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郊区白天美,晚上乌漆墨黑?快去看看郊区夜经济有多热闹

茅冠隽 李成东 上观新闻 2020-01-18
“夜太美,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


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疲累工作的你,也许不满足于中午吃的清淡蔬菜色拉,开始向往夏夜露天排挡上的十三香小龙虾和烤串;也许喝腻了玻璃茶缸里泡的枸杞热茶,渴望用加冰扎啤祭祭蠢蠢欲动的“五脏庙”;也许不想再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枯燥报表,期待去剧场影院里享受一场视听盛宴……



酒沫与孜然齐飞,霓虹共射灯一色,夏夜是享受夜生活的好时候。不过,“夜间经济”可不是中心城区的专利,在沪郊很多地方,也有可与繁华市中心媲美的夜间市集、夜场演出等。颇具文艺风情的夏都小镇,老外扎堆觥筹交错的老外街,能吃能玩还能“遛娃”的西云楼……郊区的夜,同样有声有色,让人顿生“睡什么睡,起来去郊区high”的感慨。



郊区要怎么发展夜间经济?郊区的“夜市”和中心城区有什么区别?郊区摆出各种“夜市面”,有人去吗?交通等配套如何跟上?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调查走访了青浦、松江、嘉定、闵行等郊区的一些夜间经济点位。



郊区的夜,比你想的更热闹


在许多老上海人心目中,上海的郊区“白天花红柳绿,很美很诗意;晚上乌漆墨黑,人烟稀少,冷冷清清”。


现在还这么认为吗?那你“out”了!沪郊的夜,可能远比你想象的要热闹。



日前,晚上8点,记者在松江区看到,松东路上霓虹闪烁,已经没有空余停车位,路两边的饭店里几乎坐满了来消费的人们;晚上10点,去松江东明广场吃夜宵的人一波接一波;凌晨00:35分,松江万达广场的影城里最后一场电影放映结束,几位年轻观众走出影院,踏上回家的路;此时东鼎广场的一家KTV内却依然热闹,歌声笑声混在一起,人们还在尽情欢唱。



吸引市民2万余人、畅饮掉7吨啤酒——刚刚落幕不久的2019松江青岛啤酒节,用8个夜晚的时间交出了这份“战绩”。“难得有这种大型夜场活动,当然要去玩一玩!”27岁的章慧在松江一家企业从事文职工作,连续参加了多年啤酒节的她,今年依旧热情不减,没有错过这个消解压力、放松休闲的绝佳时机。



最近在闵行,每天太阳刚落山、天色还未见晚,锦江夜市里已是人头攒动,不少摊位刚摆好就已被慕名而来的食客包围,海鲜煎、空中飞面牛排等“网红”美食摊点前更是排着长龙。今年锦江夜市共有78个摊位、200多个小吃品种,持续时间也从往年的3月底开始、10月底结束,延长到4月18日开始、12月底结束。



在青浦,8月4日18:30分,下过一场雨之后的夏夜很凉爽,天色尚未全暗,沪青平公路1583号夏都小镇的霓虹灯已亮了起来。此时,夏都小镇入口处的地面停车场已几乎停满,但仍有不少车辆鱼贯而入,驶入商业街的地下停车场和入口处美利亚酒店的地下停车场泊车。夏都小镇区位优势明显,位于青浦徐泾商圈、紧靠国家会展中心,周边有不少高档小区,不少人晚上会到夏都小镇的街道上散步纳凉,点一杯啤酒坐着,和家人好友侃上片刻。根据青浦区商务委的统计,夏都小镇的周末累计客流可达3000人次左右。



哪怕是遥远的淀山湖,如今的夏夜也不再是“地荒人稀”了。这个夏天,环湖亮化工程启动,整个驳岸被暖白光和暖黄光笼罩,远远看去如同一条发光的丝带,12瓦的LED洗墙灯将整个驳岸洗亮,看着温暖而亲切。夜晚漫步在环湖大道上,行人、树影、湖面在灯光照射下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湖边夜景。


来自“饿了么”的统计数据显示,夜间经济已不再是市区热门商圈的“专利”,即便商铺位于郊区、位于轨交线路终点站,也不妨碍它夜间生意的红火。上海夜宵外卖订单最多的前十区域都不在人民广场、新天地、徐家汇等中心城区,反而是周浦镇、梅陇镇这些较偏远城镇的销量比较高。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让这些人口密度不及中心城区的地方也成了夜间经济的“宠儿”。



如今,不少郊区已敏锐发现了夜间经济的“商机”和发展红利,在市商务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也推出了各自的相关政策方案。


上个月,青浦区率先在郊区推出“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并支持夏都小镇、宝龙广场、朱家角北大街-尚都里创建青浦首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松江也已下发了《松江区关于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夜间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将汇同相关街道、部门,合力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闵行也正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汇聚市民喜爱的美食街、步行街、文化街、“深夜食堂”、城市书房、24小时公园等夜间生活资源,正编撰《闵行夜间生活地图》和《闵行特色小店地图》。


满足“夜经济”消费需求

提高供给质量


谈到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一对词:需求和供给,讨论夜间经济也不例外。郊区夜晚热闹的背后,“经济供给”到位了吗?“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了吗?供需严密“接榫”了吗?


