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交大的“杰哥”时代

2017-02-23 宗赫 上海观察

今天(23日)上午,随着中组部任免决定的宣布,张杰院士不再担任上海交大校长,常务副校长林忠钦院士接任新校长。



2006年11月27日,张杰由中科院基础科学局局长调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当年,交大“110岁”,如今过了“120岁”。十余年间,校长与学校一起成长发展,离任之时也仿佛毕业那样,为人称道。


2016年7月2日,拍完集体毕业照,上海交大空天学院应届毕业生又竞相与校长张杰合影留念。徐瑞哲 摄影

 

张杰的头衔无数,他是高能量物理领域的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不过在过去的十年里,他最为人熟悉的头衔或许就是“上海交大校长”。

 

我很庆幸自己在1999年决定回国发展



2016年12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如何从研究型大学迈向创新型大学。张杰在报告中。

 

“假如你1999年没有回国的话,现在会是怎样?”有一位当年与张杰在牛津大学共事的老友这样问他。张杰说,如果当年留英工作,就会失去祖国十几年快速发展带来的许多机遇,失去实现自己梦想的许多机会。张杰说,自己的血液中,流淌的是物理学的“细胞”,这种物理基因既用于科学研究,也用来治理大学。

 

“我很庆幸自己在1999年决定回国发展。”张杰说,“如今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孩子,自己不止是一位只会治学的教授”。上海交大校长任上,他将自己的科研活跃度维持在一个最低限度水平,全身心投入治校。

 

很多教师记得,他担任校长对科研政策的第一项改革措施,就是取消对发表论文的现金奖励,有人担心这会影响教授们的科研积极性。可张杰认为,学术追求是大学灵魂,必须无功利目的,“我们不能为发表论文而做研究,而是应该出于探求未知,进行问题导向的研究,必须还科研的学术追求本质。”

 

思变求新。面向国际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方向转变,使上海交大的学术水平连年进步:


仅以论文计,全校SCI论文数和卓越论文数到2015年成为全国高校第一;

国际论文总被引数,达到全国高校第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总项目数、总经费数、面上项目数以及青年项目数等都连续数年全国高校第一。


张杰认为,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交大充分激发了的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交大的文科建设也取得跨越式发展,文科竞争性科研经费在过去的10年里增长了5倍,2016年文科竞争性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跨入国内文科科研经费大体量高校的行列。


张杰到任的第二个五年内,在薪酬体系改革方面,交大也启动改革,并持续努力,改革了教师的收入结构,在年收入提高的同时,将科研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平均比重减少到10%左右,从根本上确立了创新人才培养才是创新型大学的第一使命。

 

令他乐见的是,近年来交大在世界几大排名系统中的名次在快速上升,整体实力快速逼近全球百强。“延续这个发展态势,到2020年,交大的主要学术指标完全可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张杰说。

 

张杰喜欢引用一段冯友兰先生曾经的文字:“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建设一流大学,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


2015年7月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闵行校区新体育馆举行。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和校长张杰寄语,首次试点为毕业生颁发“德育认证”,并发布120周年校庆徽标。


张杰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和有利的政策环境。


针对一流大学建设,他将建设目标分解成很多个表征,并要求学校一一解决。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们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有一个愿景,但愿景只是一个长远的方向,决定不是发展的路。很多时候,我们恰恰不太清楚这一点,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的目标,剩下的事情就由它自己往前走了。绝对不应该是这样。实际上世界一流大学可以分解成很多个小目标。我们要建成的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它究竟是如何表征的。”


按照他的说法,学校应该具体到哪一年应该在综合性方面达到什么目标,在国际化方面达到什么目标,甚至最后分解成非常具体的五年目标,三年目标,甚至是一年目标。


就像大多数综合性大学一样,学校越大,各种不同的声音也就越多,仿佛是一架马车,但是有很多马同时往各个方向拉,要往一个方向总是比较难。


张杰称,其实直到2010年时,全校对于他提出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路径才初步统一了思想,认为他的想法是对的。因为2010年年底,评估张杰提出的学校发展目标,发现第一个目标完成度从60%几一下子上升到78%,接近于80%。“正是因此,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途径在我们学校全体人员中应该说是统一了思想。”


张杰大力推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问题导向的研究,领导制订了学校未来10年的大学发展规划以及学术发展路线图,建立以学术为主导的更完善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近年来,张杰力推长聘体系的建立,让学校里的教师的职称评审等都能够与国外高效接轨。去年,学校这一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关注,自然杂志邀张杰撰文介绍这一改革。熟悉他的学校工作人员称,他每天忙碌程度高到连吃早饭时都会安排人谈话。


是张校长,也是“杰哥”


杰哥、暖男……这些都是学生对张杰的称呼。他可算是沪上高校学生中人气最高的校长之一了。


每学期他都会为全校学生上思政课;

在校庆时,学生拍相声电影,他也要充当群众演员,演路边劝学的大叔;

在致远学院的专业课上,和普通老师一样要想方设法把高能物理的学科说明课上得精彩,为了吸引学生加入自己的课题项目;

学校的赛艇道建好,和学生一起要赶着去体验一下新赛艇道

……


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院士(左)在相声剧中


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就任校长没多久,恰逢牛津大学的校长来上海交通大学访问。两位校长在校园里漫步,牛津大学的校长突然兴致勃勃地问他:“你们的学生那么多,到底有多少学认识你?”


张杰说:“几乎每一个都认识,而且他们不仅认识我,随时随地还会拉住我交谈。”


两位校长当场做实验,看张杰在校园里站多久才会有学生来和他打招呼。


结果两位校长就站在闵行校区的食堂门口,连1分钟都不到,一位学生骑车经过,就和张杰招手打招呼.


在短短的三分钟内,经过他们的每个学生都和张杰热情地打招呼,还有学生叫他“杰哥”。


在每年的毕业典礼和每年的新生入学典礼时,他对新生的讲话必谈人生、谈理想,在他的讲话中,充满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在近年来的讲话中,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每次几乎都会讲三个学生或者老师或者校友的故事。


最近那个毕业季,在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全班拍摄集体照时,“杰哥”居然踩着这个点赶到楼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现,全校约30个院系3000名左右的应届本科生,空天学院只有一个毕业班仅23人,校长却在毕业致辞之前就来到他们中间。他们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与校长竞相合影,校长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说故事。

 

张杰说,“钱学森就是你们的学长。”钱学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就读交大,最初选择了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的铁道专业;后来,当他发现日本人的飞机盘旋在中国人的头顶,最终转入新成立的机械工程院系下属“航空门”,开始了空天报国的无悔一生。


但是,他也曾经不经意间感叹,中国的大学要承担的责任实在太多了,学生要包办的实在太多了。


【人物简介】



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共产党第17届、18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张杰教授于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8年期间在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著名教学、科研机构工作。1999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2006年11月起,出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张杰教授在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声望。他曾因其学术成就荣获激光聚变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爱德华·泰勒奖,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等奖项。 

 

张杰教授是建国以来交大最年轻的校长。在他领导下,交通大学充满朝气和活力,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办学理念与创新实践也正在为中国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提供重要的探索与经验。2014年10月16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Nature专门发表了交大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经验,引起了国际高等教育界对中国大学改革的高度关注。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微信公众号“文汇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官网


作者:

上观新闻记者 徐瑞哲

文汇报记者 姜澎


如需获取更多,请下载上观新闻客户端或点击“阅读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上观新闻网站浏览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