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污损国徽、侮辱国旗!香港风波让我明白,祖国尊严需要“我”来捍卫|上观直击香港

维岩 上观新闻 2020-01-25
随着故乡北京的一场初雪,2019年进入倒数。

2019年,是我来香港工作的第二个完整年头。初来香港的那一年,我经历了最强台风“山竹”,在29楼的公寓里,感到楼在晃动。今年的台风不猛,日子反而过得更加担惊受怕。

2019年的香港让我亲身尝试了社会飘摇的生活。从6月份的黑衣人游行示威,到攻占中联办污损国徽、喷涂侮辱祖国和特区政府的文字,再到11月11日大规模暴力活动。一次比一次猛烈,丧失底线。从游行集众,发展为火烧政见不同的路人,只用了短短几个月。马路隔离带等地方涂抹的标语随处可见,破坏烧毁的公共设施记载了这座城市所经历的浩劫,可以说城市满目疮痍。


穿越“火线”去深圳参加讲座


几个月里,我经历了从未想过的“战时状态”:抓紧短暂的安定时光囤粮,出行前要想着带一把拐棍雨伞防身, 11月11日晚上穿越“火线”去深圳参与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讲座。

一个周六的清晨,我在香港为囤粮忙乎了一早上。与此同时,我在北京的闺蜜,正慵懒地享受着冬日里暖洋洋的太阳,她天真地问我:“你为什么要囤粮啊?”我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讲起,只得佯装年长者的语气说:“你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小孩,哪里知道我生活在烽火连三月的地方之艰辛。”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亲历”和“见证”,是任何文字、语言都无法代替的。

在过去的几个月,我的心情经历了气愤、悲伤、不理解、平静、成长这几个阶段。看到那些人有恃无恐地破坏国徽、把国旗扔到海里去,我气愤到手抖;看到香港中文大学内地女生在辩论会上遭到几百名学生的辱骂,我和几个内地好朋友,甚至没有勇气看完那段视频,都已经被气哭。

我在自己生日的当天,恰好路过中环,经历了黑衣人团团围住中环地铁口外面的广场,并将那些不堪入目的词句作为标语来宣传。那一刻,我一边穿行在黑衣人中找地铁的入口,一边泣不成声。

后来看到德国之声采访香港大学生邵岚,当她理直气壮说出“不指责组织里任何暴徒行为”时,我的内心无比震惊。平静下来,我在想,是什么样的土壤,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能让他们成为这样的人。我至今也没有得到理论性的总结,但是我想,很多日常的事情,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任何自由和民主都是相对的,有前提的


其实从来到香港开始,在和很多香港本地同事或朋友的相处过程中,多少都能感受到一种潜在的不和谐感。记得我第一次去香港的同仁堂配中药时,中药的品质让我惊艳,十几味中药每一味都外形整齐、大小均匀、色泽鲜亮,没有药渣和碎末。

我把这个经历闲聊时分享给几位香港本地同行朋友,本是无心之谈,却不曾想其中一位跟我年龄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几天特意来找我说:“你知道香港的同仁堂为什么质量这么好, 因为它的管理和质量控制都是独立的,跟国内(内地)的同仁堂没有关联。”

我惊讶之余,本能地反驳:“我相信很多人来同仁堂买药,为的是它百年传承的信誉。香港同仁堂、内地的同仁堂,挂的是同一块匾额,传续的也是相同的根脉。香港同仁堂的中药不也是在内地的土壤里种出来的 ?”

虽然香港回归22年了,但是有些香港人的某种优越感根深蒂固,若再有其他西方国家护照加持,那更加自恃不凡。他们对西方文化和政治盲目的仰视,对中国近代史以及当今中国发展认知的匮乏,对华夏民族和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不了解,造就了他们的错觉。

在我所接触到的香港人里,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能背出几句唐诗宋词的人却寥寥无几,更有甚者问我“孔子”和“孔乙己”是什么关系。有一些社会稍底层的年轻人,居然不知道清华、北大为何物。没去过北京、上海的人大有人在,更不要提领略祖国的幅员辽阔、大好河山了。他们的度假胜地是日本、中国台湾、欧洲,恨不得一个地方去许多次,仍嫌不够。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借着民主之名的非法活动能有沃土供其生长。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时常遇到地铁遭破坏而停运,无法正常上班或回家。却有香港本地朋友对我说:“你就辛苦忍耐一下。”

我问他们:“你不觉得暴力活动影响了别人吗?暴力,让社会陷入惶恐,这就是你们要的民主和实现民主的途径?”

他们回答:“他们的诉求没有得以达成,所以你只能忍耐一下。”

我不再言语。任何的自由和民主都是相对的,是有前提的。可惜这个道理他们不懂。另一位稍理智一点的香港朋友在跟我心平气和探讨各自立场时,我问他:“民生都乱了,你还要追求所谓的民主 吗?就算满足你们全部诉求,你要以怎样的途径,实现你们理想中的香港,有什么具体的短期和长期规划”?

