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些上海区委书记们的口头禅、比喻句和点睛词,你知道多少→

2016-12-04 吾越 上海观察

有的促膝长谈了两三个小时;有的见缝插针,书记们从满满“档期”中,抽出午饭时间接受访谈。无论是时间宽裕的交流,还是“饥肠辘辘”的交谈,区委书记访谈时口头禅、比喻句、点睛词不断,集纳成“串烧”,倒也颇有意味。


  

前段日子,上观区情频道编辑室着实忙碌了一阵:上海14个区在11月召开了党代会,各区新一届党委班子选举产生。五年一次的区党代会意义非同寻常,主要任务是明确区里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我们与14个区的区委书记一一作了访谈。

 

有的促膝长谈了两三个小时;有的见缝插针,书记们从满满“档期”中,抽出午饭时间接受访谈。无论是时间宽裕的交流,还是“饥肠辘辘”的交谈,区委书记访谈时口头禅、比喻句、点睛词不断,集纳成“串烧”,倒也颇有意味。


口头禅

 

“一张蓝图干到底”,是几乎每位区委书记都会说到、甚至反复提及的“口头禅”。

 

初听,有些“文件味道”,不过细细听下去,再对照一下各区的区情沿革,便能体会到此话的分量。

 

比如,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说到,13年前,杨浦区委提出由“工业杨浦”转型到“知识杨浦”,到今天转型为“创新杨浦”,杨浦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城区的转型升级之路,也让广大干部群众尝到了甜头。

 

尝到甜头的又何止是杨浦群众。笔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复旦念书,那时复旦学生与杨浦最大的“交集”大概只是五角场。从复旦走到五角场10多分钟,经常逛的是朝阳百货,顺便在百货店门口的地摊上买个发夹。

 

如今,杨浦区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五角场区域则是杨浦、乃至上海创新创业的一个“地标”,高学历人士、创新创业人士在周边高校、众创空间、商务楼宇里聚集,其中就包括许多复旦的师生。

 

每当夜晚途径五角场流光溢彩的巨型“彩蛋”,“一张蓝图干到底”便会自然而然在脑海里浮现。


五角场城市副中心

 

又如金山区,上届区党代会上,提出了“创业金山、宜居金山、和谐金山”的战略目标;“十三五”规划中,又提出了“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城乡一体发展试点区、区域联动发展实践区”的发展目标。此次区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打造“五个地”——“新兴产业的成长地、创新创业的汇聚地、宜居宜游的优选地、城市生态的滋养地、联动发展的共赢地”。在区委书记赵卫星看来,“这些提法,具有连贯性、延续性和开创性。”

 

“来了新领导,最怕的就是折腾。”各区领导班子换届前,笔者与区里的一些朋友交流,他们说,最怕换一届领导就兜底翻,为了显示所谓的政绩去另搞一套。

 

一位科级干部还传给笔者这样一段文字:很多时候,有没有新面貌,有没有新气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新规划,喊出一个一个新口号,而在于结合新实际,用新思路、新举措,脚踏实地把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这段文字后面加一个括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时的笔记”。

 

这段反映基层干部心声的文字,笔者一直收藏着。今天拿出来读一下,还真是精辟,回味无穷。

 

不过,“蓝图”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应该与时俱进。

 

崇明区委书记马乐声这样看待“蓝图”:把生态引领、创新发展贯穿于崇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未来,崇明的“生态引领、创新发展”有着更高站位,将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战略、全球视野这三个维度研究和推进生态岛建设。登高才能望远,才能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比喻句

 

不少区委书记喜欢用比喻句,形象贴切,朗朗上口,令人印象深刻。

 

在水乡青浦采访时,区委书记赵惠琴就用了地方“特产”打比方:干群之间应该是“鱼水关系”——鱼儿离不开水;不能是“蛙水关系”——想下水的时候下水,不想下水的时候又跳上岸。

 

宝山区委书记汪泓用“无中生有”来形容地区转型的艰难。宝山没有科研院所集聚的底蕴,高校集聚度也不高,区域内仅上海大学一所高校。但即便如此,宝山在推进环上大科技创新圈建设的同时,还与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工程大等高校院所进行战略合作。

 

徐汇区委书记鲍炳章大概是围棋爱好者,他用围棋术语里的“金角银边草肚皮” 来形容城区治理。“金角”指的是点的突破,“银边”是线和面的效应,“草肚皮”就是群众基础。“一切创新的基础和目的,还是老百姓的感受。只有老百姓感受得到,政府的工作才算真正有实效。”


徐家汇商圈鸟瞰

 

闵行区委书记赵奇擅长用最接地气的比喻,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谈到社会治理时他说,不能只是满足于欣赏点上的“盆景”,要形成面上的“花园”;工作不能干一项、扔一项,眼看要出成果了却“调频道”了,而是应该有序、持续推动下去。

 

“盆景”和“花园”的比喻,笔者也很有感触。采访时,一些地方推荐来推荐去总是这几处“盆景”。“盆景”固然赏心悦目,但是造型拗得过于完美,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呢?如何让“盆景”变成易于种植的“盆栽”呢?上海“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推行快两年了,我们希望更多关注,“盆景”是否已经繁衍出一片“花园”了?

