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能否改变命运?看社会学家怎么说

李强 生活书店 2023-11-09

    按: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又到了,越来越多的公众话题集中在“高等教育能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上面。在社会学家那里,答案是肯定的,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分层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高考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仍然是很大一部分中国人通向中产阶层的必经之路。


  高等教育是中产阶层的摇篮

 

    教育在社会阶层的形塑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等教育是中产阶层的摇篮。近年来,我国高校发展速度非常快,高校毛入学率逐年攀升,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4年高校毛入学率达 37.5%,2015 年高校毛入学率为 40%,这样每年有350万至400万的原为农村户籍的大学生毕业,走上就业岗位。如果这样一种教育结构是常态的话,我们就能预测未来的社会结构,一定是大部分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所以,教育发展与”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我们也必须反思,一方面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年轻人的高等教育结构,但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能够构建一个完善的现代化职业结构来全面接受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职业结构和教育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了。目前,大学毕业生往往比较容易在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位置,但是,在中小城市却常常找不到相应的职位。也就是说,中小城市的职业结构与大学生毕业生的教育结构不接轨。所以,一方面要推进中小城市的产业转型、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结构也要适应现有的产业需求。

 

    现代中产阶层大多受过较好的教育以及获得较高的文凭

 

    关于中产的教育标准是指,现代中产阶层大多受过较好的教育以及获得较高的文凭,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甚至将占有教育的和技术的证书定义为中产阶级的本质属性,但吉登斯也只是在理论上这样说,他也没能够给出中产阶级教育文凭的操作定义。 现代社会的中产阶级、特别是中产核心层,应该是受过较高教育的群体,但反过来说,凡受过较高教育的都是中产阶级,也不准确,因为,上层阶级(upper class)很高比例也是有较高文凭的。但是,由于教育是社会地位的基础要素,所以,受过较高教育的群体会是中产阶层的潜在群体 

    教育分层的标准是: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人员定义为教育低层,拥有高中及技校、职高学历的为教育中低层,中专、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为教育中高层。在这里,教育中高层显然是中产阶层的潜在群体,是比较容易进入中产阶层的群体。从 2005— 2013 年的数据看,该中产潜在群体在8至9年的时间里,还是有较大上升的,从 2005 年的占 12.87%,上升到 2013 年的 21.01%,这就意味着,当前,中国是中产阶层比较容易扩张的时期,从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角度看,还是具备比较好的社会条件的。当然,上升速度虽然不慢,但整体上所占还不太高,这个大约 21% 的比例与下文从职业角度测量的中产阶层,以及从经济收入角度测量的中等收入群体,都还是比较接近的。

 

    中国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还是相当小的,并且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

 

    既然受过较高的教育是一种潜在的中产群体,那么,根据受过较高教育群体的发展情况就可以预测未来社会中产阶层的发展状况。总的情况是,中国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还是相当小的,并且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

 

    从农村的情况来看,高校扩招对于改善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推进作用即使在高校扩招以后的 20—25 岁年龄组中,也看不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踪影,这是因为,如果只有扩招政策而没有鼓励返乡政策,就只会使农村中的精英更加高速度地向城市集中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扩招以后的年龄组形成鲜明的城乡反差,城市受高等教育人口剧增,而农村完全看不到变化,所以,可以预计,如果朝着这样的趋势发展,城市中庞大的中产阶层会较快形成,而农村则大体上是中产阶层空缺的状况。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的城市人口的教育分布,我们看到,从老年人到年轻人,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比例(即中产阶层的潜在群体)是一种持续的增长状态,40 岁左右的人有近 20% 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30岁左右的人为近 30%,20 岁左右为 40%。所以,城市里年轻一代的中产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当然,农村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农村的情况与城市人口差异巨大,农村 40 岁以上的人群中几乎看不到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踪影,30 岁左右人群仅有微小的大专以上教育人口。18—20 岁人群中有明显的高等教育群体,但是,这些应该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毕业后恐怕又会流往城市。看来,农村明显缺少培育中产阶层的教育条件。

    总之,教育虽不能直接判断中产地位,但是,教育作为基础要素,可以判断中产的发展趋势。

 

本文选自《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李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李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曾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