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斯维加斯都看不到的“大彗星”闪耀浦江,“上海出品”迎来亚洲首演

上海黄浦 上海黄浦 2024-04-21




这周在社交媒体上备受瞩目的开年大戏,莫过于以国际化的中外联合创作演出团队、全英文演唱的形式,首次“闯入”亚洲音乐剧观众视野的百老汇沉浸式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以下简称《大彗星》)。这部“上海出品”为何如此迅速“破圈”广受各界关注?原著原作本身的高口碑、上海制作的高水准以及它被赋予的中国音乐剧未来高期待值,或许是背后的答案。



大幕拉开,天幕中的五个圆环与舞台上交错的轨道遥相呼应,华丽壮观的莫斯科舞会场景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序曲》华丽开场,二十余位演员共同组成的多声部歌队与现场演员以轻松欢快的律动,将复杂的人物关系一一交代。


“音乐很高级,舞台太美了,在拉斯维加斯也未必看得到这种制作。”有豆瓣网友评论说。《大彗星》的故事和音乐保持了百老汇版本的“原汁原味”,但舞美、灯光、音响、视觉、服装等其余所有环节都做了颠覆性创新,均为中国制作公司的知识产权,因此仅上演数场就让观众见识到何为“创新性、突破性的新音乐剧”。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独特的沉浸式舞台。《大彗星》的初始创意,来自编剧和词曲作者戴夫在俄罗斯采风时涌现灵感的小酒馆。所以,无论是外百老汇版本还是后来的百老汇版本,它的舞台都是餐馆式布置。但此次上海版本的舞台制作,曾设计了韩文版《大彗星》的韩国“国宝级”舞台设计师吴弼泳另辟蹊径,从彗星轨道中寻找灵感——整个舞台从上到下,由一个又一个红色的圆圈所组成,观众按照剧中四大家族分坐在四个圆中,簇拥着主舞台的两个圆,观众像身处宇宙之中,演员游走在一个又一个轨道上,犹如星际穿越。


夺目的舞台,离不开高科技的助力。中国灯光设计师李博文设计的接近600个灯光cue点,给观众和演员们营造了如梦似幻的舞台氛围,而中美两国音响设计专家为《大彗星》量身定制的65个悬挂音响点、10套TiMax声音跟踪系统,则是全力保证了这部剧最大的特色:沉浸感。



如此独一无二的舞台也是百老汇演员所梦寐以求的。在《大彗星》中出演主角皮埃尔的演员库珀·戈丁,曾作为“魅影”参演百老汇巡演版《剧院魅影》。


此次,他横跨14000公里来到上海,“互动性”就是吸引他的原因之一,“我们希望使音乐发生在观众的周围,让戏剧的‘第四堵墙’变得根本不存在。演员和观众作为彼此的一部分共同完成这场演出,越亲密越好。”他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将皮埃尔这个人物的迷茫、深沉和颓废展现得淋漓尽致,获得现场观众的好评。



剧中出演娜塔莎的美国“00后”新星纳奥米·黛安娜7岁就以童星出道,舞台演出经验丰富。此番首次在中国登上音乐剧的舞台,她说:“在上海排演这部剧,很高兴能受到这么多中国观众的喜欢。这部剧的故事,对年轻人来说很有共鸣——女主角虽然总是容易陷入爱情,但年轻不就是有很多冲动的决定?”


演员们的实力,也得到了来自同行们的盛赞。1月16日晚,《大彗星》举办了盛大的“彗星之夜”红毯礼,音乐剧演员叶麒圣、贾凡、朱芾、赵伟钢、蒋倩如,知名歌手王啸坤、罗开元等近百人先后走上红毯。著名舞蹈演员朱洁静、王佳俊等也坐上了观众席。在和观众互动的舞会环节,朱洁静还受邀登台共舞,引发了全场欢呼。



由上海大剧院、长扬文化、西岸大剧院出品,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西岸大剧院、昱华文化联合制作的《大彗星》将驻演至3月3日。此外,上海大剧院还将肩负起作为文化地标的社会责任,将在未来踏足人民广场、西岸和陆家嘴的社区楼宇、文化空间,以主题分享会和艺术工作坊的方式开展活动,以更好地推广音乐剧,为中国音乐剧的原创力量构筑更坚实的地基。


音乐剧《大彗星》出品人、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坦言,各方的好评是制作团队坚持上海主导制作这部百老汇大剧的意义,“上海大剧院所提出的‘引进、汉化、原创’三步曲是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音乐剧行业的共识,这次《大彗星》努力尝试树立国内音乐剧创制的上海标准:触达百老汇核心版权,选拔中方创制人才,面向世界组建班底,加强中外交流互鉴,以新机遇和新挑战促进国内音乐剧的新一次转型和探索。”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上海大剧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打卡黄河路如何避免人挤人?这个宝藏景观位“曝光”


2. 帮助他人,阳光自己!去年黄浦慈善让71余万人受益



   JOIN US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