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许补课,不许考试!家长却更焦虑了:还不让人自强不息了?

上观新闻 2020-01-25


江苏规定:

学校减少布置甚至不布置作业、

取消月考周考、

不允许利用节假日补课


浙江规定:

如果功课做到21点
小学生有权拒绝完成!
......


这些不是学生们的梦想
而是真实存在的规定!

但,这些规定却引发热议


有家长向教育局投诉:

“减负目的是要给孩子减轻负担,
不是强制不让孩子们学习啊!”


10月28日,浙江出台中小学减负征求意见稿,规定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10点未完成作业可以拒绝写严控校内考试次数;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


近日,江苏也启动2019违规办学专项督查,重点督查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各地小学初中纷纷“行动”起来,采取相应措施,落实减负。

一篇题为“南京家长已疯”
的自媒体文章因此在朋友圈刷屏
吐槽了这次减负的种种问题
文中表示,最近南京搞素质教育试点,又一轮减负开始,看看这次的举措:


“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

“减少课时,提前放学,下午3点已经可以坐在家里。”......

很多人认为这些都是“减负”的常规做法,本也无可厚非。


但网文中还提到了这些规定
“然后突击检查学校,甚至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违禁物品”——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
“抵制花里胡哨的课外辅导,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辅。”

不禁让人疑惑:在课外学习是罪过吗?



因此减负这个话题再度

掀起了激烈讨论


有些人表示欢迎

“这么好的吗?”

“我读书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规定?”

但焦虑的家长们更焦虑了
焦虑的点也是五花八门

①没有竞争真的好吗?
◆“不考试,孩子生长在一个完全没有竞争的环境里缺乏竞争意识,就真的好吗?”


③给孩子减负,就是给家长增负
◆“3点半以后,孩子谁来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双职工家长。”
◆“减负宣传了这么多年,没见学生负担变轻了,素质提高了,倒是觉得家长各方面素质高了不少,挑选补习班的素质增强了,自己辅导功课的素质也提升了。”

◆“学校里不学,我们只能求助于课外培训班,学费付出不少!

④为了学习,竟然还要撒谎!
为了应付‘检查’,小孩子被要求回答‘我没有作业’‘我们从来不考试时’‘我不在课外补习’‘我下午3点就放学回家’之类‘标准’答案,从小教孩子撒谎,这就是学校教育孩子的方式吗?我们家长支持减负,但不合理的引导让减负变味了!”

“教书十几年,我第一次教学生撒谎,心里真的很难受。”一位小学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对让孩子“统一口径”这一行为非常无奈。



这次的争论焦点主要在这几方面

不考试,不公布分数尚能理解

但不让学生带课外教辅,这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①你让学有余力的孩子怎么办?


◆ 据扬子晚报报道,家长吴女士特别想不通:“英语授课本来就是民办学校的优势,如果真的一周只上三节课,或者原本三套教材只能上一套的话,那我们家长花大价钱让孩子上民办学校就不值得了。”
◆ “你可以减轻孩子们强制性的课业负担,但是凭什么不让行有余力、又愿意学习的孩子们自己去多学一点东西?这不是把孩子们都给生生逼成《我要读书》里面的高玉宝了吗?”


有些家长则提出了建议

②请不要一刀切


◆“不允许孩子依照自己的天资努力学习,全部按照蜗牛爬的速度“一刀切”,太不合理,教育局出规定应该按具体情况分析。”


一方面,家长觉得孩子读书太苦了,课业压力是应该减轻但另一方面,真的遇到减负,他们却会陷入另一种焦虑中。


因为在家长看来问题的关键在这里
③学校是减负了但考试标准降低了吗?

“今天你闹着减负,明天升学考试会为了你而降低难度吗?还是高考会因为看你快乐而特招你?”


网友也忍不住调侃起来




应该怎么理性面对减负这个话题

◆ 有些家长:不要被热门话题牵着鼻子走


家长“博妈”认为,网络传播使得“标题党”“辞夸张”加重家长焦虑,“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所谓热门话题牵着鼻子走。”


任女士自称“佛系”家长:“每天少了半小时作业,相当于多了半小时阅读时间,孩子可以尽情读书,我觉得这样挺好!”


◆ 有老师表示:不必焦虑
“家长对减负有一种特别焦虑的情绪,其实不必,正常情况下,老师绝不会在课堂上少教、不教,该布置的作业不会少。至于很多家长吐槽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那是符合国家规定和教育规律的。”


教育学者熊丙奇:需破除唯分数论


对于此前,有人认为给学生减负的政策是在制造学渣的问题,熊丙奇认为,


这样夸大负外部性进而对减负污名的说法,不过是拿应试教育的高压学习标准来衡量当前减负,也是教育焦虑的产物。

他进一步解释称,从当前的教育生态看,个别地区纵容学校违规办学,如超前教学、提前教学、利用节假日补课,会劣币逐良币,带动整个地区的违规办学


“减负应当是同步的,当所有地区严格规范办学,当所有人都不用被拽入应考‘军备竞赛’,家长的‘公平焦虑’才能更好地缓解。”


在“每分必争”的升学竞争中,家长很难不关注孩子的分数,也很难关注分数之外的其他素质发展。只有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才能引导家长走出育儿误区,这也是我国当前给学生减负的关键所在。


澎湃评论认为:不让减负异化


减负会不会出现校内损失校外补、教育减负变成了给家长“加磅”的情况呢?


澎湃评论认为,如果减负政策出台不够合理,不具备实操性,反而会造成社会整体教育成本的增加,甚至让家校关系进一步失衡,这种政策猛药还是少下为妙。

成才之路千千万,孩子只有在寓教于乐、健康快乐的教育环境下成长,才能成为人格健全、身体强健的可造之材。教育减负如何减得更为科学合理,不仅要问家长、问学校、问政策,更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总之,如何不让减负异化为孩子的负担,这是所有人都应重视的问题。


对于减负,你怎么看?



本文综合自:扬子晚报、新京报、澎湃新闻、东方网、央广网等

微信编辑:小小


◢ 猜你想看↓↓↓
15岁女生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来自华师大二附中!“小数学家”从不参加数学竞赛
苹果凌晨悄悄上新,半天就被网友玩坏:少拿豌豆射手来骗人!
英国货车惨案25名遇难者身份确认!司机果然是帮凶,39人并非冻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