他思索着沉默了。

“以耻辱作为优越的资本,是不辨廉耻”


但是不时地,身边也有些香港土生土长的同行朋友让我感动。他们因为工作原因,与内地的大客户,例如央企、规模较大的民企,有很多年的合作往来。这个过程中,他们从客户身上看到了内地的发展和变化,并逐步树立起来对祖国的认同感。

我有一个从未谋面的投行朋友,只是通过共同好友加了微信,并不熟识。他从修例风波的第一天,就在朋友圈发动态说:“你们有什么可值得优越的,难道不懂什么叫做殖民地吗?以耻辱作为优越的资本,是不辨廉耻。”我当时手动给他点赞。我为他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点赞,更为他敢发声,不怕被挑战而点赞。我们从本来不相识生疏的状态,突然因为这个事件,拉近了很多。

在我看来,在对西方政治形态盲从、膜拜的教育氛围,和社会文化的笼罩下,他们追求所谓民主的背后,不但缺乏对民主本身的理解,也缺乏思考对于实现民主的道路和抓手,更是缺乏最基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也就是成年人说的大局观,更不要提 “屈己为政”。

回想我们这一代的成长历程,大多数人从小学到大学,至少军训了4次,在上学年代一定评选过优秀班级体, 一定无数次听过班主任教导“你们每一个人,走出去都代表了咱们班,咱们学校”。如果不是经历了香港的事件,我可能永远不会思考,军训时因为一个人随意动了一下,全班同学一起烈日下罚站有什么意义。

莫名的优越感,来自于无知和漠视


香港修例风波促使我更多地思考个人行为与集体荣誉之间的关系。在事关原则的问题上,我的立场愈来愈坚定。于是,有了我和澳洲CPA(注册会计师)香港分会的一场“大战”。事情源于一封邀请信。11月,澳洲CPA香港分会邀请我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年会,函上列出的三位特邀演讲嘉宾都是香港本地人。邀请函上注明,整个年会活动只用粤语进行,没有同声传译。

我立刻回信表示反对。我说:“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年会这么重要的事件,澳洲CPA的香港分会会选择粤语作为官方语言,并且没有翻译。如果是这样,就请不要邀请我了,尊重我最起码的表现是让我能听懂你的语言。同时你们安排的三位特邀嘉宾都是香港人,我没有看到澳洲CPA倡导的兼容、国际化、多样化的主题。”

我要求香港分会为其不周道歉,并且承诺明年举办得会更为妥帖。同时我表示不会参加此次活动,因为我感到了被冒犯。坦白说,我虽然得到了回复和分会的道歉,但是并没有感到其诚恳,因为分会讲了很多借口,同时也没有提出任何的改进措施。

这个事件让我再次看到香港某些人身上的优越感,以及随之而来的自我封闭,而这个现象会从精英层流向整个香港社会。在我看来,这种莫名的优越感,来自于无知和漠视,来自于自我的局限性。我曾经面对一家香港跨国公司的领导层时,他们毫不避讳地骄傲地说:“我是英国护照,这几位是加拿大护照。”

那你的中国人身份呢?我问他们。

有我奋斗的地方,就要努力“升国旗,奏国歌!”


半年前香港修例风波未爆发的时候,与一位前辈探讨国企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他鼓励我去申请读美国的EMBA,学习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并告诉我一定会有所收获。交谈的最后,他说:“去追求吧,周总理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为了你自己”。我当时觉得有点不懂,怎么就扯到了为中华民族而读书呢。

随着最近香港事态的演变,这句话终日萦绕在我的脑海。以暴制暴没有用,谴责喊口号也没有用,只有用实力说话。我忍不住翻出郭兰英版的《我的祖国》来听,听到那一句“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时,我瞬间泪崩。

在今年经历风波之前,可以说我们这一代青年,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祖国的尊严被践踏或凌辱,反而我们都是在享受祖国发展带给我们的荣誉。报效祖国,始终是一句口号。这一次,当亲身经历祖国的尊严受到挑战的时候,我终于深刻理解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因为祖国的尊严需要“我”来捍卫;中华的崛起需要“我”在自己的领域做得更好。

在泪水模糊的视线里,我看到了自己18岁出国留学时,父母在我的行李箱塞进的那面国旗;更看到我在小学五年级时,通过五年的努力终于获得升旗手的荣誉,亲手把国旗升到旗杆顶上的情形。那情形,比起我后来所有的领奖或获得颁发证书的仪式,都要印象深刻。

女排郎平总教练曾说,女排精神就是“升国旗,奏国歌!”我虽不才,但也将这精神作为自己毕生的奋斗的目标和追求。有我奋斗的地方,我就是要努力“升国旗,奏国歌!

少年强则国强。如果说香港的混乱能够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不仅仅是止暴制乱,更是激发起年轻人在和平年代存在的危机感,更是每个人为祖国而“做最好的自己”的使命感。这要用我们一腔报国热忱,用双手、用智慧、用血肉之躯一点点积累得来。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维岩
微信编辑:大白

◢ 猜你想看↓↓↓

下滑的香港保险业:十个内地客户来一两个,有人宁愿机票作废也不来|上观直击香港

香港理工大学解封,搜出4000多枚汽油弹,宛若“巨型武器库” ;港警“一哥”:考虑用木弹对付暴徒 | 上观直击香港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