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组图 |“林妹妹”王文娟泪别“宝哥哥”徐玉兰:玉兰大姐,您走好!

2017-04-25 诸葛漪 上观新闻

4月25日上午10点,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追悼大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她的70年搭档、“林妹妹”王文娟在前一天半夜写下一幅字,“玉兰大姐,您走好。”


听闻徐玉兰逝世,这几天王文娟没有睡好,血压飙升超过180。亲友劝她在家致哀,但她坚持到追悼会送玉兰大姐最后一程。一身黑衣的王文娟因为拔牙,戴着口罩。上午9点半走进殡仪馆,她的眼泪止不住。 


我们从1948年开始合作,玉兰大姐一生为越剧奋斗。我们一起迎接解放,一起在抗美援朝战场慰问志愿军战士,一起努力争取立功。我们在战场共同度过8个月,不是一般地演一个戏,没有一个剧团像我们在战地演出了那么久。大家劝我今天不要来了。但是,最后一程,我还要送一送。


王文娟回忆,她去医院探望,徐玉兰还惦记着越剧,“玉兰大姐嘱咐我,许多事她管不了了,让我多关心。有时候她病情不稳定,睡着了。我就在边上看看她。”


王文娟在告别仪式现场。

 

徐玉兰儿子俞小敏代表家属致辞,“妈妈既严格又慈爱,她把爱放在心里,从小到大很少夸奖我们,总是嘱咐我们多放时间精力在学习上。”徐玉兰厨艺一般,却喜欢做饭给孙子孙女吃,“孙辈都说阿娘做的炒饭是最好吃的。”


俞小敏追忆,“妈妈是好客的女主人,只要妈妈在家,同事、学生、戏迷总是宾客如云。每次吃饭,她都先给客人夹菜,这是她一生的行为准则——做事先替别人着想。”


80多岁的徐玉兰在美国探亲,家人劝她多待些时候。可她心系舞台,执意要回上海,“妈妈有情有义、有始有终,不会放弃。她以言传身教告诉我们:艺术的价值,不仅在艺术本身,更在于创作艺术的人为之付出毕生心血。”


徐玉兰与疾病做斗争的日子,也和工作时一样坚强、坦荡无畏。


妈妈每天都会竖起大拇指,为自己鼓劲,这个动作每天做好几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很骄傲,这几年陪着她闯过来了,她舍不得为之奋斗一生的越剧。


众多戏迷早早赶来送别徐玉兰。

 

“情似高山爱似海桃李播天下,人如白玉戏如兰功绩载史册。”挽联飘荡,追悼大会门口两个大型LED屏反复播放徐玉兰代表作《红楼梦》《西厢记》《北地王》《春香传》等片段。300多张剧照、生活照簇拥成墙,记录徐玉兰灿烂的舞台艺术生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395u9ykie&width=500&height=375&auto=0


徐玉兰、王文娟一手创办的红楼剧团,4月25日下午将在松江演出,而全体演职人员还是一早都赶到殡仪馆。上海越剧院第10代演员4月24日晚上在江苏海安演出《红楼梦》,25日早晨5点乘大巴赶回上海,送别徐玉兰。追悼会一结束,他们将马上赶回海安继续今晚演出。


上海越剧院第10代演员王婉娜、俞果、范莹。

 

最年轻的徐派传人俞果,13岁第一次见到徐玉兰,当时她是戏校两年级学生,“我们在徐老师面前彩排《红楼梦·哭灵》《北地王·哭祖庙》。她从来不当我们是小孩,而是职业演员,指导我们发声位置:身体里要像有一根垂直管道,让声音在管道里走,不会费嗓子;动作融合在唱腔、音乐中,不要多余细小动作。徐老师记性特别好,前次指出的错误,如果下次再犯,她会马上指出。”


八十多岁的徐玉兰一讲戏就是一个下午,俞果记得:


徐老师爱穿高跟鞋,家里的拖鞋也是坡跟的。她永远站着讲戏,边讲边演示动作,我们看到她的裤子在颤动,劝老师坐下,她不肯,撑着沙发站着。


王婉娜是俞果的同学,两人都是上海越剧院第10代演员,在巡演《红楼梦》中分饰贾宝玉,“徐老师上课气场强大,很威严。我读她的传记提到,抗美援朝,她和王文娟老师第一个响应演出。她在生活中心怀国家,不畏艰难,有大将风范,才能在舞台演好大气洒脱、有真情的角色。”


徐玉兰视力不好,但对于戏“火眼金睛”。一次上课,王婉娜拿着自己的《追鱼》剧照给徐玉兰看,“本以为徐老师会夸奖,但她一眼就看出了,袍子下摆没有遮住靴面,不好看;眼神里没有鲤鱼,还得练。徐老师特别严谨,超厉害。即便在病床上,她还一直在关心我们怎么样了,嘱咐老师要把我们教好。”


钱惠丽送别恩师眼含热泪。

告别仪式现场。

 


(本文摄影:蒋迪雯。编辑邮箱:)

如需获取更多,请下载上观新闻客户端或点击“阅读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上观新闻网站浏览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