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奕含自杀悲剧:生前父母逃避性教育,死后教师否认性侵,我们还要错多久?

2017-05-11 宗赫 上观新闻


近日,年仅26岁的台湾青年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轰动全国,她的父母随后曝其曾于多年前被补习名师诱奸,这段噩梦侵扰了她多年,导致她患上抑郁症,最终亲手结束了生命。


她的26年“完美”人生,更像是“别人家的孩子”。如此美好、冰雪聪明的姑娘,谁能轻易将她和幼年性侵,以及泣血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联系在一起?


事件回顾

【父母曝小说被诱奸女主就是女儿自己】


林奕含,台湾女作家,1991年出生。今年2月,林奕含出版了个人第一本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小说描述了13岁女主角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性侵最终发疯的故事。



书中有这样的描述:

那天,我隔着老师的肩头,看着天花板起伏像海哭。那一瞬间像穿破小时候的洋装。他说: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你懂吗?我心想,他搞错了,我不是那种会把阴茎误认成棒棒糖的小孩。想了这几天,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


“老师说爱我的方式是将XX塞进13岁的我嘴里,老师说我是全世界最好的礼物,却残忍撕裂地折磨我的身体。”


 

小说自2月份出版,五度再版,林奕含一举成名。本是文坛上冉冉升起、势头正足的一颗新星,但令人扼腕的是,4月27日傍晚,她以上吊的自杀方式,结束了自己短短的26年。


林奕含自杀之后,出版社公布了她父母的一则声明,称小说女主角房思琪其实就是林奕含自己,外界一片哗然。



随后,在5月5日 41 36455 41 14942 0 0 803 0 0:00:45 0:00:18 0:00:27 2978最新声明中, 林奕含父母指出,还有三名女学生遭同一位老师“伤害”,但为了保护三名女学生,林奕含坚持不肯透露她们的名字。




【从满分学霸到抑郁退学】


关于林奕含,1991年出生台南,身高168公分,有着漂亮的明星脸,爸爸是有"台南怪医"之称的知名皮肤科医生林炳煌,哥哥也读医学系。



由于曾经是台南唯一在高中升大学考试中取得满分的学生,林奕含在高中时就已经引起媒体关注,甚至称她是“最漂亮的满级分宝贝”。



根据她父母的声明,林奕含最早可能于9年前被诱奸,当时她约16岁。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从高二16岁起,每周固定去接受精神科诊疗。


由于患病,林奕含考上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之后,仅两周就退学。之后她重考上政治大学中文系,但由于第三年病发再次休学,未能拿到毕业证书。



在林奕含自杀之前8天,她曾接受媒体采访,谈及那本自传体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更像是一本“死谏”。8天后,林奕含自缢身亡。


视频中,林奕含用轻柔而坚定的语气描述自己这部书:“这个故事折磨了、摧毁了我的一生”。她说这是一个关于“女孩爱上诱奸犯”的故事最血淋淋的莫过于她那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00kn0inr&width=500&height=375&auto=0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林奕含在自杀前是与丈夫分居的。作为精神疾病患者,林奕含生前独自居住,她的老师陈芳明向当地媒体透露,她状况十分不好的情况下,“不知道缺少家人的陪护是否促发了此次悲剧的发生”。


这起事件震惊了台湾社会,而涉嫌性侵林奕含的教师、现年60岁的补习名师陈星(原名陈国星),被推上风口浪尖。但陈星对此矢口否认——


补习班老师否认性侵

最新的消息是,5月9日晚,陈星首度发声,称在林奕含高中毕业(18岁)后曾交往两个月,在林奕含父母知情后分手,强调自己没有强暴林奕含。陈星还强调自己妻子也知晓此事。



陈星的这段声明极力撇清与林奕含的关系,“仅于课堂上见面,无私下来往。”可突然又在其要上大学前,与其交往两个月,前后似乎有些逻辑矛盾。更为关键的是,陈星避重就轻,对于两人的交往一笔带过,只字不提那两个月发生过什么。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台湾补习班入行门槛低,且老师多使用假名,加上管理混乱,性侵事件层出不穷。台湾官方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度性侵害通报案件受暴人数计8141人,其中18岁以下计5214人占64%,其中熟识者性侵比率占74.6%。


曾参加过补习班的学生王明(化名)却说,“补习班老师与学生很容易出现暧昧的气氛,但基本上不会跨越师生与友情之间的界限”。


至今,林奕含的事件仍没有最终的调查结果。5月9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致电陈星曾任职的台大补习班,对方证实陈星曾是该补习班老师,但“现在已经不在这里授课了”。而关于其何时离职、离职原因以及和林奕含事件相关的问题,台大补习班方面一律回复“不大清楚”,只向记者重申“林奕含是台南人,应该没有在台北上过补习班。”