 

“调频道”的比喻也很精准。前些年,笔者听到不少基层拆违办的干部抱怨,“最怕一阵风,上面盯紧了,我们拆违有了底气;但刚开始取得声势和成果,拆违节奏又慢下来了,反而会引发负面效应和违建反弹,影响政府部门公信力。”

 

不过,在笔者看来,基层干部担心的“调频道”现象已经得到很大改观。例如,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从去年至今,力度一直不减。临近年底,各区、街镇纷纷发布今年拆违的成果,这份干劲丝毫不逊于去年。与此同时,黑臭中小河道的整治也在加大力度推进。新、旧任务按节点有序推进。

 

当然,任务一桩没完成,新的又来了,而且大多都是历史遗留问题,难啃的骨头,一个个“频道”开着,都要兼顾,都要推进,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压力和挑战自然是很大。


普陀长寿水岸住宅

 

怎么应对?“火线”和“主战场”是另一个形象的比喻。

 

前段时间,市委领导到普陀区调研时说,和平年代的急难险重工作就是“火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就是“主战场”。普陀区委书记施小琳谈到,近几年普陀调整关闭曹安蔬菜市场、曹杨路果品市场、铜川路水产市场等25家初级市场,淘汰一批低端物流、“三高一低”企业,完成了红旗村整治,都可以说是“火线”。而未来一个时期,以桃浦为引领的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领域等,将成为考验普陀干部的“主战场”。

 

“火线”上考验,“主战场”上历练,其间甘苦自知。到了2040,当上海城市美好愿景成为现实时,我们许许多多人再回望这一段时日,也不枉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点睛词

 

区委书记们有不少“点睛词”,不仅体现个人语言魅力,更展示了地区气质。

 

“标杆”,是黄浦区高高举起的一面大旗。笔者学生时代也忝列优秀生之中,深有体会,“标杆”可不好当。老师同学都盯着你,哪一次考试、哪一门考试落后了几名,马上会引来关注。

 

黄浦区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所以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努力出成果、创经验、树标杆。其中包括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标杆、城市管理的标杆、城区建设的标杆和从严管理、从严要求的标杆。

 

就拿城区建设来说,黄浦的建设发展还是有资源、有潜力可挖,目前结合旧改与城市更新进行中央活动区规划建设,还有2个多平方公里可开发,资源珍贵。区委书记汤志平说,“我们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开发、高质量建设,希望即便几十年之后,依然是经典之作、传世精品。"


外滩金融集聚带

 

“格局”,是区委书记们不约而同提到的。

 

在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看来:一个区域的发展,不能就“区”来看“区”,一定要立足全市、乃至站在全国高度思考自身定位,才能符合国家战略,符合全市的发展大局。“也正因为这样思考,我们的空间才更广,格局才会更大。”笔者注意到,近几年,长宁在全市乃至全国层面都有一系列创新之举。比如,在全国率先实现“保税展示+交易”等贸易监管方式创新,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海外人才服务“四合一”功能,并在全市首个开展企业注册“一照多址”试点。

 

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在描绘松江“格局”时,颇有“穿越”的视角。松江有着4500年绵长深厚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作为上海之根、浦江之首、经济重镇、大学之城、花园之都,松江要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谋求突破”。松江提出“科创、人文、生态”的发展目标,将大刀阔斧走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格局是否大,关键还是看干部。虹口区委书记吴信宝说,要把虹口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不能“自娱自乐”,要放到全市的大局下来思考谋划。未来几年是虹口爬坡奋进的关键时期,仅保持一般情况下好的精神状态是不够的,必须来一次思想大解放,激励干部不断开阔视野、勇于改革创新,为虹口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虹口北外滩

 

还有一些点睛词,有点出乎意料。

 

嘉定区提出,要打造“精而美”的现代化新型城市。于是,笔者忍不住问了一句:“精美”往往是人们对中心城区的要求,郊区追求“精美、精致、精细”,底气在哪里?

 

区委书记马春雷这样解答,确立标准很重要。标准低,很多工作看起来就还过得去;标准高,很多事情就需要克服困难去做好。我们选择的是后者。我们希望嘉定百姓享受到的城市配套、民生服务和中心城区一样,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

 

同样有着“精美”追求的,还有奉贤。“奉贤美、奉贤强”是该区的战略目标。区委书记庄木弟说,当前,郊区部分老百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办事不便捷、环境不够好等,而奉贤要做的就是将地区的发展和服务平台“升舱”,为百姓服务好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感受到与市区有“相同的品质,不同的感觉”。


奉贤中央绿地

 

从区委书记的口头禅、比喻句和点睛词“串烧”中,品味出什么?

 

用马春雷的一段思考来作为本文结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是后人也是前人,我们享受了前人奋斗创造的成果,对前人而言我们是“乘凉者”;但对后人而言,我们又必须当好“栽树人”,一定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创造财富、保障民生、保护环境,为子子孙孙造福。


内文图片来源:各区区委宣传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如需获取更多,请下载上观新闻客户端或点击“阅读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上观新闻网站浏览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