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上海速度,要怎么读?跟着这位up主在上海这些绝美镜头里找答案→

朱珉迕 脱崟 上观新闻 2020-01-24
每年市长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
都展现了过去一年上海发展的成绩单

在过去一年里
上海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B站有位up主耗时半年
用无人机在上海上空飞行里程约200公里

记录了他所爱的上海
一天24小时的景象变化

也配上了28组“干货”数据
展现上海过去一年的发展及成就

让我们一起跟着他
从这些镜头和数据中找答案

↓↓↓


在过去一年里

上海的发展势头喜人


在2020年,上海又有怎样的目标呢?

我们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找到了答案

↓↓↓


《政府工作报告》总是有各种读法。对许多拿到纸质版报人来说,流行的做法是先翻到第10页左右,找到“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打头的全市生产总值增长指标,也就是通常说的GDP增速,总是为一年定下最耐人寻味的基调;通篇报告的前后文里,则藏着它的注脚。
2020年,上海将GDP增速预期,定在了“6%左右”
单看数字,几年来的收紧之势仍在延续。去年的预期目标是6-6.5%,再之前是6.5(2018年)、6.5%左右(2017年)和6.5%-7%(2016年)。2016年前,上海的GDP增速预期,则在7%以上。
放眼全国,各地普遍调速。北京的增速目标同为“6%左右”,浙江是“6%-6.5%”,深圳是6.5%,苏州是6%,不同程度都有调降。
但在降速的同时,对速度的重视程度,却在悄然提升。
经济增速问题,是一道数学题。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年,综合此前四年的增长表现,6%左右的增速,可使上海完成“十三五”年均增速6.5%的目标。
而在这个颇为特殊,可能关乎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年份里,增速问题,更是一道实践题。
有相当一段时间,上海并不需要太看重速度。多年前,在主动将GDP增速预期从两位数调整到个位数时,人们谈论更多的,是如何利用“降速换挡”的机会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为更可持续的发展赢得空间。
但在近年,速度议题重回主流。2018年,人们反复听到的一句话是“不唯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高质量的GDP”;到2019年,这里的干部被提醒,上海远没有到中低速发展的阶段,“要防止放缓变成一种惯性”
其实,无论是曾经看淡速度,还是如今的“防止放缓”,内在的发展逻辑并没有矛盾——对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强调,是一以贯之的。只是,发展的语境变了。
上海刚刚经历了一个颇具挑战的年份,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说,是“顶压前行”。2019年的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以上,这是“在高基数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保持在合理区间”。
高基数容易理解,愈是发展,基数愈高,保持中高增速的难度也就越大。而加大的下行压力,更为耐人寻味。
这一年,内外需求不足和一些周期性问题交织,令工业、外贸等指标增速显著回落,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整个经济。尤其是持续一年多的中美贸易摩擦,使这座经济外向度颇高的城市,承受了可能是全国各地中最为明显的影响。
到了2019年的尾声,终于有了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消息。巧的是,预计的协议签署日,恰是今天。这当然是重要的趋稳信号。但在制定2020年的计划时,方方面面潜在的各种变数和不确定性,仍需予以充分的考量。
不确定性会让增长变难。但愈是在不确定性弥漫的环境下,稳定增速,愈是会体现出特别的支撑意义。它既关乎经济总量和基础,进而影响城市的发展能级;更关乎市场的信心和预期。
亦是因此,一年多前开始,“稳增长”就成为这座城市萦绕始终的关键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多年未见地专列一节,谈论“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并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与之相应,整个报告中,“稳”字出现的次数,达35次之多。企稳意图,可见一斑。
但这个“稳”,并不是惯常理解的守势。在交付人代会审议的《关于上海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简称《计划报告》)中,6%的增长目标前有一句话:“经济发展进中提质”。
这是统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总要求。也就是说,稳增长是需要以一种更为积极、更为进取的态势实现的。
单论速度,6%的预期看似多年来最低,其实并不低。按照这个增速,2020年后,上海经济总量有望达到4万亿人民币。这是一道更高的关口。而在诸多约束条件下,增长之稳,必须来自手势和状态之进,有些方面,也需要观念和思路之变。
比如,如何看待投资。
这可能是多年来第一份着重强调投资作用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首次提出,要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这被视为“稳增长”的“三驾马车”;《计划报告》中也专列一段,强调要“着力提高投资强度和密度”。
此前,上海已经在不同场合释放出重新重视投资的信号。去年7月的市委季度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上海要在投资上“上速度、上强度、上效率”,以新的投资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到了年末,促进有效投资和主动招商引资,更被提到了新年经济工作“牛鼻子”的高度。
投资之进,方有增长之稳。在2020年的头上,这是需要上海各级干部入脑入心的一个意识。这绝不是要退回曾经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的老路——“投资”前的“有效”二字,已经明确了一种更具效率、更合乎上海特质、更具带动力的投资方式。
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上海要投的每一分钱,都必须投在刀刃上;而值得投的方面,又必须果断坚决。
这就能理解,为何《政府工作报告》要在明确今年财政收入难有大的增幅、财政支出严格控制,并明确要求“各部门一般性支出一律压减10%以上,部门预备经费全部取消”的同时,特别强调“两个只增不减”——“确保社保、医保、教育等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确保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支出只增不减”。这既是民生承诺,亦是政府面向未来若干年的发展承诺。
当然,更需要发挥作用的是市场端。而市场端能够发力,同样需要政府端的积极促成。这里又有一个速度问题。
增长来自投资,投资需要项目,项目布局、推进、落地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增速。而这些速度背后,是整个行政体系干事的速度。
新年前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在各种场合强调“抓项目”的紧迫感。高层多次强调,这个年头,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们必须“闻鸡起舞、闻鼓而进”,并一再谈及创纪录的“特斯拉速度”。
特斯拉无疑是近年来最引人关注,也最具代表性的产业项目之一,创下纪录的“特斯拉速度”背后,是一整套营商环境方面的改革和探索。
特斯拉来了一年,产出效应正在显现。而在今年,上海要“全力促进工业稳增长”,要“巩固提升服务业发展势头”,要“着力提高投资强度和密度”,也要“加强招商引资和精准服务企业工作”(均据《计划报告》),显然希望有更多各个领域的“特斯拉”。
这显然不靠生拉硬拽,而需要更合乎市场需求、并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招商引资方式。真正可靠的,是改革之进,带来的营商环境之稳;是做事劲头之进,带来的前景预期之稳。
也是在这个语境下,“特斯拉速度”,被一再要求尽快转化成覆盖面更广的“上海速度”。审批提速,落地提速,开工提速……如此种种提速,才可能有经济的稳定增速。这是一套更深层次的发展哲学。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珉迕、脱崟

微信编辑:纳米


◢ 猜你想看↓↓↓
我要用一首上海话嘻哈,送给我最亲爱的上海!

2020年,上海的20个关键点!一图速读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市人代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推选李强等为主席团常务主席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