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云、董明珠、王健林外滩高峰会,蒋昌建问了什么让马云接不上?

唐烨 舒抒 上观新闻 2019-04-23

今天上午,2016外滩国际金融峰会在上海外滩金融中心(BFC)举行。本届峰会主题为“全球城市与金融创新”,与会嘉宾个个来头不小: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香港南丰集团行政总裁梁锦松、前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席希拉·拜尔……



董明珠:坚守实体经济,永不进入金融



处在风口浪尖的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可能是今年“外滩国际金融峰会”论坛上最被期待的嘉宾。一上来,这位心直口快的女强人就毫不避讳地说起,自己最近成了“网红”,引起台下阵阵善意的笑声。

 

董明珠说,她成为“网红”有很多原因,但背后肯定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中国制造未来的关注。很多人打电话给她,说“支持你,董明珠”。

 

最近,“江湖”传闻,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发飙了,因为她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江湖传闻未必是真,但她做的一些决定在股东大会“此处无掌声”却并非传闻——格力电器定增收购银隆新能源汽车的方案没有获得股东大会。格力电器在空调行业已经摸到了天花板,董明珠一直希望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但如今她不得不放弃。

 

董明珠在论坛上感慨,中国经济要强大起来,必须有实体经济,要拿得出技术与产品。她说:“我们都说中国走向世界,但到了今天,我发现世界各地商场内的商品还都是英文标注。全球城市是什么,至少标志着你的文化可以让世界认可,但现在显然还没有做到。”

 

对实体经济,董明珠仍旧有自己的坚持与钟情:“没有实体经济发展,就没有金融存在价值。我永不进入金融,我会跟在广昌(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后面。你搞金融、做‘润滑剂’,我在后面做好实体经济支持你,坚守好这块阵地。”

 

她还“委婉”指出,正在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还有一些方面软实力需要提高。比如,“小时候,我们说到大白兔奶糖就觉得兴奋,但现在这个品牌早没有那么有名了;这次我从天津到上海,飞机飞了两个小时,但下了飞机从机场到驻地也用了两个小时。”

 

王健林:城市的繁荣不是多建地铁、争建金融中心



“昨晚,我同马云、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一同用餐,期间姜董事长给我和马云起了一个‘合体’的“昵称”,叫‘马王爷’。昨天晚上睡觉前,我想想,叫‘马王爷’不合适,应该改为‘王马爷’。因为‘马’字在前,总以为只有一位姓马的,忽略了还有一位姓‘王’的。”万达集团董事王健林似乎心情不错,在今天举行的“2016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上,他一上来就讲起笑话。此时,马云正在赶来会场的路上。


昨天,随着导演冯小刚在微博上对王健林的一封公开信,这位中国首富再次登上了热搜榜。冯小刚炮轰其新作《我不是潘金莲》没有在王健林旗下的万达影院拿到足够高的排片率。王健林没有发声,但其子王思聪却随即在微博发表反驳“因为片子不够好”。

 

不过,在今天的论坛上,王健林同样没有回应这个热点。今天他讲的是论坛规定主题:城市的价值。他还打趣说,主题太宏大,主持人给的15分钟恐怕不够,只能简单讲。

 

打趣归打趣。王健林讲起来不含糊。他说,城市的价值不仅在于多建地铁、争建设金融中心,保留城市的核心价值才最重要。

 

对于城市价值的塑造,王健林指出的第一点是,商业繁荣决定了城市价值。他表示,城市的根源就是商业。比如,数百年前,扬州的经济产值曾占当时中华大地的五分之一。然而,随着水路运输的兴起,海陆运输开始联动,通过上海进行交易的频次增多,上海开始作为城市兴起。此外,世界城市无一不是由商业繁荣而产生的。

 

王健林提出的第二个观点是:城市的核心价值是商业。以一位商业地产开发商的身份提出这个观点,在场不少人都笑了。不过,王健林“耿直”地表示,世界著名的全球城市的核心地带,无不是商业中心,比如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北京的王府井,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的第五大道……由此可见,城市的核心价值,就是创造商业繁荣。


对上海的商业地块,他了如指掌。“上海繁华的钻石地段,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和几个副中心,淮海路、南京路是前者,徐家汇、五角场等是后者。凭什么这样划分?看的就是商业繁荣度。”

 

王健林也指出,城市的辐射作用也是城市价值的重要体现,而辐射能力强的城市往往也是商业繁荣、商贸富有活力的城市。上海有这方面能力与潜力,上海本就是富有商业活力的城市,可以利用商业优势带动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辐射周边城市。

 

