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防输入”压力陡增,但请对上海有信心
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让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感受到了压力陡增。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人员出入境口岸,差不多超过北京和广州的总和。疫情当前,从各国来到中国的入境人士,相当一部分从上海入境、中转。
今天上午,上海通报新增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是通过联防联控机制发现的境外输入型病例。
昨天,在网上引发热议的国航CA936航班,从法兰克福飞抵上海浦东。根据官方通报,按照早已准备好的既定预案,机上全体286名旅客和相关机组人员,都已落实了诊治排查、医学观察或隔离措施。
可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国际航班不断落地上海,也就会有更多人士入境上海,或在这里中转——对一座国际大都市来说,这再平常不过。
当然,病例输入的风险,也会随之提升。根据目前全球疫情走向,接下来再出现新增输入型病例,并不是小概率事件。
对此,广大市民和网友无比关切,也不乏担心甚至焦虑。这很正常。对上海来说,有时正是这种“如临大敌”的紧张和警醒,让人绷紧安全之弦,更有利于化解风险。
但同时,我们也不必过度担心、过度焦虑。
昨晚的通报中有一句话:“请广大市民放心”。已经采取的措施,和明确的方针、办法,完全可以让人放下心来。上海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个能力。
对很多潜在的风险问题,上海有预判,也有预案。这段时间,防控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已经被列为“重中之重”,手势和标准很清楚:依法有效,从严从紧。
上海反复强调,会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发展趋势,坚持压实入口管理、落地管理,强化属地管理、社区管控,进一步筑牢防控网络、严格闭环管理;对所有入境人员,坚持“一视同仁”。
此前已经宣布,为进一步防控境外输入疫情风险,从3月13日零时起,所有中外人员,凡是在进入上海之日前14天内,有过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法国、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国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实施14天的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的记者曾经实地探访过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的防控流程。一架来自重点国家(地区)航班落地后,会经历这样一套“闭环式”的管理:
首先,由海关实施登临检疫、体温筛查、信息查验等入境检疫流程,如果发现发热或疑似新冠肺炎旅客,由机场通知现场等待的120救护车,直接从机坪转运至属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减少疑似病例的现场逗留时间、减少疑似病例进入航站楼后造成的交叉接触。
登临检疫后,旅客下机,海关已将流调的桌椅前置到廊桥附近,下机旅客100%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随后再进入健康申明卡初筛、测温及正式递交健康申明卡流程。在此过程中,海关和边检部门会针对来源地,依据检疫、筛查标准,逐一对每位旅客对标检查,按分类在旅客所持护照上粘贴红黄绿三种颜色标签。规矩也很明确:如果故意隐瞒或虚假填报有关信息,将被依法追究责任。
机场工作人员按照“红黄颜色标签旅客一律隔离”的要求,会同航空公司、上海16个区驻机场工作人员、邻省驻机场工作人员,组织将旅客分别送到集中隔离点、居家隔离中转点;对途经上海的空铁中转旅客,机场方面提供尽可能方便、高效的短驳运送,由现场工作人员及时通知航空公司、火车站,派车、派人,将不同目的地、不同中转方式的旅客送交到值机点、火车站,做到面对面交接、封闭式管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