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今晚还有 | 攒了4年的口水,居然忍不住想去买口锅……
每逢佳节胖三斤,
但是这个春节,你可能会胖十斤!
因为在暌违四年之后,
2月19日晚,大年初四,
让万千吃货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国3》
终于暖心回归!
昨天小观贴心地预告咯~
你看了没?
昨晚的《舌尖3》带着满屏的香气
温暖了春节电视机前的观众
看似还是原来的配方?
其实并非如此
注定不平凡的《舌尖上的中国3》
不仅换了导演
而且先导片里的配音也换了
昨天正片是熟悉的味道吗?
创新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
↓
1
一口锅的网红之路
先导片里《舌尖3》
再次用画面挑动了各位的味蕾
开播前网友们纷纷表示
纸巾已备好静等开播
然而...第一集的主题是
《器》
节目里为大家花式展示了
各种各样的锅碗瓢盆
美食节目竟然不是介绍美食?!
刀
锅
灶
笼
案
坛
比如
河南三门峡特有的穿山灶,
一个灶台七口锅,
蒸煮炖焖还能保温,
可以放置七口锅同时操作,
非常高效,
能够很快做出当地著名的十碗席。
章丘铁锅也不简单!
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
再过十八遍火候,
一千摄氏度高温锤炼,
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
直到锅如明镜。
除了锅之外,这个刀具也火了!
济南铁匠李士贞一家世代制刀,
他的技艺秘而不宣,
打出的刀声若龙吟,切姜如玉。
有网友表示:没有被美食馋到
竟然被厨具圈粉了
章丘铁锅、淮阳菜刀、银杏砧板全被种草
其中最火的就是
章丘铁锅!
很久未联系的小伙伴,
也许会冒出来找你买锅
朋友圈里,
第一批“铁锅代购”已经出现!
好消息!某宝有卖!
但在网上的售价飙升
一个炒锅,售价近700元。
有的甚至飙到近千元。
有网友表示,
这哪里是纪录片?
根本就是个电视购物节目!
这铁锅有什么特别的?
来一道煎转黄花鱼
就知道为什么这口锅能立刻成网红了
煎转黄花鱼是鲁菜大翻勺的功夫菜,
在烹制中需要黄花鱼整体一次性翻转180°,
保持整齐不乱,汁水不洒。
这既是鲁菜技艺的高超,
也得益于铁锅内部深,适合煎转的特点。
章丘手工打造的铁锅
不沾不黏
比起有涂层的洋铁锅
这口锅健康安全多了
不过
只讲器具不见美食?网友急了…
《舌尖3》第一集播完了,有观众表示不太喜欢
其他网友提醒:
这只是第一集,主题就是“器具”
据介绍,《舌尖3》共8集,每集50分钟,主题分别是“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其中“器具”“食养”“融合”是三个新的创作主题方向;同时第三季还富有更多关于历史文化、人物命运以及食物关系的思考。
一如既往,《舌尖3》会讲很多美食的故事。透过这些中华美食的故事,主创团队希望表达的依然是中国人同食物之间的微妙情感与关系。
2
还是那个配音
还是那个味道
1月中旬,《舌尖3》发布了一部先导片,这部先导片不仅吊起了大家胃口,有细心的网友还发现,配音已不是熟悉的李立宏老师,声音更像是潘粤明。还有网友高喊“还我旁白君!”
《舌尖》第三季先导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34rlmkak&width=500&height=375&auto=0
1月17日,央视为网友揭开了这个谜题——老狼!
