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真事!凉山留守孤儿笼中格斗,成年人买票围观拍照,警方已介入调查

2017-07-25 上观新闻
 

爸爸死了,妈妈走了

一进那个笼子,我就害怕的很



日前,一段讲述“格斗孤儿”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介绍了两名失去了双亲,无依无靠的小男孩小龙和小吾的故事,两人今年都是14岁,同样来自四川凉山。如今被成都的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每天练习综合格斗术。在训练之余,个孩子偶尔会参加商业演出,在擂台上比赛,甚至受伤见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278dwlge&width=500&height=375&auto=0笼中被围观的“格斗孤儿”  来源:梨视频


两个孩子在一个铁笼子里格斗

铁笼外有许多成年人拿着手机围观拍照



甚至还有粉丝在赛后找孩子们合影留念




小吾在视频中坦言


“这边伙食比家里好,有牛肉、鸡蛋,

家里只有洋芋。

如果我回到家里,可能要干苦活儿。”


四川凉山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小吾家里究竟有多苦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04万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


在旅行网站上,你看到的凉山是这样的

↓↓↓


或者是这样的

↓↓↓


”小格斗士”生活里的凉山

则是这样的↓↓↓


村子里的中轻年都已经出去打工了,在大城市,钱挣得更多,所以村子里几乎全部是老人和孩子。 来源:微信公众号“活着”



凉山,中国贫困的样本。土豆是这里的特产,也是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没有任何烹饪手段,丢火里烤熟了就可以食用。



凉山的孩子从很很小就开始学着大人生活的样子来装扮自己。有些孩子甚至还因为父母的问题,而不得不肩负起一家老老少少的生活。


凉山的孩子太苦了,不少孩子在山上、在街边游荡,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就偷窃、打架。俱乐部的创始人恩波声称俱乐部之所以收养这些“格斗孤儿”,就是为了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


恩波说,散打队至今已经走出数百名孩子,有的在经商,有的成为特警,有的已经成为全国散打冠军。有网友了解恩波的经历后,对恩波收养的孤儿们产生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孩子们在这位特警的教导下,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 


他们是好心收养孤儿

还是赚取孩子们的血汗钱


警方介入调查  俱乐部称未参加商业活动


视频中,接受采访俱乐部的教练说,孩子们的出场费是统一管理起来的,“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就给他们”。有网友质疑说,该俱乐部在用孩子进行商业牟利,并使孩子失去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恩波格斗俱乐部朱光辉则表示,俱乐部收养的孩子没有参加任何商业活动,视频中的场景是当时孩子参加的一项表演活动,俱乐部也没有收取任何出场费。此外,“格斗孤儿”的说法并不准确,俱乐部“收养”的孩子中孤儿占比很小,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之后成都警介入调查。


7月21日,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了解到,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民政部门会根据调查结果再确定进一步救助措施。成都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称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开展相应工作。


教育局发布通知   所涉孤儿将重放校园


7月22日,布拖县教育局向全县所有学校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各个学校,核实本校学生中是否有前往该俱乐部的学生,特别是在校孤儿学生,上报教育局;下学期开学之后,各校还要认真核实未到校学生的去向,并以书面形式上报党委政府和教育局。通知中还称:“该(恩波)俱乐部存在以教唆、使用未成年开展格斗比赛进行商业比赛牟取暴利的性质。


目前凉山教育部门已前往成都处置该事。据其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未成年人将被带回凉山,安排他们重返学校。


报道称,凉山州布拖县教育系统人士介绍说,在成都恩波格斗俱乐部进行格斗训练的400多名孤儿中,有2名学龄儿童来自凉山州布拖县。


对于布拖县到底有多少学龄儿童在恩波俱乐部打拳,该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在核实。因为学生已经放假,统计起来要麻烦很多,确切人数还有待确认。


该局工作人员已随当地政府以及州教育局前往成都处理此事,当地在恩波俱乐部训练的未成年人将被带回布拖,安排他们重返校园。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现在教育部门所能统计的,只能是在该县有学籍的未成年人,没有学籍的,他们暂时无法统计到。


回学校,会比在格斗场更好吗


解救“格斗孤儿”,是很多人自悲悯而生的呼吁。对孩子出生地的教育部门来说,职责范畴内所为的“解救”动作,就是把他们送回学校,这原本也是《义务教育法》明确的责任。


若将格斗孤儿换成因厌学而辍学的问题少年,答案当然是“会”。教育“立人”,斯为常识。对孩子而言,义务教育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必须要”的问题。


问题在于,“凉山孤儿”,是烙在那些孩子身上的印记,他们面临的,是“不打拳就要回家吃煮洋芋”的生活。他们的境遇,逼着我们将权衡维度从常理切换到更现实的逻辑:在那些孩子打拳还能有肉吃、回家只能吃洋芋的情况下,他们最迫切的诉求,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告别食唯果腹的低质量生活状态。


让“格斗孤儿”回学校,

应该比他们在格斗场更好。

此处的“学校”,指的不只是某所学校,

更应该是人文关怀不失位的权利保障体系。


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新京报、梨视频

作者:佘宗明、屈畅、郭琳琳

微信编辑:羚羊



觉得这篇文章有意义,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