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的什么算盘?投资超7.5亿票房不到4700万,《阿修罗》上映3天便停映

上观新闻 2018-10-31

是自身实力不够,被电影圈的浪头给淹到了?还是本来就另有谋算,甚至是网上有些说法质疑的 “洗钱”行为呢?


投资超7.5亿,票房不到4700万

《阿修罗》上映3天便停映


15日下午,电影《阿修罗》在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经全体投资方决定,电影《阿修罗》将于7月15日晚间22点起撤档停映。


《阿修罗》号称历时6年,投资7.5亿,联合出品方多达26家。如果7.5亿元的投资数额属实,那么票房仅为投资的2%。


票房不理想,口碑更崩塌


上映之后,《阿修罗》的票房表现很不理想。7月13日上映首日,《阿修罗》排片占比15.6%,票房仅2511.2万元,而同样上映首日的《邪不压正》则获得了1.2亿元的单日票房。更不用说《我不是药神》了,牢牢霸占票房榜冠军,上映11天来总票房已突破24亿元大关。


此外,《阿修罗》还遭遇口碑崩塌,在各大电影网站评分一片低迷,猫眼上《阿修罗》开始只有4.9分,时光网4.0分,豆瓣仅3.4分,只有淘票票给出8.4分。在豆瓣评论中,打一星的观众高达57%。


可以说,该片凭借一己之力将暑期档的平均分大幅度拉低。



片方质疑淘票票和猫眼评分

评分差迅速下降


13日晚,《阿修罗》在官方微博发布题为《<阿修罗>的8.4分与4.9分,是这个行业的耻辱》的文章,称《阿修罗》在猫眼的评分为4.9分,在淘票票的评分则高达8.4分,经过调查《阿修罗》在猫眼和淘票票两个平台上评分的巨大差异实属超级异常,猫眼平台有大量小白账号和老水账号给该片打出1分和恶评,电影遭遇了行业的“黑水攻击”。



片方质疑将矛头直接对准猫眼,认为其作为第三方公共平台,对“黑水问题”视而不见,甚至同流合污。


口碑不佳就在第一时间质疑评分网站,对于片方来说已不算新鲜操作。《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2.1分被列为史上最低分事件,毕志飞导演至今还在执着于为其大作讨个说法。


不过眼下则是第一次有人质疑淘票票和猫眼评分。


在《阿修罗》发表声明的当晚,该片在猫眼实时评分升至6.4,淘票票评分则降至7.3,两个平台的评分差从3.5降至0.9。猫眼工作人员也曾就此对媒体表示,评分变化是正常的波动现象,并无异常。


那么没有被质疑“做手脚”的豆瓣影迷是怎么说的呢?



“具体原因不便说

但现象大家有目共睹”


本片投资方表示:

停映不仅仅是因为票房不佳

影片修改后会再上映

但具体日期还未定


而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具体原因不便说

但现象大家有目共睹。”


那么

究竟是什么“有目共睹”的现象呢?

背后打的又是什么算盘?



投资电影的是些什么人?


目前的电影圈,凡是票房破10亿的国产片,必然有多家一线资本方集体护航。这也是内地电影市场头部资源集中化最为鲜明的一个表现。一线资本方,无论是资金、资源的充足程度,还是对市场的准确拿捏,都要好于其他公司,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让人想不通的是,投资7.5亿的《阿修罗》虽然也有26家资本方,却没有一个是电影圈的一线阵容。而且其中不少都并非电影投资的“熟客”,甚至出现了中科粒子医院管理技术公司这样完全的门外汉。



资料显示,《阿修罗》的出品方为宁夏电影集团和真鉴影业。宁夏电影集团的前身是宁夏电影制片厂,这家老牌制片厂曾经凭借着《画皮》起死回生,顺利完成转企改制。


而真鉴影业的掌门人,正是曾经参与《画皮》系列的杨真鉴。但双方并没有联手打造《画皮3》,而是耗费6年拍摄了《阿修罗》。


不过,这部电影最大的投资方则是三十六计文化。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新公司,背后是神秘投资人张家豪。



相关资料显示,张家豪做手机起家,2005年开始以投资人身份涉足地产、文化、金融等领域,2009年和央视共同运作“同一首歌”品牌,2011年成立香港新长江国际投资集团,重点投资文化娱乐项目。


