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赏艺会,带你聆听丝绸之路上最“年轻”的音乐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2023思南赏艺会以“丝路国乐”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上民族乐器的融合与发展。在分享了箜篌、扬琴、琵琶等乐器后,本期思南赏艺会,则是邀请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张佳伟作为导赏嘉宾,以“弦音弦路”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多姿多彩的西域画卷。
“要说丝绸之路上年轻的声部音乐,那非弓弦乐器莫属。”张佳伟介绍,最早弓弦乐器的记载是公元10世纪,出现在阿巴斯王朝伊斯兰细密画中,叫拉巴布。画中演奏者是一位女性,眼睛非常有特点,与古罗马人物的眼睛相似。“她演奏的弓弦乐器器形较小,琴身较短,用弧线的弓拉奏。从图中我们还辨不清楚是几根弦。”
在阿拉伯本土流行的拉巴布,又因不同国家的音乐发展而有所变化。如叙利亚和约旦的弓弦乐器,主要是只有一根弦的拉巴布。“因为这些地方多是沙漠,弹奏音乐唱歌是为了摆脱在沙漠里牵着骆驼长途跋涉的寂寞,歌曲旋律简单,只要无限反复就好。”张佳伟说道。
在波斯,弓弦乐器有着另一个好听的名字——卡曼彻。史料记载,波斯卡曼彻最早的形制是两根弦,到公元1450年前后,卡曼彻已经发展到四根弦。张佳伟认为,波斯卡曼彻对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弓弦类乐器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伊拉克的贡扎,阿富汗的沙林达以及我国维吾尔族的艾捷克、萨塔尔,蒙古的马头琴,现代汉族流行的胡琴类乐器等,都是伴随着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交流而产生的。
那么,如何分辨弓弦乐器是否是因丝绸之路流传至国内?张佳伟特别提到,主要看其琴弓是在两弦之间还是弦外,“外置琴弓的乐器基本是通过丝绸之路进来的,而内置琴弓则是由我国其他乐器演变而来。”
导赏之余,张佳伟还联手陈晓雁、王晓犇、董施栾等胡琴演奏家,用艾捷克、萨塔尔、胡西塔尔等丝绸之路上的拉弦乐器,带来了《赞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多首名曲。
记者 / 刘艺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王登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