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一周】四中全会后,“新奇迹”从何开始

朱珉迕 上观新闻 2020-01-25
创造“奇迹”,意味着上海不仅要将自己擅长的、熟悉的事做到最好,还要在更大程度上试人所未试、为人所未能为,并在哪怕并不顺畅的发展环境中去“逆势上扬”。



上海刚刚度过繁忙的一周。随着进博会的开启,这种繁忙还将持续。

习近平总书记再度来沪,让上海这一周显得更为特别。

11月5日,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当晚,他与夫人彭丽媛在豫园的亭台楼阁间,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夫妇进行了颇具文化意味的会面。

前一晚,习近平设宴和平饭店,欢迎前来出席进博会的各国领导人。

近百年历史的和平饭店,身处百年外滩,隔江对望的是近三十年历史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两者各自展现着这座城市同世界打交道的印记。新旧辉映,亦使这里成为读解上海的绝佳观景台。

豫园所承载的江南文化,历史更为悠久。方圆一平方公里内的三处地标,构成的是上海史的一个特别侧面。选择这样的空间,无疑有特别的象征意义。


“近代以来,上海就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引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近几十年来更成长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4日的欢迎宴会上,习近平如此介绍上海。一天后,他又对首次来沪的马克龙说,这座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进步的缩影,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演变”。

对上海而言,承办这样的活动,并得到充分的褒赏,再度验证了这座城市作为“开放门户”和国家“形象窗口”的地位。

但这扇“门户”和“窗口”,不仅需要形象靓丽,更要求特殊且高品质的内在功能,并以功能的提升,推动提升城市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进博会前,习近平对上海进行的考察,着眼点亦在这里。


这是总书记连续第二年在几乎相同的时间考察上海。算上2017年10月31日率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来沪瞻仰中共一大会址,习近平以连续三年、每年一次的频率来沪,表达对这座其曾工作过的城市的特别期许。

习近平开始考察的两天前,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全会后总书记的第一次外出考察,并就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提出具体要求的地点,就选在上海,足见这座城市的特殊性。

习近平抵沪前,11月1日上午,上海刚刚举行全市党员负责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市委书记李强在会上表示,作为一座在全国大局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上海需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着眼上海特殊使命、立足超大城市特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好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

并且,上海更要如各方历来期许的那样,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持富于创造的实践要求,“努力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贡献上海智慧、提供上海样本”

“上海智慧”和“上海样本”来自何处,又应从何着力,从习近平的考察中,就可找到答案。


11月6日上午,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在上海的有关重要讲话精神。李强特别要求,上海各界要“全面贯通学”,“把这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总书记去年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紧密联系起来”。

这两次重要讲话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要作为一个与时俱进、内在连贯的完整体系,系统学习领会,提高做好上海工作的思想理论水平。”他说。

一年前,习近平对上海提出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以及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五方面工作要求。

上周,沪上主流媒体用巨大精力投入的专题报道“践行嘱托一年间”,即回顾了上海这一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各项指示要求的成果和经验,其中有不少成效明显的事项,更有正在进行中、需要持久突破的课题。


与去年一样,习近平此番考察一再要求上海“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硬骨头”。对很多开了局的战略任务而言,经过了最初的欣喜和兴奋期,正式进入“施工期”后,往往遭遇具体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突破攻坚。从构想到落地的过程从不是轻松的,何况还需面对日益复杂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转型压力。

李强在传达时表示,上海各界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深悟透,还包括“带着感情和使命学,把自己摆进去,对照讲话找差距,推动工作上台阶”。

习近平在考察中点到上海多项具体工作,如正在推行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对既有的战略也提出不少深化、细化的要求,如对临港新片区提出的要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等“五个重要”的目标,以及上海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需着力提升的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在李强看来,这些“都折射出总书记对上海的高要求和高期待”。

而就超大城市治理这个曾被强调多年的问题来说,上海在四中全会的新语境下进一步向前探路,亦需展现比以往更进一步的整体观念、前沿意识和系统思维。


此番习近平考察的几个“点”,就映射了城市治理中的几个深层问题。

如杨浦滨江公共空间背后,要回答的就是“谁的城市”这一终极之问,也就涉及城市规划、建设、运行、治理中的基本尺度与核心价值——以人的需求为尺度,还是以增长数字为尺度?“人民城市为人民”,有这句话,如何选择再清晰不过。

又如长宁古北市民中心,习近平先后察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和涉外人员服务窗口、老年助餐点等,亦指向基层民主与社会治理的根本性问题。

中国的民主应该是实用、管用的,也是具体可感的,是需要通过真正的多元共治来落地的,而即便传统意义上的“民生问题”,亦需带有民主的思维方式来予以考量和推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及“推动城市治理的中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等具体要求,折射的都是一种更为有机的“大民生”观念。这些,也正是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对上海来说,在这些方面着力探索,尤其是在制度层面创新突破,同样是“排头兵、先行者”的职责所在,亦是提升整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乃至带动更广区域提升制度竞争力的使命所在。

而所有这些共同构成的,是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在未来所要书写的“新奇迹”

“创造新时代的新奇迹”,是习近平对上海的最新要求。创造“奇迹”,意味着上海不仅仅要将自己擅长的、熟悉的事做到最好,还要在更大程度上试人所未试、为人所未能为,并在哪怕并不顺畅的发展环境中去“逆势上扬”。

能否创造“奇迹”,要看宏观规划,更看具体落实。眼下,新一轮的落实、新一年的“践行嘱托”,显然已经开始。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珉迕

微信编辑:小小


◢ 猜你想看↓↓↓
【上海一周】“我们负责阳光雨露,你们负责茁壮成长”
【上海一周】“世界会客厅”里的“世界谈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