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降剩菜、狗屎…上海近半年1167条高空抛物投诉,为何取证这么难?

车佳楠 李彤彤 上观新闻 2020-01-19


夏天到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也迎来“高空抛物”投诉高峰。高空抛物与坠物不同,多指市民主动往楼下抛掷垃圾的行为,意外掉落等情况较少。


上观新闻记者梳理了今年1月以来,在12345平台上所有含“高空抛物”关键词的投诉数据。对这1167条内容的分析显示,5月以来,有关“高空抛物”投诉总量呈明显上升态势。如今7月刚过半,当月投诉量已达200余条,和6月的总量相差无几。



高空抛物的人为成因复杂、不确定性大

既降低了居住环境的质量

也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而与之相对应的预防、

解决机制却十分匮乏


受害市民往往面临

取证难、维权难的困境


残羹冷炙倾泻而下……

平台成垃圾中转站


夏天气温高,被抛掷的、没妥善处理的垃圾易散发异味,影响居住环境。在12345平台数据中,投诉事由大多是日常生活环境遭破坏,比如绿化带堆积垃圾造成蚊蝇滋生等。


静安区宝山路599弄是一处老式多层住宅小区,沿街房屋一层是商户,二层以上是民宅,一层向外突出的部位顶上形成平台。家住三层、窗户下方对着平台的居民汪先生多次向12345热线反映,十多年来,平台上总是遍布餐食垃圾。这些垃圾都是二层以上居民抛下,大多是泡面盒子、外卖餐盒、饮料瓶罐等,严重时汤汤水水也会倾泻而下,无人打扫清理,时间长了阵阵酸腐味就会飘入汪先生家中。7月8日早上,汪先生打开窗户,还发现一袋袋打包好的垃圾被丢在平台上。


“竟然把这里当成垃圾中转站,实在无法忍受。”汪先生说,一到周末,抛物现象更严重,加之连着几天降雨和高温,异味尤其浓重。尽管邻里都知道是谁在从上往下扔,但苦于“没有证据”,大多数居民只能寄希望于物业和居委会能对肇事者进行引导和教育,但从眼下情况看,效果甚微。 


△静安区宝山路599弄小区与沿街商铺平顶连为一体,平顶成“垃圾中转站”。


家住嘉定区金润路465弄的沈先生反映,他的爱车遭遇过两次高空抛物“袭击”。第一次“袭击”是有人向绿化带倾倒火锅底料,油污溅进车辆的空调蒸发器,一开空调就有异味,沈先生不得不花400元清洗;第二次“袭击”的结果直接将车辆引擎盖砸出一个“坑”,补漆钣金又耗费600元。由于小区没有安装监控设施,到底是何种材质掉落、从哪儿掉落,他至今未知。


从天而降的不仅有餐饮类的垃圾,据统计,居民高空抛下的物品五花八门,包括水泥块、宠物粪便、尿不湿、旧衣物等,严重扰乱社区生活秩序。 



一块狗粪从天而降

肇事者竟无法确定


高空抛物更是潜在的安全隐患。普陀区祁安路某小区的钱先生今年6月4日被从天而降的狗粪砸到。钱先生回忆,当时走到3号楼、4号楼绿化带附近,先是听到草丛中有东西掉落的异响。隐约感到不妙的他拉着妻子赶紧走,不料,一大块狗粪正砸到其肩膀,还有些许疼痛。一抬头,只见一张白色纸巾从上空飘落,纸巾上还带有狗粪的污渍。“这掉的要是硬物,我这肩膀就不保了。”


根据掉落的位置,钱先生锁定4号楼高层,并拨打110请求帮助。警察带着钱先生询问了10户人家,查看是否有饲养犬只的情况,最终锁定1户存在阳台饲养中型犬只的居民。可对方坚决否认抛物行为,钱先生又无直接证据,协调过程没有再持续下去。“我总不能因为这个事情去做狗粪DNA鉴定吧?”


钱先生和“隐匿”的高空抛物肇事者试图较真,但结果令他失望。7月9日,住在15层的他曾在阳台边探头张望时,正巧与一袋从天而降的垃圾擦肩而过,落到绿化带中。于是,他突发奇想用自拍杆做摄像头,看看能不能铺捉到抛物的出处。即便是伸长40厘米,对于高达28层的小区来讲,摄像头仍有视线盲点,无法区分垃圾是从哪一层阳台扔出来的。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中有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钱先生认为,高空抛物事关整栋楼居民的利益,每个居民至少要做到及时举报,让警方介入调查。


取证难维权更加难

需要共同参与治理


在对“高空抛物”的投诉中,47%的投诉事由是日常生活环境遭到破坏,17%投诉者遭遇车子被砸坏等财产损失,而威胁人身安全的高空抛物占比也不小,达36%,比如抛掷玻璃瓶、瓷碗、烟头等。这些事件背后有着肇事者复杂的动因——要么是肇事者偷懒,扔点轻量的垃圾,往人少的地方扔;要么抱着“反正也没人看到”等侥幸心理。


如何才能预防或减少高空抛物行为发生?据统计,市民提到监控和摄像头的有197条,提到宣传和教育的有168条。他们希望除“张贴公告”加强宣传和引导之外,还要用技术手段锁定事实,精准惩治肇事者。被提及最多的手段之一便是监控。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民在尝试向物业公司调取监控录像时,往往会面临无法调取或录像缺失的结果。而小区物业往往认为,不可能为了少数居民的需求、为了抓高空抛物肇事者而专门安装摄像头,成本吃不消,效果也未必能达到。


有市民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现有的监控角度能不能动态调整?智能安防工程能不能覆盖高空抛物的监控?绿化带是否能增设几个处理宠物粪便的垃圾桶?


“不要等到出了事才意识到抛物问题的严重性。”一位市民在投诉时留言。这不仅关乎文明素养,更是一项需要共同参与治理的公共难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车佳楠、李彤彤

微信编辑:纳米


◢ 猜你想看↓↓↓

吴敏霞后继有人!14岁陈芋汐勇夺跳水世界冠军,她也是阿拉上海小囡→

两游客故宫内抽烟还发视频炫耀,网友:连马赛克都不配打

见死不救?车祸后只打电话不救人,警方:过失致人死亡,刑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