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书记考察的古北市民中心,就在这个“特别”的居委会

舒抒 上观新闻 2020-01-25
习近平总书记2日在上海市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实地考察,了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和社区治理与服务情况,并同当地居民亲切交谈。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的第二站是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很多人或许还不知道,古北市民中心所在的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委会,是全国第一个涉外居民委员会。

上世纪90年代古北新区

荣华居委会究竟是怎样一个社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1996年6月28日,长宁区民政局根据上海市城区工作会议提出的“消除居委会空白点”的精神,将“荣华居民委员会”的牌子挂进了古北新区。当时,这里是全国第一个国际社区,1.67平方公里辖区内建有165栋高级公寓,住在这里的2000多户居民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90年代,古北国际社区(一期)全景

荣华居委会成立后,同年荣华居民区党支部成立。这个被称为“小小联合国”的居委会,管辖范围52.2万平方米,外籍居民占比达到60%。涉外小区的特殊性,让虹桥街道为这个新设立的居民区提出了“为民、利民、便民”的服务宗旨,衍生出许多别处看不到的“特殊风景”。

1996年,全国第一家涉外居民委员会荣华居委会成立,同年成立居民区党支部

比如,荣华居委会区域内,所有的指示牌都是中英文双语对照,包括古北国际花园、古北中央花园等小区在内,居民楼、小区公共区域都张贴着世界各国的国旗挂图,以及标注世界不同地区时间的“世界时钟墙”。荣华居委会的干部们除了日常工作,还要“加课”学习英语、涉外礼仪、国旗和各国文化等知识。到居民家中上门走访,也实行“国际接轨”的预约制,并带着年轻大学生作为翻译。

全国第一批涉外销售房屋出现在古北新区

贴心、专业、热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使得荣华居委会很快成为上海涉外居民区的标杆之一,中外文化的交流也在居民区内暖流涌动。每逢中国传统佳节,居委干部都会主动邀请“洋居民”们参与,猜灯谜、写春联、包饺子、煮汤圆,中秋赏月、元宵观灯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让居委会培养了一批中国文化的外国还好者,外籍居民们也成为社区活动的“洋骨干”。曾有一位来自印度的女士和一位来自美国的先生,被“锻炼”成了小区联欢会主持队伍中的中坚力量,还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邻居”。

荣华居民区所在的长宁虹桥地区,是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拥有众多开风气之先的创新之举:1986年,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批经济开发区之一的虹桥开发区;1988年,虹桥26号地块成为全国首例国际批租土地……

荣华居委会的设立也是这多个“第一”中的一员。居民区成立后,根据涉外居民区的情况特点,荣华居委会总结形成了《荣华涉外社区工作法》,成为全国首个涉外居民区工作法,涵盖服务推进、契约管理、民主参与、协同共治等多个层面。


2013年9月,古北市民议事厅在荣华居民区成立,为国内外居民提供了及时反馈意见、解决问题、传播信息的直接渠道。小小议事厅成为荣华居民区一张“国际名片”,无论是中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都能在此各抒己见,参与社区治理。

而今,古北市民议事厅一楼设有虹桥海外人才荟境外人员服务站、移民融入服务站、国学教室,二楼开设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融情客厅”,三楼设有老年助餐点、书画教室、市民议事厅以及彩虹之桥志愿者服务中心。此外,这里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所在地。2015年起,来自居民区基层的意见建议,从这里直通全国人大。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11月3日上午摄于古北市民中心。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舒抒
微信编辑:胡雨松


◢ 猜你想看↓↓↓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
视频丨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