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昊昊下午茶】何小鹏初印象 | 汽车产经

陈昊 魏微 汽车产经 2022-04-23

一个从发布会、朋友圈脱离之后的何小鹏,是什么样的人?


文 | 陈昊 魏微


何小鹏,何许人也?


他是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带领小鹏汽车成为实现量产车上市的三家造车新势力之一;他是UC优视的联合创始人;他还是前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

作为车圈“顶流”之一,何小鹏在发布会上、朋友圈的发言经常被媒体拿来当作头条,很多还颇具争议,很多人似乎觉得何小鹏就是那个“不懂车的”。但当我们有机会与何小鹏初次面对面访谈过后,我们认识了一个从发布会、朋友圈脱离之后的何小鹏,这是一个更加直接、犀利的何小鹏;一个外在不动声色却内心坚韧、充满激情的何小鹏。


崇尚简单、高效


在小鹏汽车企业文化展示空间,写着小鹏汽车的企业slogan:简单,品质,高效,志同道合、分享成功,尊重,正直。

简单与高效直接体现在与何小鹏的交流过程中,他喜欢在沟通中直接抛出自己的观点,在看似犀利的背后,实则是他看待汽车制造业的不同视角和逻辑使然。

比如,他非常坚定的说“电动车没有未来”,乍听此言略带震惊,心想“您自己就是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但细听他分析之后才发现背后还有曲径通幽的深意,他认为:消费者没有购买纯电动车的需求,因为纯电动车现在很麻烦、很不好用,那么要推广纯电动车、要让消费者接受,在与燃油车、混合动力等其他能源形式的车相比时,能给纯电动车带来差异化竞争力的只有智能化。所以原来是,电动车没有未来,智能电动车才有未来。

而智能化的胜负手则在于不依赖于供应商的自研实力,因此在小鹏汽车约3千人的员工规模里,研发人员要占一大半。

简单、高效的背后,何小鹏无疑是务实且睿智的。比如,小鹏汽车选择从最大规模的用户群体切入,为这群人推出产品。这就意味着,品牌和产品定位一上来就是从中档做起,这与经常拿来一起比较的蔚来的路径就有所不同,蔚来精耕细作高端用户、小鹏则从规模入手。因此,何小鹏围绕小鹏汽车的用户群体,规划更适合的超充桩、营销策略,就连何小鹏最看重的智能化上,也是最先强调自动泊车功能,因为这是目前用户最能用到的智能功能。

相信当小鹏G3开启外部大规模交付时,更多的智能功能也将逐步解锁,用小鹏汽车内部员工的话说,“我们希望用户慢慢对我们路转粉”。




汽车产经:特斯拉的发展定位至少被证明80%很成功的,小鹏汽车品牌也有很强的科技属性,我一直想问为什么我们定位没有从高往下打?另外,业内还有“做电动车就应该做小车,城市内代步、通勤用就好了”的看法,你怎么看?


何小鹏:我偏向于做大众消费者喜欢的车,A级SUV 、B级轿车都是大众比较喜欢的。

我觉得品牌从高往下打没有逻辑,尽管很多人跟我说品牌高往低打是俯攻,从低往高打是仰攻。但是你要看(在中国)做豪华车的企业里最后谁是赚钱的?BBA原来是什么样的一个逻辑?都是规模大的才赚到了钱。我永远相信那些人的精细运营都比我强、聪明程度比我高,所以在中国市场的逻辑,从联想到小米,到现在的吉利、长城,没有谁的品牌从高往下打。所以这个逻辑不能说它错、也不能说它对,但拿这个逻辑说它对,我不认同。

而且,特斯拉这么做是有原因的。特斯拉2008年出Roadster、2012年出Model S,在那个时候,它不可能用低成本做出一款电动汽车。它的电池为什么用18650(
锂电池型号,直径为18mm,长度为65mm,0代表圆柱体型)?是被迫的。他为什么用工业电机?也是被迫的。你要把它的整个历史全部贯穿起来看,那些都不是他愿意的,是没办法。

特斯拉在中国品牌好不好?好。但是指数行不行?一点都不行。指数,比如说媒体指数、微信指数、百度指数,在消费者心目中(按品牌影响力看),领克和特斯拉有一定差距,但从我角度(从指数)看,特斯拉的指数跟领克差不多。并且,我要看全社会的数据,越是固定长期运转的数据我越相信,因为它就算规则错了,它的规则跟规则之间是可以比较的,它的昨天跟今天是可以比较的。


汽车产经:那么“小车更适合电动车”吗?


