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工博 丁宏奇 2018-05-28
刘文轩声名鹊起,源自网上一段16秒的视频

视频中,他有理有据地教育自称“政府公务员”的骑车逆行男子,中气十足——


“你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就可以违法吗?”


“你是政府工作人员,你就应该作守法的表率!”


“你不要跟我提资格,政府工作人员违法有什么资格?你让周围老百姓怎么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013wr8npp&width=500&height=375&auto=0


那是2013年12月31日,当时25岁的刘文轩,参加公安工作才刚刚1年。


视频一出,弹幕、评论爆棚,刘文轩被冠以“上海最牛交警”之称。有网友赞他“三观正”,有网友说他“句句扎心”,还有网友几年后仍在询问他的消息:“这个好民警后来不会有事吧?”


事实上浦东公安分局当时就已调查清楚,所谓的“政府工作人员”,其实是违法者试图让刘文轩免除处罚而假冒的。


不过确实有人曾经担心刘文轩。有熟悉的亲友提醒他:“虽然这次是假冒的,万一遇到真的上级领导怎么办?”


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刘文轩所在的浦东公安分局交警支队第二责任区大队一中队,辖区面积22.48平方公里,比整个黄浦区还大。其间既有浦东新区行政中心这样的政府部门,也有世纪公园、联洋社区这样的国际化社区和商圈,还包括龙阳路地铁站换乘枢纽、门庭若市的新国际博览中心——交通形态多样,往来人流复杂。作为一中队的副队长,刘文轩没有固定岗位,哪儿最忙最复杂,他就出现在哪儿。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个原则问题,我从来没想过因为对方的身份而改变处罚规则和力度。”5年过去,刘文轩“牛气”依旧,但更多了些细致,也会“看人行事”:“我会观察和区分对方的身份,只是为了采取相应的执法方式,让他们更理解更配合。”


节假日刘文轩在世纪公园周边巡逻,不时会遇上违法骑车,既有外籍高管,也有务工人员。外国人往往十分注重自身安全,头盔、护膝、反光镜一样不少,骑的车却没有号牌;务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常有人骑车带人、闯红灯乃至逆行。遇上这样的情况,刘文轩一样会把他们拦下来。有些老外会假装听不懂中文,刘文轩就换英文说;务工人员常常讪笑自己不懂上海法律法规,刘文轩就一条一条解释给他们听——但是该严管处罚的,一定依法管到位。


“最牛交警”执法时“牛气”不减。


被处罚之后,违法者难免抱怨甚至破口大骂。

一些交警觉得委屈,一些交警选择“左耳进右耳出”。

刘文轩不。

严格执法后再“多走一步”是刘文轩的工作心得,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


他会把违法者的抱怨“当回事”,甚至再花时间纠正违法者的想法:“违法行为可以立即纠正,但是意识不转变,下一次还得违法。”


一次冬夜,刘文轩接到报警赶往杜鹃路、浦建路路口处理一起交通事故。现场两车碰撞,两名女司机正站在路上吵得不可开交,谁都不觉得自己错。刘文轩先让两人将车撤离至路边,再询问取证,很快确定事故因前车违法变道引起追尾,负全责。前车驾驶员“火力”立即转向刘文轩,骂他“瞎搞”,号称“投诉”,拒绝签字。


按照法定流程,刘文轩可以直接扣车按一般事故流程处理,这意味着当事司机需来回奔波数次,取回车至少在一周之后。


但刘文轩没有。


他指着事故现场的实线问对方:“实线能不能变道?”


“我没看到。”


“没看到是不是就不违法?观察标志标线是不是驾驶员的基本义务?”


“天太黑看不清楚。”


“你车灯现在还开着,怎么会看不清楚?”


