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是上海?探寻上海红色基因——《理想火种》

王珍 上观新闻 2018-10-31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上海红色文化,6月29日起,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制作的6集短视频“为什么是上海——探寻上海红色基因”将在上观新闻(APP)“思想汇”栏目播出。今天播出第一集《理想火种》。



主持人:上海,人们往往看到它的时尚摩登,然而奔腾在其骨子里的却是一股红色力量。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为什么是上海?跟随我们的镜头从那些尘封的历史往事中,寻找上海根脉里流淌的红色基因,探究它为什么被称为中国革命和红色文化的源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7055u3c82&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世纪初,正值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促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广泛传播,而此时,位于东方的中国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


1919年的上海,已是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金融重镇,人口接近240万,而作为中国与西方接触的最前沿,自来水、煤气、电灯、电报等现代化产物也在上海出现并开始普及。中西文化交流不仅带来了物质变革,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思想的变革。


1899年2月,上海万国公报第121期刊载了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泰翻译、蔡尔康笔述的《大同学》一文,首次用中文提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并引用了《共产党宣言》。21年后《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也诞生在上海。


熊月之 (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研究员):近代上海一直是中国先进出版物的中心,从晚清到民国,从洋务思想、维新思想到革命思想,至少有75%的新出版物是在上海出版的,所以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在上海出版,那是历史的必然。


主持人:中共二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就诞生在这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人民出版社最早也诞生于此。


这儿原本叫辅德里,625号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达的寓所。


尤 玮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党支部书记):同时它也是人民出版社最早的编辑部旧址。当时李达是负责党的宣传工作的第一任负责人,在他的寓所当中编辑出版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在这些书刊的封面上就印有“广州人民出版社”这么一个社址。写广州主要是为了起到一定的掩护作用,实际它所在的编辑部正是李达寓所的二楼——他的书房兼卧室。


主持人:条件是如此艰难,但是人民出版社的工作却是极富成效的。到1922年6月底,出版社共出版了十多种书,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列宁传》、《俄国共产党党纲》等。人民出版社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有组织、有计划地翻译和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先河。


从中共二大纪念馆走出不用十分钟就能到南昌路100弄2号,这就是著名的老渔阳里。这里是建党前夕上海共产主义者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被称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摇篮”,陈独秀就曾居住在这里,他在上海将《新青年》逐步改造成宣传社会主义的喉舌。


1920年5月,毛泽东来到上海,这年夏天他与陈独秀做了长谈。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在我人生的关键时期,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也正是在上海,毛泽东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判断——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从此开始,他就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思想一经启蒙就如燎原之星火,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在上海完成了思想的转变和洗礼。他们从国内外无数的“药方”当中找到了最适合中国的那一张,历史就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王珍

微信编辑:大白


你或许还想看↓↓↓

太棒了!以后办上海居住证最多跑一次,拍照上传材料至微信公众号搞定

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上海扩大医疗救助对象及标准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