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交大医学院开出哈佛医学院年薪,比国家标准高两三倍,吸引境内外博士后

2018-04-21 徐瑞哲 上观新闻

马来西亚籍“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叶菱秀(Leng Siew Yeap)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如今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所属上海市免疫研究所指导博士后郝茜。


郝茜则是所里入选上海交大医学院博士后激励计划的第一人,她目前的“起步年薪”是20万元,之后几年她的最高年薪还可达35万元。导师叶菱秀告诉郝茜,自己在哈佛医学院的博后年薪为四五万美元,几无经济负担,基本上也就是郝茜现在的“薪情”,可见新计划对优秀博士后的激励力度之大。



而在国内,按国家标准,每个博士后每年津贴是8万元。那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何出台这项博士后激励计划,拿出比国标高两三倍之多的“诚意”?


院长陈国强这样说,博士后是年富力强的创新主体,如果我们的优秀博士不去国外大学做博士后,而愿意留在国内大学做博士后,甚至国外博士也愿意到中国大学来做博士后,那么有如此吸引力的大学才堪称世界一流大学。激励计划的目标,正是吸引境内外优秀博士加盟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鼓励博士后潜心科学研究,稳步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



留沪院内系统还提供50万元房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根据这项实施办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将为纳入激励计划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20至35万元年薪,比如第一年是20万元,两年后通过严格考核与评估体系,可升至25万到35万元,相当于高级职称收入水平。此后,还为顺利出站并留院包括附属医院系统工作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50万元房贴,并建立职称聘任的绿色通道。陈国强院士表示,人尽其才,博士后出站后只要足够优秀,也可直接评高级职称,甚至聘为正教授,这一点与海归“青年千人”一视同仁。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激励计划的“年薪构成”还是多元的。陈国强院士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博士后年薪采用“三三制”,三分之一由导师从科研经费中支出,三分之一由相关附属医院支出,三分之一由医学院本身支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目前设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生物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自1992年招收第一名博士后人员进站以来,已累计招收600多名博士后,目前每年招收规模为100人左右。


“博士后研究人员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是人一生中创新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进取心最强的阶段,处于创新创业的黄金期,”陈国强院士表示,交大医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实行引育并举,希望激励计划使得优秀青年科研人才,逐步成长为未来创新主力军,为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助力。



“2+x”模式不对博后研究设期限


质量和成果仍是博士后流动站的生命线。为了加强博士后在站管理及考核,这项激励计划还实行“2+X”的多年期培养模式。同样曾在美国完成博士后研究的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苏冰说,当年基本上是自己带着钱去做博后的,出站考核也是相当严格,没有五六年很难完成研究任务。而当前,国内博士后流动站制度通常是为期两年,他们认为作为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向高级研究人员过渡的阶段,两年出站期内,其实很难建立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因此,“2+x”模式将不对博士后研究设定期限。


据悉,在2016年起实行的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交大医学院迄今入选人数居全国医学院校前列。事实上,上海交大医学院也正是从2016年起在市免疫学所试点实施“博士后激励计划”。


通过提升博士后待遇、实行“2+X”的培养模式、加强博士后培养和管理力度、鼓励博士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吸引优秀创新型青年人才入站工作。这两年来,共有8人入选免疫所博士后激励计划,其中2人获得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共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


免疫所博士后郝茜在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取得博士学位,她进站一年多来,围绕抗体基因分子机制展开研究。除了导师叶菱秀的悉心指导,交大医学院还为其课题组配备了充足的人员,包括一名助理实验师、一名技术员和两名硕士研究生,并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保证了课题高效有序开展,已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微信编辑:大白


你或许也想看↓↓↓

人才竞争,上海出招了!今天这个特别大会,释放出新信号

低于市场价的人才公寓来了!地铁旁拎包入住,租金还可用公积金支付哦

上海临港:重点机构引进的紧缺急需人才可直接落户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