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信诈骗=冒充警察?天降艳遇、带你发财…新套路了解一下

邬林桦 上观新闻 2019-04-23

“喂,你好,我们这里是公安局,你涉嫌……”

这样的电信诈骗套路,你熟悉吗?



如果骗子找上你时

你能识破他的真面目吗? 

别以为你是年轻人就不会上当受骗

警察调查发现

近半数电信诈骗受害人年龄集中在18-30岁


今天上午,“警民直通车浦东”微信公众号

上线了一款“被诈骗指数”小游戏


小观自信满满地开始测试

结果发现…

自己已经被骗子列入了“狩猎名单”


先来看看题目

↓↓↓


要问手机里有多少社交软件


还要问问会不会网购


最后还问这么“伤人”的问题……


最后结果是……




不服?戳 链接 答答看


浦东警方表示,推出这款游戏的目的在于骗子们的手法翻陈出新,防范知识也需要实时更新,希望通过线上小游戏的形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进一步提升市民尤其是年轻市民的电信诈骗防范。


冒充“公检法”已非电信诈骗首要手法


讲到电信网络诈骗手法,首先跳入大家脑海中的是不是冒充“公检法”人员?然而,从既遂案件分类情况来看,目前这类诈骗手法的案发率已经明显下降。


去年12月,浦东公安分局杨园派出所接到警情指令,居住在辖区内的小袁可能接到“冒充公检法”诈骗电话。几经周折,出警民警老倪终于找到了小袁,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小袁发现原来一直和自己通话的是个“假警察”,从而避免了储蓄被骗的悲剧发生。


警方表示:针对“冒充公检法”等传统诈骗手段,公安机关反复开展的防范宣传,让防范提示入脑入心;加之相关反诈中心的成立、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举措,也降低了法案风险。


不过,此类案件中被害者如果上当受骗,损失常常极为惨重,所以我们应该继续保持高度警惕。


婚恋诈骗案均损失高居榜首


在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既遂案件中,网络婚恋(交友)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兼职刷信誉诈骗等主要在网络上进行的诈骗占比大幅提升。特别是网络婚恋(交友)诈骗的案均损失在所有类型中高居第一。


近期,市民孙女士通过网络和一名男子确立了恋爱关系。可是这位“男士”却接连遭遇“不幸”急需用钱,为了维持这段恋情,孙女士倾囊相助,最后连面都没见到。尽管浦东警方将犯罪嫌疑人叶某绳之以法,但孙女士被骗的135万元却早已被叶某挥霍殆尽。


警方提醒: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狡猾的骗子也逐渐将“战场”从电信转移向网络。通过虚假网站、木马连接等方式,“守株待兔”,等待被害人主动上钩继而行骗。


所以,在日常上网时,我们务必要提高防范意识。尤其“天降艳遇”时,先hold住,天下不存在“完美爱人”,人家看中的只是你的钱包而已。


接近半数被害者集中在18-30岁


当你在家中提示老人加强防范意识时,会想到自己反而是那个更容易被骗的人吗?民警调查发现,近半数被害者年龄在18岁-30岁,有的是购物被骗、有的是刷单被骗、甚至还有的是求学被骗。


日前,“90后”小南在网上搭识了一位自称某科技公司工作人员朱某。朱某自称可以低价出售某电商购物卡,小南便从其处购买了2000份面值200元的购物卡,通过再次转手赚钱。谁知仅过几日,这些购物卡突然都无法使用。小南本想赚得人生第一桶金,没想到却损失几十万元。


警方提醒: 30岁以下青年人具备一定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但又涉世未深、防备心弱。如此以来,青年人群在网络上满足自我购物需求、社交需求、甚至是投资需求时,就容易被犯罪分子抓住急躁大意的心态从而成功得手。


骗子的“主战场”转移到了网络上,作为上网主力军的青年人也就成了骗子的觊觎的“大肥肉”。80、90、00后们,请携手共防网络诈骗!


警方再次提醒,不随意点击网站链接、不轻信陌生人、保护好个人信息,这些都是最基础的防范意识。在此之外,也要多关注社会新闻和警方宣传,看看又有哪些诈骗新套路,让自己百“骗”不侵。


你的被诈骗指数是多少?

留言告诉小观!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邬林桦

微信编辑:胡雨松


◢ 猜你想看↓↓↓

啃老、家暴、爱甩锅!“巨婴”苏明成,昨晚又给他气得睡不着

“聪明药”吃到手抖上瘾,也比一辈子当学渣好?丧心病狂的家长,快住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好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