记者调查后发现,沪郊不少地方都很重视夜间经济的“供需对接”,在刺激和满足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高质量供给上下足了功夫。


网上早有段子调侃,“女人、孩子和老人是刺激消费的三大主力”。记者发现,在沪郊不少地方,发展夜间经济都主打“亲子牌”,商家精准对接了夏夜各家各户几乎都有的需求:“遛娃”。



8月4日20:30分,位于青浦赵巷的上海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灯火通明,广场内人流如织,不少人推着婴儿车,带着孩子出来走走逛逛。广场入口处一家奢侈品点门口有一个大型喷泉,配上灯光煞是好看,不少孩子在家长看护下在喷泉边坐着、趴着玩水,现场欢笑声不断,高人气也带动了店内的人流。


“夏天白天热,孩子没地方可去,晚上凉快了就出来走走。奥特莱斯环境挺好的,适合一家人晚上出来逛,我老婆正在里面挑包呢。”在喷泉边陪儿子玩耍的李先生就住在奥特莱斯附近的香水湾小区,他告诉记者,孩子本身在奥特莱斯花不了什么钱,但陪孩子出门的大人要吃饭、要购物,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消费。



在青浦万达茂,虽然时间已过了晚上9点,但商场内人流却依然不减。一楼临时增设的“海底小纵队”主题的儿童海洋球游乐场里,还有不少孩子在里面欢快玩耍。此外,6月22日,“万达汽车乐园”在万达茂内开业,内设赛车俱乐部、快乐碰碰碰、疯狂飙车等娱乐项目,吸引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去游玩。“暑假期间,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排队来玩,生意很好。”汽车乐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8月8日19:30分,大型多媒体励志儿童剧《安德鲁塔纳斯峡谷历险记》;8月13日19:30分,原创儿童剧《故宫里的小不点》;8月16日19:30分,奇幻童话亲子剧《鲸鱼图书馆》……



每年暑期档时,位于嘉定的上海保利大剧院都会推出专门定制给孩子们的夜场演出,今年也不例外。记者从排片表上看到,这些演出大多安排在19:30分开始,这样既错开了饭点,家长还能带着孩子饭后走走纳凉,而且也不至于结束得太晚,影响孩子睡眠。保利大剧院营销总监曹瑜告诉记者,这些演出都很受欢迎,7月份的平均上座率超过80%。


除了对接消费需求,沪郊不少地方也注重提高夜间经济的“供给质量”,不再仅提供同质化、低端的“大排档经济”。



如何避免商圈同质化?关键是打造地区特色。比如在松江的相关方案中鼓励松东路、万达金街、东明广场、兰桥商业街、文涵路、仓汇路等街区加大引进特色品牌餐饮力度,打造有“松江味道”的特色餐饮消费集聚区。此外,松江的景区也用好自身资源,打造出了上海欢乐谷“天幕水极”表演、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佘山星空露营节等夜间文体娱乐项目。比如,佘山“星空露营”的项目于2016年8月启动,截至目前组织了近200场露营,人们可去佘山搭起帐篷,头顶就是绚烂星空,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流星雨。“夜间经济不等于泡酒吧、吃美食,还可以叠加对文化艺术的享受。” 松江“夜生活首席执行官”之一的孙江燕说。



嘉定也注重提供高质量的夜间经济服务和项目。8月6日晚21点,嘉定区洪德路300号西云楼祥云广场灯火通明,形如水母状的特色彩灯高高挂起、随风飘动,让人恍若置身大海,在炎炎夏日里也能感受到丝丝凉意。“传统夜市就是吃炸鸡、喝啤酒、撸串,这样的美食街各地都有,我们想对传统夜市进行升级,让市民游客有更多玩法。”西云楼企划部工作人员曾佳洁告诉记者,从7月26日到8月31日,每周的五、六、日都会举行“盛夏夜美丽——2019西云楼电影音乐季”活动,市民游客可逛纳凉集市、看音乐艺人表演、享美食狂欢、看主题电影等。



