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你喝粥了吗?

2017-01-05 生活书店


这是生活书店2017年推送的第3篇文章


行香子

腊八日与洪仲简江行,其夜雪作


汪莘


野店残冬,绿酒春浓。念如今、此意谁同?溪光不尽,山翠无穷。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 


篮舆乘兴,薄暮疏钟。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阵,晓枕云峰。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


——摘自《分类两宋  绝妙好词》



今日腊月初八,北方的人们要喝腊八粥。宋代起,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腊八粥是“七宝五味粥”,七是生命之数,七而来复,佛教以七宝莲池为化生处,粥字含义,本也是养、育、生。今日腊八,生活君和大家推荐“知味系列”的其中一本《味外之味》,记得喝一碗浓情暖意的腊八粥。


神仙粥“妙”用无穷

文丨朱振藩


已故饮食大家唐鲁孙曾写道:“广东人到了夏天,最喜欢以荷叶入馔或做点心,用瓦制的牛头煲来煮。煮的时候,用井水、大火,一煮几小时,米粒接近溶化程度,他们叫‘明火白粥’。在水将要开锅前,放下腐皮、白果,等粥熬好,将锅盖掀开,把洗净鲜荷叶代替锅盖盖严,扣上十分钟,则白粥变成浅绿色,碧玉溶浆,荷香四溢。先曾祖乐初公(长善)在广州将军任内,暑天时常以此待客,梁星海(鼎芬)、文艺阁(廷式)给这个粥取名‘神仙粥’。”


说真格的,唐老追忆的这段神仙粥,出自文人附会,并非原始面貌。目前我所知最早的神仙粥方子,乃唐代遗留的敦煌残卷所记,文云:“神仙粥:山药蒸熟,去皮一斤;鸡头实(即芡实,鸡头米)半斤,煮熟去壳,捣为末。入粳半升,慢火煮成粥,空心食之。或韭子末二三两在内,尤妙。食粥后,用好热酒,饮三杯,妙!”因这粥“恐为当时道士、修炼之人所服用粥方”,故名。而喝此粥的好处,则是“善补虚劳,益气强志,壮元阳,止泄精”,确实为食疗上品,其功效或可媲美“威而刚”。

 

到了清朝时,另一款神仙粥出现,效果完全不同,它的疗效不在那话儿,而是“专治感冒风寒暑湿,头痛骨疼,并四时疫气流行等症。初得病两三日,服此即解”。其煮法为“用糯米半合,生姜五大片,河水二碗。于砂锅内煮一二滚,次入带须大葱白五七个,煮至米熟,再加米醋小半盏,入内和匀”。

 

在服用之时,则需“乘热吃粥,或只吃粥汤,即于无风处睡,以出汗为度”。由于此以米补养为君,葱、姜发散为臣,一补一散,而又以酸醋敛之,故而“甚有妙理”,极具食疗价值。又因为其“屡用屡验”,所以,绝“非寻常发表之剂可比也”。按:此方原收于褚人获的《坚瓠集》,且同时期人朱彝尊所著的《食宪鸿秘》,亦有类似之记载。两者的文字虽略有出入,但道理并无不同。朱并谓此粥的作用为“米以补之,葱以散之,醋以收之”,结果“三合甚妙”,可以粥到病除。

 

事实上,先民早就总结了食粥的好处,说一省费,二全味,三津润,四利膈,五易消化。南宋诗人陆游的诗《食粥》更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不过,在此可以肯定的是,光食粥是不会成仙的,唯有吃唐代那款“神仙粥”,可望爱至最高点,快乐似神仙;而常食清代的“神仙粥”,则身强体壮,病毒不侵,健步如飞,飘飘欲仙。我猜想,这或许才是将它命名成“神仙粥”的真正原因吧!




《味外之味》

朱振藩  著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上期赠书活动回顾


再次恭喜


漫幽的音符


晉华


白小白


请在微信后台回复收件信息


本期有奖互动:


在留言区留言自己喝过最好喝的粥,以及与喝粥相关故事。被点赞最多的前三位的读者可以获得《味外之味》一本。


PS:之前获赠的图书都会在近期寄出,请大家耐心等待啦。(比心❤)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到达购书页面。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