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湖景区,风度何在?记者监督报道后被移出群……管委会:已上门道歉

上观新闻 2018-10-31

8月12日,浙报《一线调查》栏目

对杭州西湖九溪景区旅游厕所

存在“脏乱差”现象做了报道

景区随即开展厕所专项整治

次日浙江日报对整改内容做跟进报道

一次建设性舆论监督原本应收官了


监督报道提到:浙江省不断推进厕所革命,西湖景区的202座旅游厕所因其“诗画”般的外形和优质的服务受到中外游客点赞,也成了全国各地前来学习取经的标杆。然而九溪这座“问题厕所”却是其中的“另类”:干净无味的基本要求未达标,保洁人员长时间离岗更是暴露出监管缺失。


但采写报道的记者近日却发现自己

被西湖管委会记者群管理员移出微信群

原媒体联系人也不再回复记者任何微信


今天,《浙江日报》头版刊发评论文章《西湖景区 风度何在》,介绍了《浙江日报》记者采写监督报道之后被杭州西湖管委会移出相关微信群的这个情况。



西湖管委会回应:已上门道歉


文章表示,多年前,西湖景区推倒围墙免费开放,国人无不感叹杭州之大气、西湖之雅量。对待媒体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如此雅量和大气不也是一些部门和同志所需要的吗?



24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名记者属于经济新闻部,原本并不在微信群,因为报道需要问一些信息才加进群,而上述微信群里的记者都是负责西湖旅游业务条线的记者。


他表示,管委会方面已于24日前往浙江日报社
,“主要就这个事处理和沟通没做好向《浙江日报》道歉了”,并称,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工作上也在针对问题做好积极整改。


关于“媒体联系人也不再回复记者任何微信”的情况,工作人员表示,经过特意核查后,“这个是其他部门的问题,并不是出现在景区部门。”他还否认了 “不止一名浙江日报记者被踢出群”的传言。


此事曝光后,大多数网友对记者的监督报道和浙报的质问表示支持



也有网友觉得有些争议,在头版批判景区是否有点过了?



但更多网友还是表示,这样做是保护监督报道的持续发布,有些部门就该被鞭策。




上观时评:

不能正视舆论监督

是“掩耳盗铃”无知之举


如今,媒体微信群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存在。意识到媒体信息发布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上的商业企业,很多都设有专门和媒体对接的部门,工作人员为了沟通方便,直接将各媒体的记者拉入同一个微信群也不少见。


但不得不说,这一类的媒体群,主要功能还是推进各部门、各企业的正面宣传,即“好事求发布”。对于媒体方的采访需求,受访部门往往一分为二地对待:如果是正面宣传,记者能够畅通无阻获得各种配合;如果是有针对某个问题的监督报道,对应的部门和企业往往找理由推诿阻挠,千方百计把问题、把报道压制下来。


不难发现,很多的职能部门对于新闻报道的理解还停留在低级阶段,仍然习惯于“闻功则喜、闻过则怒”,甚至对于媒体报道不辨“好坏”——


以杭州西湖九溪景区为例,景区在问题曝光后随即开展专项整治,也算反应及时,事情至此也并不有损景区。而媒体也对整改内容做了跟进报道,可见其反映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并非恶意找茬。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案例中的媒体和景区可谓各司其职,通过良性互动和动态整治,确保了游客的满意度。这样具有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明明是在为景区在梳理矛盾解决问题,但他们似乎并不领情。


在人人都握有麦克风的今天,不能正视舆论监督无疑是“掩耳盗铃”无知之举。而如何正确认识舆论监督,是全社会都需要补上的一课。早在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不久前,多个省市旗帜鲜明地为新闻单位开展舆论监督“撑腰”,要求省级新闻单位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省委要求不积极、不到位,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闻不问,不担当不作为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坚决予以曝光。


这样的理念,绝不是仅仅针对省级新闻单位的要求,也不能停留在自上而下的灌输层面,真正达成舆论监督,需要全社会的切实认同和理解。


当然,具体到退群一事,涉事媒体记者也没必要太在意。如果媒体群只愿意当“好人好事”的“传达室”,既然群主缺乏对于监督报道的雅量,这样的群即便退出,也谈不上会有多大损失。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澎湃新闻、浙江日报、新浪微博

相关作者:谢飞君 等

微信编辑:纳米


大家都在看↓↓↓

产假一年有利生二胎?教授建议女性专心带娃,网友炸锅:男女各休半年吧

香菜40元1斤!寿光洪灾,菜农哭喊“毕生积蓄没了”,捐助需注意→

上海迪士尼气球遭游客“哄抢”!有人说“卖80一个才是抢劫”,你怎么看?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