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张脸
占据《人民日报》一整版
这人啥来头?
这张面孔名叫戴文豪
是一位有着18年党龄的退伍军人
也是广东云梧高速省界联合一线检疫人员
但他却不敢把这张照片
给家里人看
“这张照片我不敢给老婆女儿看,也不敢跟她们说。还好微信视频的时候不是很明显。”看着自己脱下口罩后的照片,戴文豪一边笑着,一边说:“好丑啊,哈哈哈。”
戴文豪是同事口中的“万能豪”。前线、后勤,哪里有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测量体温、登记信息、统计数据、指挥车辆、搬饭菜……笔没有墨了找他,测温仪坏了找他,要上洗手间了或去用餐了都找他来替补。
前段时间低至3℃的寒潮,加上近段时间暖春高至27℃的晴朗天气,冷热交替,使原本皲裂已结痂的脸又被晒得黄一块、黑一块、白一块的,看着实在让人心疼。
戴文豪只是抗疫一线人员的缩影
这一张“口罩脸”
还有不少全国“同款”
此前,也有一张“交警被晒成”口罩脸”的照片引发关注。
照片中的主人公是陕西省渭南合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一中队中队长赵旭东,每天至少执勤12小时,因检查点所在地空旷风大、树木较少,被暴晒成“口罩脸”。
同事用手机拍了照片给赵旭东看,这一看把赵旭东自己也惊到了,脸上戴口罩遮盖的地方比较白,未遮盖的地方比较黑,照片上的自己跟以前完全判若两人。照片传到网上后母亲也看到这张照片,还因此心疼落泪。“希望等疫情过去后,能好好睡一觉,好好与家人吃一顿饭。”
据报道,由于口罩胶带和鼻部垫片都具有一定弹性,按说明书佩戴四小时一般不会造成皮肤损害。但前线医护人员佩戴口罩工作往往会超过4小时,这就造成许多照片中看到的面部压痕。早期表现为摘除口罩后局部皮肤凹陷或压痕皮肤充血,但如果同一部位日复一日受压,特别在鼻部、颧部等皮下组织不丰富部位,容易出现皮肤损伤出现皮肤破溃,其主要原因是长时间面部固定位置压力导致局部皮肤血运受损,潮湿环境更加剧这种损害。
瑞金援鄂医疗队神经内科护士长刘琼看着团队里的队员们一个个都变成“大花脸”,提出做一个预制形状的水胶体敷贴的想法,而感染科的项晓刚医生正好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组织了团队,连夜通过视频会议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创新设计敷贴结构,并在预制形状的水胶体中加入能保护皮肤的成分,连夜绘制设计图纸,加班加点赶制样品,快递至武汉给医疗队测试,于是“一种面部防压伤保护组件”诞生了,这套组件有望在各大医疗队进行使用,并在今后的各项防疫工作中发挥作用。
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蒋进军在武汉工作多日后,发现很多医务人员一日三餐都在医院解决,进餐和饮水时脱下口罩,其呼吸道得不到有效防护。如何消除这个隐患?他迅速组织上海研发团队进行研究,很快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用后即抛的一次性医用防护鼻罩,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这种医用防护鼻罩在外观上像口罩,但露出嘴部,只遮住整个鼻子。医务人员和其他处于病毒感染风险的人员可以在就餐、饮水时佩戴,达到呼吸道感染防护效果。今天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做了个人防护健康提示。
第一要选对口罩:大小要适合自己脸型,保证贴合舒适;日常生活不用密闭性超强的N95,减少取下口罩时的“沟壑圈点”。第二要做好护肤:日常做好清洁润肤,尽量不涂粉底,在独处时可以摘掉口罩让皮肤“透透气”;出现痘痘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甜食;保持良好睡眠。第三可适当处理:出现深压痕可做点冰敷,如出现破溃可擦涂皮肤黏膜消毒剂,但一些消毒剂对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需注意。
相关来源:人民日报 上观新闻 上海科技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