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苗之慌】刚刚,长生生物回应:百白破生产车间已停产,将制定纠正措施

上观新闻 2018-10-31

昨天,自媒体《兽爷》发布《疫苗之王》文章,揭露部分不良奸商偷工减料、弄虚作假、逃避监管,疫苗抗原含量低。文章称,“北大医学部的专家将注射失效的疫苗总结为两个字——杀人。”


疫苗之慌,

再度击中国人最敏感的神经。


事件发酵于7月15日。国家药监局称,近期查获一批生产记录造假的狂犬疫苗,已要求吉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这批疫苗生产企业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药品GMP证书》,责令其停止狂犬疫苗的生产,并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长生生物2017年被发现25万支“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简称“百白破”)检验不符合规定,而这25万支疫苗几乎已经全部销售到山东,库存中仅剩186支。


实际上,除长春长生在去年被抽查出有252600支不合格百白破疫苗外,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也在同时段被查出有400520支百白破不合格疫苗。


澎湃新闻还发现,2016年长春长生另外还有一批21.0048 万人份的百白破疫苗因质量不合格被拒签。


2016年,长春长生公司1批(21.0048 万人份)百白破疫苗因“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效价测定”被拒签。  中检院《2016年生物制品批签发年报》 资料图


而昨天的这篇自媒体文章,则将疫苗之慌推向高潮。“问题疫苗流向”、“长生生物”今天赫然高挂微博热搜。



就在刚刚,

长生生物回应称:

百白破生产车间已停产

将制定纠正措施


长生生物7月22日晚间回复深交所称,目前,公司百白破生产车间已经停产,公司正积极研究百白破组份疫苗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多联疫苗。对于此次事件的发生,我们感到十分的自责和愧疚,再次向各位接种者和投 资者表示深深的歉意。公司将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进行彻底整改,确保生产的合规性、真实性、可靠性、可追溯性以及疫苗质量的安全性。


都过去9个月了

这个回应似乎有些晚...


更让人揪心的是

与狂犬疫苗不同,

百白破是儿童计划免疫中的接种项目

事件爆发,家长们急着

去翻阅孩子们的疫苗本,

生怕涉事疫苗已被打进了自家孩子的身体



对公众来说,事关人命,

还有太多疑惑等着解答:

生产记录造假的疫苗是假药吗?

相关百白破疫苗有哪些?

打了问题疫苗的会有什么反应?

……


生产记录造假的疫苗是假药吗?

生产记录是产品的基本标签和档案,不仅记载着企业的生产过程,而且也记录着产品的原材料、配制、成分、性能以及生产日期、销售去向等产品基本信息。“生产记录造假的具体情况如何,关乎涉案狂犬疫苗是不是假药的认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说,长春长生涉案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的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如果涉案狂犬疫苗在有效成分的种类上造假,那就应当认定为假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阮齐林表示,如果涉嫌更改有效期或生产批号、降低有效成分的含量,则应依药品管理法第49条认定为劣药。


事件相关的百白破疫苗到底都是哪些?


打了「问题疫苗」后,会产生什么后果?是否可能有遗症?

这批疫苗,对人体的安全没有影响,最大的风险在于可能失效,导致无法预防对应的疾病。


小观上午发送的微信有也有相关解答→

25万支问题疫苗今何在!长生生物藏了多少真相?四大谜团待解


气愤和恐慌弥漫在朋友圈中

这事是不是该管管?