何小鹏:车不好做,大车有大车的难做,小车有小车的难做。小车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不能贵,贵了卖不出去;大车体验要求更高,一般体验达到了,对标的对象也高。


我觉得中国有很多电动汽车行业的专家,他们都没开过电动车。你如果开了几年之后,你就会想电动车好在什么地方、带来的焦虑是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他们都没这样想过,他们完全是从成本角度出发,因为小车成本可控,以为用户需求就是这样,所以这样做,我是不太认同的。




相信“新势力”能够带来颠覆


将纯电动车看做下一代核心的智能硬件的小鹏汽车,对待产品的态度和其他科技公司无异,自研重于一切、快速迭代量变带来质变,但与传统主机厂已经截然不同。


后者从百年前一路走来,在过往的积淀里继续自我进化向自动驾驶时代,而以小鹏汽车这一批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新物种,认为尽管汽车制造过程门槛很高、但已没有更多秘密可言,制造过程并不存在颠覆,并且有“你能造,我也能造”的信心,差别不过你“80分、我78分”而已;但是在未来汽车的智能研发上,“我能,你却未必赶得上”,产品是可以颠覆的。


正因如此,当造车新势力之间对于能否实现年内交付一万台打赌时,那些“卖不了五万台的产品都不会立项”的传统车企都笑了。对此,何小鹏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摆事实、讲道理,他说:“一年前,你会问我们是不是PPT造车?一年后,可能你问为什么我们的规模能够上去、或者品质能够上去?再过一年后,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能够到一百万台?我们这样的企业的变化速度比传统车企快很多,如果按照我们这样的速度再变三年,你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汽车产经:老百姓买电动车的时候首先就觉得你这是电动车,第一印象就是电动车不方便。电动车的竞争力在哪?


何小鹏我一直都认为电动车没有未来,纯电动车没有未来。电动车只是一个能源跟驱动方式的改变,而且太贵、太麻烦了,虽然以后会好,只是从用户角度来看为什么一定要选电动车?从用户需求看没有这个逻辑,是一个反产品逻辑。所以现在电动车你做得再好,你如果没有其他的核心差异化,是不行的。

我觉得电动车最重要就是智能带来的差异化。今天他们(传统车企)担心蔚来、小鹏能不能把车造好,那么等我们把车造好之后呢?实际上,我们今年三千人,研发人员比例要占一大半。

我们的车主有一定比例无法装私人充电桩,那么,从我这里卖的车充电怎么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超充。

汽车产经:传统车企有个看法,他们认为汽车作为一个百年工业,它的基础是制造业,它的很多优势来源于体系力的管理,比如怎么把车做到最便宜?怎么做到残次率最低、工艺最好?这是它百年积累下来的优势,不存在颠覆;也有人认为实际上不存在新企业、旧企业之分,就是企业,本质是谁能够把企业做好。你怎么看?

何小鹏:这个话首先一分为二,首先不存在有人把制造过程颠覆,但是不代表没有能力把产品给颠覆。今天苹果跟小米都不制造手机,当然制造汽车比制造手机难几十倍。但你想想最开始装电脑时都是超复杂的一件事,但到了2000年就很简单了、到2010年就太容易了,没有技术难度。所以换个角度,假设我们现在也掌握了汽车制造过程,只不过你(传统车企)是80分,而我(新造车企业)是78分的区别。

汽车产经:对于大部分传统车企来说,预测销量5万台以下的产品都不会立项,新造车企业现在一年1万辆的成绩能谈颠覆吗?

何小鹏:一年前,你会问我们是不是PPT造车?一年后,可能你问为什么我们的规模能够上去、或者品质能够上去?再过一年后,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能够到一百万台?所以每年问的问题都不一样。我们这样的企业的变化速度比传统车企快很多,如果按照我们这样的速度再变三年,你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访谈后记:何小鹏初印象


2018年7月,小鹏汽车在广州的部分团队搬进全新的研发总部,也就是我们此次与何小鹏会面的地方。当时,何小鹏写了一封内部公开信,细数公司搬家路,并言:很累,但很快乐。相信,像一个造物主一样从无到有创造出一款产品的累,是真累;但这快乐,也是真快乐,是带着崇高感的精神喜悦。


就在会面前一天,何小鹏开会到夜里2点,在那个会上他说过的一句话恐怕也将让在场每个人的血液燃烧起来,那句话是:人一辈子很难经历这么一次

创业纪实电影《燃点》近期正在院线上映,何小鹏带着员工一起看了这部纪录片,正如他从影片中感受到共鸣:创业,是“孤独、焦虑、自信、彷徨、脱敏、激情,燃烧自我,点燃自我。”


图中人物分别为: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左二),易车公司CEO张序安(右),易车公司COO刘晓科(左一)、易车网副总编辑、汽车产经网主编陈昊(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