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代表”李强首到浦东团,“抢话筒大战”持续3小时,他们聊了什么→

2018-01-24 上观新闻

“我也是上海的新代表,”1月23日下午的世博中心蓝厅,市委书记李强听完20位代表发言后笑道:“我也申请发个言”。



下午2时不到,这场浦东代表团的全团审议提前开始。近3个小时后,代表们的“抢话筒大战”依旧意犹未尽。


“用户最有体验感”


从一开始,“营商环境”就是一个热词。浦东新区副区长、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陆方舟代表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政府要当好“店小二”,“店小二”精神的重要特质就是用户为导向 43 30333 43 13250 0 0 1353 0 0:00:22 0:00:09 0:00:13 2889


“我们政府自身在改革、在提升效率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于自身,比如说机构的重组、流程再造等等,但怎么注重服务对象的需求?”陆方舟表示,原先的政府、企业“二元结构”应当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服务生态,“政府的改革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时间,更要关注企业办事的时间;政府的改革举措、制度创新,也要用企业听得懂、搞得明白的方式进行推送。


“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该加强制度供给的未来感和集成性。”陈杰代表单刀直入:国内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的公司现在都要跑去美国加州做路测,因为国内做不了。无法实行公开道路的测试,就意味着拿不到大数据,产业难以发展。“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增加制度供给的未来感,就能够促进一些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快速迭代、往前发展”。


他建议政府部门应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新业态,为企业创新留出空间。


吴坚代表则提出,营商环境好,需要大大提升制度供给的及时性,并且需要对幼苗状态的民企多加重视,更多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如果政府对成长型的企业缺乏精准的战略性投入,恐怕不利于形成大批量的民营企业、骨干性的企业,使之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领军企业。”


而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需要具有引领性的竞争优势,包括顶尖水平的高等级公共服务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它们也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


在最后的讲话中,李强专门谈了一大段营商环境。他希望浦东在这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中之重是找到企业、用户、市场主体,去问他们的感受。政府要习惯多让用户找找茬,提意见。他说,“用户才是上帝、他们最有体验感、最有发言权。”


拿什么让人才留下来?


作为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敏代表自诩资深“张江男”,见证这里从“一片芦苇地”走向科学城。但他对张江的期待,并不是一个“白天涌入、夜晚涌出的地方”。


“青年人才要真正融入,据我的经验看,目前人才政策有些地方还是有待落地,尤其是‘夹心层’的问题。”王志敏讲述着身边人不同程度的烦恼:“人才公寓的建设还存在不足,排队时间很长,有时候要排一年以上。”而子女教育是他们的另一个痛点,“有朋友经常开玩笑说,张江男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曾经的学霸父母如何让子女上一所好学校。”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晓炜代表,则是“在张江生活工作25年的张江女,她同样谈到人才瓶颈——她所在的行业这些年遭遇不少人才外迁,如果这个势头延续,自己甚至担心创新也会“空心化”。而陆晓炜和同事们研究发现,外省市招徕人才已经不只是简单的“给房给土地”,“更主要是抓住人的心,让这个团队安心创业。”


“张江男”与“张江女”的呼声,引起多位代表共鸣,亦引来李强回应。他特别表示,浦东要在强化创新驱动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需要在许多方面着力深化,比如营造一个适宜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让人才愿意“留下来”。


他提及一个美国科学家曾告诉他,自己在国内多个省市转了一圈,最终决定来上海,因为自己的专业“在上海能找到听众和研究者”。“这对我启发很大”,李强说,“这样的优势就要强化下来,要用别人不可替代的创新生态优势留住人才。”


“品质生活的文章才刚刚开始”


“民生”是人代会上的老话题,但如今的民生关切也有新变化——“品质”开始成了高频词。


金永红代表在发言中提到,高品质民生建立在蓝天白云绿水之上、建立在精细化管理之上,更建立在有温度的管理之上。“精细化不能忘了差异化,”他拿岳阳路举例说,秋天这里的落叶不扫,艺术家还搞了落叶文化展,使之成为市民趋之若鹜之地,“这就是差异化管理的结果。如果忽略差异化、有温度,一个绚丽的城市外表也可能失去家园的温馨。”


刘海燕代表摆了一组数据:浦东新区生活在农村的人口有160多万,真正种地的本地农民只有1.8万,“说到底还是因为收入的问题”。


作为社区卫生中心主任,侯进代表道出一名家庭医生的苦衷:国家卫计委发布全国5亿人有家庭医生的消息广受关注,然而,身边有的居民还是不了解家庭医生制度,更谈不上信任,“我们以居民为主导的个性化服务还不够。”


张立新代表则提醒大家,“质量民生”“品质民生”,还需要注意“心理健康”:“现代化的都市,心理健康是一个标志。对于上海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当好排头兵,这一块不能忘”。


在最后的讲话中,李强逐一呼应了这些声音。为农村、农民讲话的代表让他“很感动”;面对老龄化逼近,如何弥补医疗资源稀缺和社会服务不足,亦需认真思考;“落叶不扫”引发追捧,更显示出人们的需求在变化,“我们的政府也要跟上变化”。


李强说:“品质生活的文章才刚刚开始。”他还特地呼应张立新代表:业态、生态问题平时谈得很多,心态问题更待大家关注,既要培育新业态、打造绿生态,也要涵养好心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让人们的获得感更充实。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王闲乐 程沛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