郊区发展夜间经济,是先有了人流才有活动,还是先举行活动再来吸引人流,即到底是“策划夜经济”还是“夜经济策划”?在青浦区商务委副主任张正义看来,一定程度上说,郊区的夜经济是应该有“先行策划”的,先提高了供给质量才能刺激需求、引来人流、改变郊区人们传统的消费习惯。“以前谈到夜经济,离不开一个‘吃’字;如今不少商家的活动创意性很强,吃中带玩、玩中还有‘买买买’,这会逐渐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改变传统消费习惯。”


谈经济、谈消费、谈营利之前

先要“造势”做好配套


只是满足需求、提供供给就够了吗?郊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认为,郊区还要思考的问题是“发展什么样的夜间经济”,关键要立足郊区特色,走一条和中心城区夜间经济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松江区经委副主任贾顺军告诉记者,松江区依靠文旅资源优势,正打造与中心城区差异化发展的夜间经济集聚区。“比如,依靠广富林遗址、泰晤士小镇、欢乐谷、佘山等文旅资源,打造一些夜间休闲项目,还可以继续做强松江城区、松江大学城美食街,满足本地居民、大学生的夜间消费需求。”


张正义认为,郊区更适合发展街区型、综合体型的夜间经济,这点和中心城区有所不同。“比如青浦的朱家角北大街、夏都小镇等,都是街区型的,在街区内店铺相对比较集中,市民游客享受‘吃喝玩乐’全方位的服务之外还能纳凉赏景。”


相较于单体商场、单个商店,街区型、综合体型的夜间经济有一个明显的优势:消费者的体验性更强。这也是郊区发展夜间经济的关键所在——如今有了互联网,吃饭、购物“动动手指”就能搞定,但每个人的“独家体验”却是不能网购、不能外卖的。在沪郊,不少夜间经济点位正在朝着“体验型经济”的方向发展。



夏都小镇的夜晚,步行街和广场上有不少商家开设了体验活动。比如一家音乐培训机构搭了个露天小舞台、摆出了音响,让学吉他、学乌克丽丽的孩子们上台“试演”,锻炼孩子胆量的同时,也为周边喝酒聊天的人们提供了免费的“音乐秀”,观众中也有不少孩子跃跃欲试,上台唱歌跳舞。还有一家名叫“子曰书院”的培训机构,把放满了调色盘、颜料、画布、画笔的桌子搬到了店外,供来往市民游客体验作画之乐。


目前,沪郊发展夜间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张正义告诉记者,发展夜间经济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开始就想着要赚多少钱”:“目前关键是营造氛围、眼光放长远,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政府部门则要做好服务和配套工作,营造一个让商家更愿意在夜间开放、让市民游客更愿意在夜间消费的大环境。”



郊区要发展夜经济,最大的制约在于交通,营造夜经济氛围和环境的关键之一也是交通问题。在这方面,目前不少郊区已有动作,用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提供景点到轨交站免费接驳车等方式为市民游客提供便利。在松江,每晚9点半,欢乐谷、玛雅海滩水公园都将迎来闭园,大批游客这时结束游玩可以乘坐免费接驳车至轨交9号线站点:“9号线的末班车为22:30分,我们要保证不开车的游客晚上能顺利赶上9号线末班车回家。”松江区相关负责人说。



郊区发展夜间经济有着“偏远”这个天生的劣势,但只要活动够好,一样可以吸引人流,甚至吸引长三角周边地区的人流。8月4日晚上21:40分,轨交17号线终点站东方绿舟站里涌进一批批年轻人,他们大多穿着很“潮”,神色兴奋,但每个人的鞋和小腿上都沾满了湿泥,有些人甚至身上也沾满了泥——那个周末,“AYO!音乐节上海站”在东方绿舟举行。由于当天傍晚下了一场雨,导致在东方绿舟参加完音乐节活动后赶回家的人们都带了一脚泥。家住杭州的小周今年还在读大三,那个周末专门从家里赶到上海青浦参加音乐节活动,当晚还要坐着17号线去虹桥火车站赶晚上11点半的火车回杭州,到家已是凌晨三四点。


“虽然因为下雨,大家都当了半天‘农民’、像种了一晚上地一样;虽然东方绿舟有点远、活动结束得很晚,但我还是很开心!今后有类似的活动我还是会坐高铁来看的。只要活动足够好,再晚、再远我都愿意来。小周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茅冠隽 李成东

微信编辑:大白


◢ 猜你想看↓↓↓

华政学生起诉上海迪士尼:霸王条款!网友:法学生不好惹…

哈哈哈哈哈哈哈!台湾媒体人:大陆人“连榨菜都吃不起”

全上海最接近云的地方,竟然开了一家书店!“网红”预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好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