沉默之际,车灯忽然熄灭,惊得驾驶员一时不知所措。


“刚才吵那么久,你的车灯、空调都没关,十有八九是没电了。”刘文轩一面安抚,一面帮她把车推到附近,掏出电话帮忙叫了拖车:“这个点位拖车更方便出入。”


第二天,这名驾驶员带着家人,为刘文轩送来一面“秉公执法、热心助人”的锦旗。


在刘文轩看来,“抱怨”中往往藏着违法的根源和合理的诉求,不能错过。


去年,刘文轩处罚了一起出租车司机不按导向车道行驶。司机一边签字一边唠叨:“就知道罚,我们在杜鹃路出租车就餐点吃个饭都没地方停车,饭都吃不安心,也不见谁来管管。


这天下班,刘文轩就到这名司机说的杜鹃路上玉兰路至海桐路路段实地查勘。在路边就餐点餐厅里,刘文轩向老板咨询来此就餐的出租司机客流量和高峰时间段分布。此后一周,刘文轩每天用餐时段“掐表”到现场观察情况。他发现出租车司机用餐时间比一般居民要提前一小时左右,就餐时段周边道路车流量不高,具有开放临时停车泊位的条件和空间。


他和同事为此撰写报告,几经协调,终于在这一路段南侧开辟出20余个用餐时段临时停车泊位。落实之后,他再登门拜访,请出租车驾驶员尽量相互协调用餐时间,守法停车。


“这个交警很照顾我们,我们肯定不能再添乱。”回访之时,刘文轩巧遇当时被他处罚的驾驶员。听说自己一句“无关”的抱怨竟被刘文轩“当回事”来解决,这名驾驶员半开玩笑说:“早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你当时再多计我2分也值!”




为解决新国际博览中心交通难题刘文轩和同事做了大量调研工作。


作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首屈一指的会展场馆,新国际博览中心去年全年客流量高达900余万人次,进出场馆货运车辆就有37万辆次,前来参观的客车流量则达到82万辆次,几近人气爆棚的迪士尼。但与交通配套完善的迪士尼相比,新国际博览中心距杨高路、龙东大道、内环线等干道很近,毗邻龙阳路轨道交通枢纽,周边还有大量小区,交通问题牵一发动全身——这样一个交通“痛点”,不过是刘文轩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之一。


过去每逢展会,值班的同事就会发现刘文轩佩戴的GPS定位装置早上5时45分就开始在周边移动,直至晚上19时后场馆客流基本疏散才会离开,有时甚至会持续工作到晚上22时。


但他发现,单纯依靠警力叠加和延长工作时间的排堵疏导效果有“天花板”——现场交通资源满足不了的大客流必然因“堵”生“乱”,交警现场管理无法根治,无路可走的居民和过境车辆有怨气。分析研究现场车流数据和道路情况,刘文轩和同事们采取了一系列“对症下药”的管理措施。“很多展览虽然在周末,但布展、撤展却在工作日,进出都是大货车,对居民日常出行影响大。”针对这一“症结”,布、撤展货运车全部被引导至最右侧一根车道,以减少展览对日常交通的影响。


日常交通秩序得以改善,但展会主办方却有想法:货运车全靠一根通道通行,影响展览工作效率。他们希望货运车辆进出场馆时间“越短越好”。


看似“不可能”的背后,刘文轩和同事们找到“解题”的思路:把日常车流、参观客流和布、撤展车流精确匹配组合,就能最大限度利用现有道路资源


各方交通参与者“无缝衔接”需要更精细的管理方案。以本周为例:陶瓷展、慕尼黑展和动力机械展同时开幕,周末总客流逾50万人次的烘焙展接踵而来——这些展览所需的货运车辆大小和运输时间段千差万别:“比如机械展,一般需要动用20-30吨的货车,耗时较长;一般展览8-10吨的货运车就可以了,一些小型展品卸货的速度也快得多。”


刘文轩与馆方、展方联手,综合展馆大小、展会规模、展品性质等各项要素,总结出一套计算公式,提前算出优化交通组织方案,然后发放许可证让货运车辆分时段、分批次错峰进出。一旦有货车“插队”,交警第一次劝离,第二次就要开出罚单。进出现场,刘文轩还协调责任区大队调整绿灯时长,创造“绿波”让货运车辆尽快疏散。


记者周末在现场看到,“四展连轴”的情况下,分批前来的货运车辆基本未对周边交通造成明显影响。馆方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交通问题改善,我们工作人员都轻松了!更重要的是客户体验度大幅提升,愿意再来参展。”这名负责人打趣说:“我现在管刘文轩不叫‘刘队长’,我叫他‘牛队长’!”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作者:简工博 丁宏奇

微信编辑:泰妮


你或许还想看↓↓↓

收养孤儿为敛财?知名"爱心妈妈"涉嫌敲诈勒索!存款竟达2000多万

你发“前世青年照”了吗?当心泄露个人信息!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