对于老狼的配音,网友们似乎更加认同“舌尖”的原配音李立宏,他也曾因此而被网友们评论为“让人食欲大开的神级配音”。
李立宏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除了《舌尖上的中国》外,代表作品还有《第五元素》、《拯救大兵瑞恩》、《海底总动员》、《终结者2011》、《阿凡达》、95版《三国演义》等。
昨晚谜底揭晓
↓
原来,老狼只是在先导片中“发声”,在《舌尖3》的正片中,配音人选依然是李立宏。
终于等到了久违的《舌尖》,终于听到久违的声音,不少网友表示:还是原来的味道。
没了陈晓卿的《舌尖》
还是那个《舌尖》吗
除了配音人选,《舌尖3》最令人期待的,可能是全新的导演班底。
《舌尖3》的整个主创团队完全不同于前两季,由刘鸿彦担任总制片和总导演,团队更加年轻。刘鸿彦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栏目开始从事纪录片创作,去年4月接手《舌尖3》。
▲《舌尖3》总导演刘鸿彦、首集《器具》篇导演组央视采访(左二:刘鸿彦)
据新华网报道,刘鸿彦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当时临危受命的感受。她称,对创作背后的难度“估计不足”。直到播出,她不过与《舌尖3》结缘10个月。这10个月摸爬滚打,她又觉得很“幸运”。她认为这个品牌一定要有人把它做下去。在这一季中,她要求整个团队,坚持秉承“食物、人物、文化”三者合一的理念。在纪录食物的美味背后,更重要的是讲人物的故事、传承中国的文化。
为讲述中国各地的文化,《舌尖3》踏遍20多个省市自治区,115处地方,采访了300多人,涉及400多种美食。在众多的美食中,入选舌尖上的美食不仅仅是美味,更与每一集的主题有关。
在《舌尖3》的创作团队里,有新老导演思想的碰撞,有外籍摄影师的加盟。这是《舌尖3》想要超越以往的视听感观,以图寻找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外籍摄影师Benito Strangio Cinematographer与刘鸿彦
将这些人凝聚在一起的除了《舌尖》品牌的号召力,更多的是他们对纪录片的执着,对团队的热爱。用导演刘鸿彦的话说,“爱是最好的调味品。”
▲拍摄现场
从2017年4月到现在10个多月的时间里,《舌尖3》剧组走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拍摄地点110多处,调研采访300多人,拍摄美食400多道,素材量最大的一集达40多个T。
做惯了现实题材的纪录片,《舌尖3》对声音的极致追求几乎到了“变态”的程度。一个炒菜时的火苗镜头,在不出意外一遍通过的情况下,前后至少要分别收3遍音才能达到导演组的要求。
“我们从一开始的时候一再跟所有的导演强调,而且专门让我们的录音指导给录音师都开过会,就是提我们在声音方面的要求。我们要求所有的画面肯定都要有同期声,我们对于这个声音的追求到后来挺‘变态’的。”
以往的纪录片里,民乐很少被使用,为了更多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舌尖3》中将民乐与现代音乐进行了融合。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不了解民乐,尤其是民乐有很多各种稀奇古怪的乐器。我们针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一些不同的创作。比如说对福建最古老的南音做一种改变;比如像云南也是取材当地民歌做了改变和变奏。希望通过这样的机会,让观众更多地再去了解一下我们民族音乐不一样的面貌,时尚的面貌。”
由于拍摄制作时间紧张,导演刘鸿彦对每一集都制定了严格严谨的时间表,团队每天大都需要拍摄高达14个小时。
▲拍摄现场
拍摄中,剧组对外一致保密,不能提自己正在拍《舌尖3》。一是怕引起围观,影响拍摄的真实感;二是对拍摄内容的保密。曾经在拍摄现场,摄像师大哥“匿名”与正在跳广场舞的大妈协调沟通了半天,拍摄才得以顺利进行。
拍摄中,往往需要辗转多地,剧组乘坐的高铁常会在无名小站仅仅逗留一两分钟。为了将十几件拍摄机器和行李在短暂时间内搬下高铁,剧组练就了“乾坤大挪移”的本领。
“我们设备量特别大,十几个箱子都是少的。很多地方坐火车高铁,尤其是小站就一分钟停车时间,十几箱子都得算好了,一个门不可能下来,两个门赶紧下,一下完车立刻开走,都是这种抢时间的状况。”
▲豪华坐骑之“游艇”
为了追溯食物的原料,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跟农用工具为友,上山下海和风雨为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能用的都用上了。
这么优秀的纪录片,
拍摄过程真的不易!
昨天的《舌尖3》没有让小观失望
想看美食的小伙伴们
今晚继续舔屏啊!
本文来源:综合自中国青年报、每日经济新闻、辽沈晚报、齐鲁晚报、央视纪录、钱江晚报等
微信编辑:泰妮
你或许也想看↓↓↓
这顿年夜饭把网友恶心到了,熊掌、穿山甲上餐桌?当事人被拘留5天!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