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介绍:卫生防疫专家称,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庄国顺:气溶胶是一种介质。我们熟悉的飞沫传播方式,飞沫是气溶胶的一种,也是通过气溶胶这个介质来传播的。气溶胶中存在的病毒、细菌形成了生物气溶胶。从传播介质来说,这些都属于气溶胶传播。
上观新闻:当一个病人排出病原体后,即便病人走开了,也就是说在不发生接触的情况下,漂浮在空气中的细微粒被人吸入后,是否也可能发生感染?病毒在气溶胶中存活的时间可以有多久?传输距离可以有多远?庄国顺:生物气溶胶中有不少具有生命特征的单细胞生物,比如细菌之类。病毒如果吸附在带有生命特征的单细胞上,也就是说它找到了借以复制和存活的宿主。这时,病毒的存活时间就取决于它所吸附的单细胞生物存活时间。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与大家已经比较了解的致使发生流行性感冒的各种流感病毒,其存活时间、传播方式和致病范围应该是大同小异的。
不与病人接触的情况下,是否可能因为气溶胶传播发生感染,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带有病毒的气溶胶可以传播多远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病毒密度的衰减。
显而易见,气溶胶的传播距离是随着颗粒物的粒径从小到大而急剧减低的。比如,飞沫粒径大,传播距离通常只有几米。所以,飞沫传播一般都是近距离情况下发生的。
我们假设,病毒吸附在只有纳米级的单细胞生物上,那就可能传播到几十乃至几百几千公里的远处,如同致使产生雾霾的超细颗粒物一样。
当然,就传播概率而言,近距离的传播要比远距离的传播大得多,而且此概率是成指数函数衰减的。上观新闻:所以,大众担心的病毒通过气溶胶远距离传输的概率仍然是比较小的。庄国顺:是的,传输距离越远,气溶胶密度越小,其中含有病毒的细胞等生命体颗粒的比例就很小了。因之,病毒远距离传播的概率也就小得多了。上观新闻:从气溶胶传播角度来看,您对当下疫情的民众防护有何建议?庄国顺:目前仍是防疫的关键时期,最可靠以及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坚持不出门,同时保持生活空间的良好通风。
上观新闻:假设室内的空气环境是安全的,通风是否可能把带有病毒的气溶胶吹到室内?庄国顺:通风主要是为了保持室内空气质量的优等,有足够的氧气浓度,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和细颗粒物浓度在室内的富集。当然,开窗不可避免会有室外空气进入。我们刚才已经解释,病毒通过气溶胶远距离传播的概率是比较低的。我建议,大家的开窗时间不必太长,可以在感到室内空气混浊时,适当开窗透气。
◢ 猜你想看↓↓↓
上海最新规定:任何人进入至少这7类公共场所测体温!昨天新增病例涉及区域和场所→
武汉返沪后继续上班,同事被确诊!上海通报一起单位内聚集性疫情,复工要注意→
最小7岁!上海又有11例出院;另据最新通报,上海新增5例确诊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嗯,这篇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