位女性,更是稚拙派最常描绘花卉的代表之一。如果你曾看过法国电影《花落花开》,片中那个有着传奇经历的女佣,就是萨贺芬。出身贫寒的萨贺芬一直靠帮佣工作维持生计,但是绘画是她袒露内心炽热灵魂的唯一途径,她用植物缔造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并开创了一种独具张力的“花叶画”风格,正如作品《红色背景前的花束》中所展示的神秘花朵。萨贺芬的作品有着梵高式的狂热,所以不少人将她与梵高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有着坎坷的命运,和强大的生命力。
毕加索曾感叹,“像拉斐尔一样画画花了我4年时间,像个孩子一样去画画却花了我一辈子。”他知道,稚拙派画家们无需像那些减负正统艺术教育的“同行们”一样瞻前顾后,淳朴的内心,让他们可以用最真诚、天然无修饰的方法去描绘这个世界。而这也是本次展览作为久事美术馆“经典艺术大师系列”品牌项目的首个群展,希望向参观者所呈现的——每个人都有艺术的潜力,敲开艺术的大门只须真诚和热情。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张姗
图片 / 周菲
视频 / 周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