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两伊边境强烈地震已致上百人死亡丨地震究竟7.8级还是7.2级?

2017-11-13 上观新闻

今天,两伊边境发生强烈地震,全世界关注。


据新华社驻外记者11时左右报道,目前地震已造成伊拉克和伊朗两国上百人死亡,伤情严重。地震发生后,土耳其向伊拉克派出医疗队并组织向灾区运送救援物资。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13日2时18分在伊拉克(北纬34.90度,东经45.75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然而,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却称,伊拉克北部哈莱卜杰西南32公里处北京时间13日2时18分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33.9公里。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地震震级到底是7.8级,还是7.2级呢?为什么不同国家给出的震级会不一样?

   

原因有很多,属正常现象

 


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同一次地震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震级”的问题就引起公众迷惑。根据一些网站科技频道的报道,分析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所使用的标度不一样。地震震级的测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其复杂与困难的程度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为了全面地研究地震,人们现在所使用的震级标度有许多种,例如“面波震级”Ms、“近震震级”ML、“体波震级”mb、“矩震级”Mw等,不同的震级标度是不能直接进行对比的。对于浅源大地震,我国习惯使用面波震级,而美国往往较多地使用体波震级或矩震级,这当然就可能不一样了。即使同一次地震,美国测定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面波震级为7.9 级,矩震级为7.7 级,而体波震级只有6.9 级。
   

第二、所使用的仪器不同。世界各国的地震台站所使用的地震仪器并不完全相同,仪器的特性和它们所记录到的地震波的频段不完全一致,甚至计算震级的公式也不完全相同,这也导致震级的测定有所差异。

 

第三、地震波传播的路径不同,能量衰减不一样。地球是一个并不均匀的“各向异性”的物体,沿不同路径传播的地震波能量衰减不一样,因此不同地震台站所测定的地震震级也可能不完全一样。不同的国家和机构所依据的地震台站不同,结果自然也会有差异。

   

第四、对于大地震,较近的地震台站测定的结果可能误差较大。大地震发生时,距离震中较近的地震台站上的地震仪往往可能出现超出仪器记录范围或记录饱和的现象,对于传统的老式地震仪来说,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这种时候,震级的测定误差就特别大。也就是说,对于大地震来说,根据远台测定的震级反而更为可靠。

 

除此之外,地震台站的台基条件也可能影响震级的测定,但一般不会太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同一次地震就可能有不同的震级出现。一般来说,对于同一次地震的同一震级标度,不同机构测定的震级相差零点几级乃至更大一些,应当说都是正常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

 

 

    专家:各国和各地区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不光这次两伊边境地震,拿2016年11月14日新西兰发生的强震来说,围观群众也是“懵圈”——震级一会儿说7.2级,一会儿说7.5级,有人说7.8级,也有人说8.0级;震源深度也是众说纷纭,10千米、15千米、23千米都有。

     

    为何震级一改再改?究竟哪个数据才是准确的?地震专家告诉你,这些说法都对。

     

    “由于各新闻媒体在报道有关地震消息时,援引不同地震机构所测定的地震参数,确实造成一定的困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相关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国地震机构有各自的测定标准,并会根据相关数据的完善不断调整震级。

     

    为什么不同国家给出的震级会不一样?又为什么不同时间震级会有调整呢?

     

    中国地震台网数据服务部副主任侯建民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解释说:震级,简单来讲,就是根据在地面上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面振动强烈程度来测量,比如面波震级,就是通过地震波形的最大振幅来计算震级。

     

    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而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对此,侯建民也强调,造成各国对同一次地震的震级出现偏差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震级标准不一样,就是使用的震级类型不同,另一方面,使用不同震中距的不同地震台站监测数据也会对最后结果产生影响。

     

    大地震发生后,全球各主要地震机构都会快速测定地震参数并向社会发布地震信息。目前,各地震机构一般都采用了第一时间快速发布震级等地震参数,其后随着时间推移资料不断丰富,再不断更新地震震级的做法。

     

    比如新西兰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初次发布的震级为7.4级,后修定为7.8级;新西兰地震机构初次发布震级为6.6级,后修定为7.5级。11月16日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研究所再次将震级由7.5级调整为7.8级,并将这一地震正式命名为凯伊库拉地震。我国地震台网测定的震级为8.0级,发布地震参数后未做更正。地震两天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消息表示,这一结果和之后国际同行所给出的最新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我国台网测定的结果是可靠的。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曾向公众科普过震级调整的依据。他说,震级是通过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地震波的振幅和周期来综合测出的。为了尽快地报出地震的信息,可能一开始使用的台站比较少,随着更多台站数据的参与,精度会越来越准确。所以,对一个相对较大的震级的确定,震级修订是逐步的、正常的。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资料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随后,中国地震局组织有关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资料在内的更多的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并计算了震源破裂过程,最终修订震级为里氏8.0级。

     

    本文综合自:科技日报、果壳网、新华社


    你或许还想看↓↓↓

    九寨沟震后现场:美丽的火花海没水了...但这些感人瞬间永恒 | 地震已致19人死亡

    汶川地震9周年丨那些被大地震改变命运的人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