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名校录取不看奥数证书就能告别学而思?太天真!
一篇调查教育培训机构的报道,前几天在中小学家长朋友圈刷屏,并引发了一系列连锁效应和巨大争议。
这家机构就是今天被一部分“鸡血”家长熟知的培训机构“学而思”,以思维训练(奥数)培训见长。号称在全国25个城市建有分校的学而思,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也有大批“粉丝”。
事件的缘起,始于杭州《都市快报》11月9日推出的8个版报道,聚焦“疯狂学而思”现象,引发强烈关注。《都市快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学而思相关文章上线4个小时后,阅读量就达10万+,并在随后几天被大量其它媒体微信号转载。
经过连续数日的发酵,这一报道在此后的两三天内,不断以各种不同的标题在朋友圈刷屏,其中一个颇为耸人听闻的改编标题是《中国家长集体焦虑,学而思烈火烹油,逼哭孩子逼疯教育!》
《都市快报》的这篇调查稿件里,对多位学而思家长做了采访,表达的主要意思包括:
学而思班级名额难抢;在学而思上课占用了孩子大量课余时间,家长和孩子都疲于奔命;学而思很多内容都是超前学,解题“套路”多但不注重孩子思考;因为成绩的分化比较,有孩子“在考场从头哭到尾”;学而思的“发家史”等……
在家长普遍为孩子教育问题感到焦虑的当下,这篇文章被广泛传播并不意外。有意思的是,此文引发的评论,却走向了两个极端——
一方面,不少类似网友嫣子轩的妈妈觉得:“孩子四年级,从来没上过学而思,也不打算上,就像文中说的,我一直觉得学而思的教学方式是拔苗助长,不知道多少家长和我一样坚持。”还有一些低龄孩子的家长,认为学而思“饥饿营销”是炒作,刷题和超前学习是毒害孩子,这种教育界的“毒瘤”必须除之而后快。更有一些网友以学而思在美国上市,六年来股价从10美元涨到80美元作为证据,指责学而思“不过是一家只顾赚钱的培训机构”。
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则对学而思则赞誉有加,认为学而思的老师负责、收费也不高,称得上是“良心企业”。微信公众号“清华南都”11月15日发布了一篇题为《家长:“疯狂的”真是学而思吗?》的文章,以一个5岁4个月孩子的父亲送女儿上学而思的亲历,认为学而思并没有《都市快报》的文章里渲染的那么累,并且该机构的老师备课、上课都非常认真负责,课上的游戏环节也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甚至有家长表示,看了这样的现身说法觉得更有说服力,很想让孩子去尝试一下学而思的课程。
如果说,《都市快报》的系列文章让学而思引起了第一拨关注,那么教育管理部门对于竞赛证书的表态,则让这一话题获得了更持续的发酵。
11月14日,上海市教委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海教育”发布了《公告|严禁将竞赛获奖证书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录取依据(附民办中小学声明)》,很多人不免将这一声明与学而思的火爆对照、联想一番。
众所周知,学而思之所以名声在外,就是因为其主要专供奥数培训,而且以学生在奥数比赛中获得奖项(有过硬奥赛奖项的学生一般都能被知名初中提前录取)作为卖点。而“上海教育”的这则声明,则明确禁止看证书录取的方式。
只是这样为学生减负的举措,也免不了有人质疑:“小升初没有考试,优质教育资源僧多粥少,不看竞赛证书,名校究竟该以什么标准选拔孩子?”
有意思的是,《文汇报》旗下的微信公众号“文汇教育”发现,从2012年以来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来看,“市教委要求民办学校对各类竞赛获奖证书说‘不’,是历年来的‘规定动作’。”
这样“规定动作”的减负,当然也不是家长希望看到的。一名小学生家长坦言,学而思现象折射的是如今很多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吃不饱”的不满和另一种无奈的选择:“在连年减负的口号下,从小学到初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去比,在不断地做减法。最典型的是,有的知识点因为减负而在教材中消失了,老师在课堂上也跳过了,但是在最后的考试中却是要考核的”。
微信公众号“去你的牛蛙”就发布了题为《谁造就了疯狂的学而思们?禁止竞赛获奖证书能扭转局势吗》的文章,为培训喊冤:“疯狂的不止奥数,还有英语,语文,而从择校看,从校内到小升初的剪刀差,以及民初挑选学生的现实看,(培训)还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孩子本身的质素和方法正确很重要。”
在数日的发酵之下,学而思也坐不住了。11月15日,学而思网校官方微信号发布《学而思致家长:筚路蓝缕,不忘初心》,贩卖了一番办学情怀的同时,针对媒体报道和一些家长反映的报名难的问题推出永久免费的学而思网校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知识点微课,并以教学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间接回应“饥饿营销”的质疑。
在互联网时代一天换一个热点的情况下,很难想象有关学而思的争议会持续近一周之久。直到今天,还有家长感叹:“疯了,无数群在讨论学而思!”
显然,无论是学而思的免费网课,还是教育管理部门的声明,都远远不是此次争议的终结。在独生子女为主的当下,一批有钱有闲、自身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家长,他们对于孩子的期望从来就不会低。这一点就决定了,学校里“没吃饱”的孩子,一定会被家长送去课外学习,至于去课外学什么,一定是跟着应试的指挥棒走的。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输不起,只能尽力一试。
因此,与其只是不断去指责奥数或学而思,恐怕无济于事。没有了奥数,没有了学而思,还会有别的科目或机构出现。
那么出路在哪?《都市快报》那篇文章里有资深教育专家指出: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来缓解。另外,我们也需要看到,教育资源的均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阶段对教育的均衡发展有不同的要求。只有社会、学校、家长,包括用人单位,改变以分数论英雄的理念,建立选择性教育的理念,让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数学培训火爆的场面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只是,这看上去很难。于是有人提出了另一种可操作的建议——应该恢复小升初考试,让孩子们公平竞争,而不是只能异化为课外补习尤其是奥数证书上的竞争。
微信公众号“千帆育儿网”在11月15日发布的《教育点评:如何解读“严禁将竞赛获奖证书作为义务教育学校录取依据”?》一文中建议,如果因为义务教育阶段不能恢复小升初考试,也可以由官方每年组织一次正式的比赛,限定在五年级学生参加,由教育部门来掌控考试的难度、范围、方向等,而不必全民拼奥数。一旦有了可以依据的标准,各种奥数及超前学习的培训机构自然不会有太多生存空间。
所以,说家长疯狂也好,批学而思疯狂也罢,都不过是一场口水战。没有有用的措施,没有真正的改变,家长该焦虑的还是焦虑,不够焦虑的未来也会明白这种“羊群效应”。
只是,改变有多难?今天还在对学而思口诛笔伐的人们,会不会在未来某一天,也加入排队报名培训班的大军中呢?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rock.roll@163.com)
如需获取更多,请下载上海观察客户端或点击“阅读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上海观察网站浏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