确定了城市的核心价值,如何为城市“保价”、不被淘汰?王健林说,历史上少有能维持数百年繁荣的城市,也少有城市能数百年维持世界中心地位的城市。为什么世界城市的中心转移了?有些城市衰落了?有些城市的商业价值被转移了?所以他的第三个观点是,“保有并提升城市商业价值,是决策者和企业家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之一。

 

最后,王健林也为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要合理布局商业。“城市在创造商业价值之前,首先必须要有合理的规划。商业布点的多与少,需要找寻一个平衡点。”


他指出,中国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商业过度集中的现象。“一条数百米长的大街聚集了上百栋商务楼和数十个购物中心,事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布局往往导致生意惨淡。因此,错落有致、疏密结合的商业布局与规划,是城市创造商业价值的第一要务。”

 

第二,要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城市中凡是沿河、沿湖、紧邻绿地建设的楼宇,生意都很好,商业价值都非常高。比如,外滩金融中心不仅沿黄浦江而建,还紧邻古城公园,周边交通便利,对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说明,现代城市的商业价值除了合理布局,还需要满足人们对优美环境的向往,这也是保持城市价值的关键。


王健林提出的第三点有些出乎意料,但却完全在情理之中:保持城市价值,一定要有好的空气。“不要小看空气,因为空气不好,城市的价值就会不断流失。”王健林说,中国一些大城市由于空气质量不尽如人意,不仅商业价值流失,更关键长此以往,优秀人才也会外流,进而导致一些重要公司、研究机构外迁。


马云:新金融的目标是创造和发现那些可有可无的需求



“新经济与全球城市,究竟会有怎样的关系?”在今天的2016外滩国际金融峰会最后,主持人、复旦大学教授蒋昌建,将这个问题抛给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

 

此时,马云正坐在台下、面带微笑。他拒绝了大会提出的演讲邀请,甚至婉拒上台亮相的要求。但奈何不了在场观众的热情,以及好几位一上来就要提“马云”、提“蚂蚁金服”的企业家大佬的期盼,在蒋昌建的要求下,马云坐在观众席上发表了他的观点。

 

马云开门见山,强调了普惠金融或新金融,在未来全球城市运作中的重要作用。

 

他指出,普惠金融解决了“八二”问题。要探讨“八二”问题,首先要明确此前人们常说的“二八”问题。在过去30多年中,很多人认为,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并服务好20%的大型企业,就能带动剩余80%的中小型企业成长。但是,普惠金融却完全颠倒了这一情况,普惠金融支持着80%的中小企业发展。所以,“二八”还是“八二”,是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的显著区别点。

 

在此基础上,互联网金融诞生了。马云说,互联网金融要具备三大要素:

 

第一要素是数据。数据在于丰富,与社交、电商都无关系,数据的丰富度和广度才是关键。没有数据,只做金融是行不通的。

 

第二要素是要能服务占据经济主体80%的中小企业。这需要有强大的信用体系。没有信用体系的建设,就根本不存在“两三分钟放贷”的可能。

 

第三要素是风控体系建设。这是基于大数据的风控,而不是单纯基于信息技术的风控。

 

马云认为,透过这三大要素,可以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备运作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能力:即数据能力、基于数据的信用建设能力、基于数据的风控体系建设能力。

 

“三个能力都具备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称这家公司具备了做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必备条件。”目前中国有数以千计甚至数以万计的新金融机构,但在马云眼中,具有这三个要素的企业“屈指可数、几乎没有”。

 

尽管说好只回答一个问题,但“马教主”有点刹不住车了,说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观点:传统金融的目标是找到并解决痛点,而新金融的目标是创造和发现那些可有可无的需求。

 

有台下企业家这时小声嘀咕:“不都说互联网金融是解决痛点,什么时候解决痛点变成传统金融的事儿了。”

 

主持人蒋昌建“乘胜追击”,追着问“能做到三大要素的公司并不多,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只能由个别几个大企业能独占鳌头,其他人都没有机会了?”台下传来一阵笑声。

 

“关键是你想做什么。”马云略思考了一下给出回答,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是由技术公司的崛起引领,包括汽车、计算机以及数据和风控技术等。而这些技术需要平台类企业去整合,这就决定了平台企业注定数量有限,但小技术公司却能层出不穷。“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能一家独大……如果大家都有钱了,你只不过稍微多一点点,问题就不会太大。”马云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蒋昌建再次发问,这个“风”是指什么?

 

这一问,暗指日益壮大的阿里巴巴是否会是“吹倒”小企业的“风”。台下又是一片笑声。

 

这次,“马教主”笑而不语。


如需获取更多,请下载上海观察客户端或点击“阅读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上海观察网站浏览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