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这是全年最热的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舞”
大暑养生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节气的到来,往往意味着“蒸煮模式”的开启,极端高温天气有可能经常出现,大家要当心身体和情绪“中暑”。在这个全年最热的时节里,更要保持心平气和。
那么,在大暑这个节气中,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
保持好心情
笑是夏天养生的良药。“笑一笑,十年少”笑是精神愉悦的一种标志,夏季气候闷热,易使血压升高,心烦意乱,这时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勿贪凉
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身体调节能力容易失调,出现多种不适。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还要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
多喝水少喝饮料
夏日补水很重要,建议多喝白开水、淡盐开水和茶水。少喝饮料,因为饮料含有大量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肠胃产生不良影响。
出门要做好防护措施
高温天气应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如果外出,要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防晒霜。遛弯可以在傍晚时分,不过需要带上清凉油、花露水用来防止蚊虫叮咬。
防暑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湿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胀、肢体困重等症状。
这里有个简单的祛湿的食疗法:一是早晨喝一杯蜂蜜水;中午炒菜可吃些炒山药、百合、凉拌银耳等;晚上可食用刀豆,白扁豆与糯米煮粥或赤小豆、粳米、白砂糖适量煮粥喝,绿豆粥也可食用。
保持充足的睡眠
“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夏天我们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所以应该在作息上符合当季需要,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相对不足的睡眠可以用午休做适当补偿。
不要过度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饮食油腻、缺乏运动。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所以夏季一定要适当锻炼,使身体能够时常出出汗,这样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但是,高温天运动,不适宜大汗淋漓,而应微微出汗为好。总而言之,提倡积极休息,在保证身体不疲倦的前提下,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当的锻炼。
“大暑”节气传统习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食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还有吃米糟的习俗。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
赏荷花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称“荷月”,六月二十四日,相传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间有赏荷花的习俗。江苏常熟、通州、吴县等地,是著名的观荷之处,观荷纳凉,游船众多,景象颇为壮观。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大暑饮食
疲劳过度,耗气伤津者
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大、长期加班熬夜的脑力劳动者,重体力及户外体力劳动者,年老体弱、脾胃虚弱的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人群。
如果在高热酷暑天出现气短胸闷、神疲乏力、思想不集中、口干多饮尿少、舌淡苔薄少津等情况:
建议用补气生津的麦冬10克、鲜石斛10克、西洋参3克、乌梅5粒、冰糖若干煮水喝,或者在日常膳食的汤中加入麦冬20克或鲜石斛(剪断)20克,一起熬煮饮用。
同时要注意避开高温环境,大量饮水。
湿邪内阻,阻碍运化者
这类人群大多饮食肥甘厚腻、爱吃夜宵、烟酒不忌,可以适当服用行气化湿的中药,并调整饮食习惯。
平素身体较为虚弱或常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建议用健脾养胃的方法调理。
用薏苡仁、莲子肉、粳米各一把,百合一只、山楂15克、陈皮6克熬粥喝,以养胃化湿消食。也可以用丝瓜炒百合、薏苡仁炖冬瓜排骨汤,或者在荤菜中加入适量山楂和乌梅肉,起到消食的功效。
常食辛温,蕴而化热者
这类人群常表现为夏季无名低热,反复起伏。
过度饮食辛温之品是其原因之一,尤其过食生姜、大枣等。
建议用黄菊花5克、金银花3克、莲子心1克、薄荷3克、甘草5克煮水喝,可清热解毒。
安逸不动,气血不足者
许多孩子假期待在家里玩手机电脑,还有不少“宅男宅女”足不出户,这类人群缺乏必要的运动,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动则胸闷气短、四肢无力。
除了适当合理运动,还可以用太子参10克、丹参10克、乌梅5枚、生山楂10克、甘草5克、冰糖若干煮水当饮料喝,有助于补气活血;也可以用太子参20克炖鸽子。
编辑 / 黄骞文
资料 / 上海升学 人民日报 新华云学堂
制图 / 蔡嵩麟
视频 /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家门口”要变样!10个街道65个项目,正从“蓝图”中走出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