  • 人民日报评论认为:一查到底,方可纾解疫苗焦虑


此次问题疫苗的发现,相关监管部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迅速做出处置。2016年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发生后,国务院修改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强调要强化制度监管,对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相信能让疫苗管理更规范、疫苗使用更安全。


此次有问题的狂犬病疫苗所幸并未流出,但关于疫苗的文章再次刷屏,也带来不少焦虑。当此之时,更应该用“权威的真相”来回应公众的疑问:“生产记录造假”的具体情况如何?对疫苗功效有何影响?之前的疫苗是不是存在同样的问题?问题“百白破”疫苗流向了何处?这需要各地卫生部门、疾控中心和食药监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作出翔实调查,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安抚社会情绪,疏导公众焦虑。这是应对围绕疫苗出现的舆情时,最关键的一环。


疫苗事关生命健康,质量安全容不得半点瑕疵,不能有一点侥幸。此次疫苗事件引来广泛关注之后,很多人在朋友圈晒出自家孩子的疫苗接种记录,可见公众对此事高度重视,也再一次提醒相关机构加强监管、提醒相关企业不要触碰“红线”。


构建“疫苗信任”,要“两只手”共同发力。一方面是,政府机构在疫苗生产、使用上的监管,需要更有力,对非法的生产经营行为“重拳治乱”,如果处罚只是“雨过地皮湿”,就形不成教训、也够不成震慑。同样重要的是,企业不能为了追求利益,把儿童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当做谋取非法利润的代价,“喻于利”的企业必须守住起码的道德底线,不能赚带着血的黑心钱。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必须以“敬畏生命”为信条,以更严格的生产标准、更严厉的常态监管、更严重的违法处罚规范行业发展,保住公众对疫苗的信任。


对于问题疫苗,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每次事件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否则就会陷于“亡羊补牢”的被动之中。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的出现,也是改革的契机。在疫苗的生产、销售过程中,是不是还存在监管漏洞?如何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管,形成疫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如何加强处罚力度,让企业不想、不能、不敢有违法行为?不仅要严肃追责涉事药企,更要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监管制度,避免类似事件再次上演。


接种疫苗,是现代医学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简单说,疫苗是防病的,对于疫苗行业同样需要打好“疫苗”,以万无一失的要求、一失万无的警觉,做好这一公共卫生事业,共同守护“健康中国”。


  • 上观新闻则认为,一支支问题疫苗,更在揭开困扰全社会的“造假”伤疤。


社会学上有个概念,叫“社会解组”,说的是“人们愈是脱离整个社会,就愈易于违反社会的准则。在社会中人们愈是彼此缺乏联系,社会解组的程度就愈高,越轨行为就愈多”。


造假是典型的“社会解组”。造假者显然不在社会准则下行事,他们脱离法律和道德的准则而无法无天。


评论认为,造假是窥视社会解组和加剧解组的一个窗口。一旦造假增多,则社会解组就越严重。所以,要想遏制造假的问题,则就需要建立规则和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舆论的压力非常重要,但治理决不能单靠舆论。真正重要的,还是一套管用、奏效且有约束力的“游戏规则”,换句话说,就是制度化的解决模式。


按照社会解组理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准则下让社会成员和法律产生关系,从而加以预防和遏制。对造假来说,其实很简单:首先,有没有法?其次,有没有监督?最后,一旦出现问题,能不能依法严惩?


众所周知,我们并不缺法——这个法,即包括针对食品药品或其他特定领域的法律法规,也有更普遍的法律规范。那么,更紧要的问题,便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已有的游戏规则?我们的政府监管到位了吗?群体性、社会性监督得到鼓励了吗?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得到捍卫了吗?有碍社会公正的因素——比如人们担心的“保护伞”——得到清除了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方能挽回社会信任,解组了的社会主体,才能重新在规则内建立联系。


单靠舆论,真的不是长久之计——疫苗问题终于被点燃了,那么更多没有被点燃的社会问题又该怎么办?生活在社会里,难道真的要像踩雷一样吗?

 (本文有删节,全文请点击



本文综合自:人民日报评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丁香医生、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等

相关作者:党报评论君  刘仪辰

微信编辑:小小


大家都在看↓↓↓

刚刚,“安比”登陆崇明!

离人广约104公里,“安比”预计13-15时登陆上海!这些最新信息务必了解→

盐水棒冰三色杯…网友刷屏求涨价!光明冷饮回应:坚持亲民路线

台风来了如何应对?这些事现在就能着手去做→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