根据中新网报道,这场悲剧在台湾地区还在持续发酵中。台湾现代妇女基金会执行长林美薰11日在台北表示,“林奕含事件也让‘权势性侵’再次曝光,需要我们引起关注。”林美薰说,过去“权势性侵”很难被社会了解,加害者利用自己年龄、职位、辈分等身份之便,利用哄骗、恐吓、虚假爱意以及自己的优势地位进行性侵,被害者处于弱势,不懂反抗或无法抗衡。


现代妇女基金会所作的统计显示:该基金会2014年至2016年服务的761位18岁以上性侵受害者中,“权势性侵”型案件共129件,约占所有案件的六分之一。其中,亲属家人关系占40%,师生关系5%,职场关系35%;50.4%的权势性侵案件,加害者较受害者年长16岁以上,14%的案件中年龄差距超过30岁。


但看过林奕含死前访谈的人,会发现林奕含之死并非归结给老师的罪恶之手就可了结。因为在这个悲剧中,性侵只是不幸的起点。


性教育缺失

林奕含曾在书中透露向父母求助过:

 

“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而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有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此后,林奕含又曾委婉地向家人求助过,但母亲却说,师生恋是“女生自己发骚”


所以她被补习老师强暴之后,只能找到这种无比荒谬、无比糟糕的出路:想了这几天,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

 

看到母亲这样的回答,我们看到在对子女的性教育课程中,父母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还没有开学。甚至当试探性地询问母亲,男老师骚扰女学生时该如何应对,却得到是“女学生在发骚”这样的结论。当孩子提出问题后依旧无视,致使孩子选择用“自己爱老师”进行自我麻痹,这样的家长已经失职。而林母对“师生恋”的错误表述,更是将“受害者”林奕含,说成了过错的“参与者”。


这样的扭曲,对林奕含而言无疑是更深层的伤害。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她患上抑郁症后,即便定期看精神科医生,医生对她心理状况的评估却一次比一次更严重——从“你是经历过越战的人”,到“你是经历过集中营的人”,以至“你是经历过核爆的人”


父母之爱该是什么样?

 

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中缺少自我保护?为什么悲剧发生后,成人世界的“面子”是非不分?我们明明知道,被性侵的人是受害者,却反而担心这成为自己孩子人生的污点,从而放过了施暴者。


父母是保护者,更是教育者。但可惜,林家父母的这两重身份都是缺失的——从13岁至自杀前的那么多年,林母一直把“被性侵”视为女生的奇耻大辱,暗示女儿“说出来就没有自尊”。可以说,林奕含的心理重压,很大一部分也来自这种扭曲的价值观。

 

人的一生中都难免遭遇不幸和痛苦,也会本能地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求助”的意义,除了通过外力帮助自己从具体经历的事件中解脱出来,更在于建立重新看待世界的方式。

 

但在林奕含那里,她因为遭受性侵得了抑郁症,因为抑郁症两次辍学,“失去了健康、亲情、友情、爱情以及自己想要的大学文凭”,这一切对于一个从小就优秀的孩子而言,已经是很大的痛苦。而她的求助,又一直不曾获得回应,到最后抓住了文学创作这根“救命稻草”。

 

只可惜,痛苦已然太深,哪怕她把自身的“煎熬”分散到了小说中4个不同的角色身上,她还是没能走出阴影。只能说,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她早已在默默的精神纠结中千疮百孔。


我们能做点什么?


很多过来人在留言中,表达了这样一种困境:孩子没有错,但因为阴影深埋心底,他们经常会陷入到“为什么是我”的自我审判;但因为没有人站出来,也就失去纠错的可能。还有什么比这更具有杀伤力的呢?

 

林奕含悲剧的起点在13岁,但走向死亡的路又走了13年。这正是要告诉我们所有人:错误固然可怕,但不及时纠错更可怕

 

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一旦失去了纠错能力,长期处在歪曲的价值观中,注定一次次重复悲剧。

 

而如果学会纠错,也许一切本都不会变得那么糟。




本文综合来源:上观新闻、南方都市报微信号、封面新闻、中国新闻网、中国台湾网、B调微信号等。

相关作者:谢非君、刘双双、 刘舒凌 等

编辑:程沛


如需获取更多,请下载上观新闻客户端或点击“阅读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上观新闻网站浏览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