张家豪此前投资的影视项目,仅有2014年投资《赐爱》和《爱在当下》,两部十八线作品完全没有在市场引起任何反响。投资7.5亿的《阿修罗》,算是三十六计文化的大片首战。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张家豪决定投资只用了不到2个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三十六计文化借着参投《阿修罗》,与大地电影院线成立了50亿元的影院投资并购基金。这只基金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院线,二是影视作品。但如今,《阿修罗》大跌眼镜的表现,让这支50亿基金变得更加神秘。


不过,张家豪可能更看重的是进军影视产业的契机。按照其说法,就是“资本+渠道+内容”的闭环,构建“全要素自然流通的无国界投资平台”。《阿修罗》大概只是三十六计文化“影产融”的一个试验品。本身的盈亏,对于三十六文化的影响可能并不大,毕竟它的意义是能够引起影视圈的注意,以便未来的布局。因此才大张旗鼓宣传7.5亿投资,丝毫无惧市场“洗钱”质疑。


拼了命花钱

“不挑最好,但求最贵”


不过,种种信息表明,《阿修罗》7.5亿的投资基本上是有据可查的。只是如此巨大的投资成本,还是有诸多可疑之处。


一般来说,电影的拍摄是能俭则俭。即便愿意在视效上多下功夫,也是尽可能严格把控支出。基本上,所有电影的苦恼都是“超支”,但《阿修罗》完全没有这个苦恼,从一连串夸张的数字里,我们看到的是拼了命在花钱。其浪费程度,完全不像是为了拍好电影,倒像是完成花钱KPI。


例如电影在美术方面,聘请了在全球概念设计师网站排名前40位的20位。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样的成本支出是否具有必要性呢?


电影使用了56公里的蓝布系统,8000万的光设备,再加上不会在成片里有任何显示的CG预览,电影的拍摄过程可谓是“不挑最好,但求最贵”。



《阿修罗》的投资逻辑,完全是反常的。它似乎完全没有考虑任何成本的风险,市场的风险,一股脑儿全部把钱花了出去。而如此花钱的,却又不是影视圈的一线资本方,而是过往履历都难以查探的投资者。市场经验不足、缺乏参考模板,如此投资让人感到疑惑又震惊。


回顾香港电影“泡沫”

热钱涌入,黑社会“洗钱”


回顾一下历史,香港黑社会“洗钱”,大大促进了香港电影的繁荣。


其中,不少香港电影明星都和黑社会牵扯上了关系,尽管大多并非自己所愿。黑社会以投资的方式,通过电影洗钱,除了有可能获得高额票房回报外,还将自己的收入合法化、正规化。


也正因如此,随着本土和欧美黑帮热钱的涌入,让香港电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获得了充分的资本土壤。



前不久,崔永元扯出的明星涉税案,无论是真是假。且不论真相与否,和明星涉税一起的还有电影的“洗钱”。在内地电影市场,电影沦为“洗钱”工具也并非没有发生过。


导演李克龙就曾提到:“我多次碰到过这样的投资人,他们说,我投1000万给你拍电影,其中200万是给你拍片用的,你要给我走出1000万的账目。剩下的几百万你要以票房或利润的名义返还给我。这就是电影洗钱的一种形式,是在和法律玩猫腻,我当然不敢做。”


此外,广电总局官员陆红实称:“近两年,我国每年都有百多部滥片不能上院线,我总觉得这些滥片子的资金来源很怪,始终认为这跟洗钱有关系。”


电影的许多开销指出是单向的,这就为“洗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当然,并不能凭借7.5亿投资以及口碑不佳就一口咬定《阿修罗》是“洗钱电影”。只是从投资逻辑和行业参考来说,这部电影身上的诸多疑点看上去完全不理性。




本文综合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界面新闻、腾讯《一线》

作者:孔令强、一 一、花小雨、风易

微信编辑:大白


你或许也想看↓↓↓

国税总局发话了:加强影视行业税收征管,依法追缴不符合规定的减免税款

50名外逃人员线索公布,《叶问3》金主施建祥、程维高之子程慕阳在列

崔永元撕范冰冰,赵薇张丰毅损失几百万!“一抽屉合同”引发的蝴蝶效应有多可怕?

今天,国家税务总局发话了!崔永元说的“大小合同”若属实,范冰冰会不会坐牢?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