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宋庆龄一起拍照的孩子,你们在哪?中福会发26张老照片寻人

许沁 上观新闻 2018-10-31

宋庆龄和上海有不少渊源


她创办了新中国

第一家儿童艺术剧院、第一个儿童艺术剧场

第一家少年宫、第一本少儿读物

第一家寄宿制托儿所和第一座妇幼保健院


今天,中福会发布26张老照片,寻找和宋庆龄在一起的孩子们,讲述各自的故事。


你如果认识照片中的人,或是了解他们的故事,赶紧拨打寻找热线为021-64333704


1953年,宋庆龄和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的孩子们在一起。

50年代,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体检。


向邓小平演示计算机的男孩成了科学家


邓小平曾提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最早是他看了中福会少年宫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组员电脑操作表演后提出的。1984年2月,邓小平观看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组员电脑操作表演,当时还是小组员的李劲现场演示了精彩的计算机操作。如今,李劲已成为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在中福会少年宫的学习,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今年4月14日,计算机科学家、中福会少年宫老组员李劲回到计算机活动中心看望他的指导老师,并和小组员们分享了他在中福会少年宫学习的“幸福”和“收获”。“计算机的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好奇心和耐心。4年课余生涯,学会了在坚持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也夯实了成长的基石。”


作为“成长中的小幸福”少年宫老组员分享会首位主讲人,他不仅为在读小学员们带来了一场“人工智能”的主题讲座,还特别为中福会少年宫65周年送上了“生日”祝福。


孩子的童年应当充满欢笑,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交往,互相友爱和谦让。


“王颂赞指导和其他指导老师一直鼓励我,对科技新领域保持不断的新奇感,不断探索、学习新的技术,为我今后的科研、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定基础。”李劲现身说法,从计算机识图功能体验入手,向大家讲解了“神经网络”研究对推动人工智能工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借助自己正在研究搭建的DLWorkspace平台的使用演示,让师弟、师妹们直观感受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


他还告诫小学员,学习没有捷径可走,许多知识理论、相关文籍等,必须自己花时间慢慢看、深入学,鼓励大家要一直学习、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希望现在的小学员们能珍惜在中福会少年宫的美好时光。


半张脸的合影鼓励着他成为画家


有一张与宋庆龄合影的老照片中,有位孩子只有半张脸(二排最左侧)。1960年1月27日,宋庆龄和中福会少年宫艺术团的孩子们欢度春节。这个孩子为什么在照片中只留下半张脸?他就是知名画家、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徐纯中。


1960年1月27日,宋庆龄和少年宫艺术团的孩子们欢度春节(二排最左侧只露出半个脸的孩子为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终身教授、画家徐纯中,当时他在少年宫美术组学习)。


当年,徐纯中在中福会少年宫绘画组学习。“一次,宋庆龄来看望我们,我正在画一幅《鸭司令》。她摸了摸我的头,对我说,‘你长大后一定能成为画家。’后来,这句话一直鼓舞着我,激励着我。如今,我没有辜负宋奶奶的期望,真的成为了一名画家。当时,在和宋奶奶合影的时候,老师没安排我参加。我想,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就趁大家没注意,悄悄凑了上去,留下了这半张脸,也留下了我和宋奶奶永远的记忆。现在,60年过去了,我同样也画了一幅《鸭司令》,报答少年宫对我的栽培之恩。”


1952年,宋庆龄和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孩子们在草坪上促膝谈心。


2013年,中福会少年宫成立60周年成果展时,徐纯中作为老组员,回到少年宫讲述童年的故事。凭着当年的记忆,他又画了一幅《鸭司令》赠送给少年宫。如今,他每年都要回国看望虞子俊指导老师。


一次偶遇,他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1956年,刚满15岁、酷爱文学的白族少年菡芳在昆明翠湖边遇到一位和蔼可亲的奶奶,他腼腆地行了个少先队队礼。奶奶笑道:“唔,懂礼貌的孩子!”接着了解了菡芳的生活情况,并问道:“小朋友,长大后你想要做什么?”


菡芳说:“在学校里,我是黑板报编辑,老师说,我说不定能当作家。”听到菡芳爱好文学,奶奶亲切地说:“有一种专门为你们办的刊物叫《儿童时代》,你长大后要当作家,就给他们写稿呀!”


1951年,中国福利会托儿所三胞胎咸慕真、咸慕和、羡慕群的合影(1950年出生)。

1951年11月,宋庆龄在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看望四对三胞胎。

1955年春,宋庆龄视察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怀抱着一对孪生婴儿。


第二天,菡芳在《云南日报》上见到宋庆龄奶奶和云南少数民族儿童在一起的大幅照片,这才知道,曾经和他谈过话并要他给《儿童时代》投稿的就是宋庆龄。


1979年8月的《儿童时代》封面。


回到家乡,他向老师讲述了翠湖边上的“奇遇”。老师很激动,让他把习作小说《金八哥》寄给了《儿童时代》。没多久,《儿童时代》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编辑部还寄来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并鼓励说:“你的习作很有生活气息和边疆民族特色,只要坚持不懈地多读多写,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位有才能的作家。”

 

翠湖边的偶遇,没能让菡芳与宋庆龄留下合影,但这段难忘的经历,不仅使菡芳与宋庆龄创办的《儿童时代》结下了不解之缘,还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著名作家、诗人,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的两个女儿杨梅和杨柳也因为从小爱读《儿童时代》,小学起就不断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成为“白族姐妹作家”。更让人欣喜的是,他的两个孙儿也是《儿童时代》的读者,并在《儿童时代》上发表过作品。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许沁

微信编辑:皮小姐


你或许还想看↓↓↓

首批“上海品牌”发布啦!老凤祥英雄光明三枪朵云轩......你认识多少?

1978年,你出生了吗?在干什么?听说过些什么?来,写下你的故事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