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上海男人”?张文宏举了个例子,大家一听就懂了

上观新闻 2020-08-19
1月“党员先上”“不要欺负老实人”

2月“你在家不是在隔离,你是在战斗”
再到3月“防火防盗防同事”等等....
张文宏在媒体上爆出了不少“硬核”金句简洁、耿直、幽默的说话风格使他成为了“网红”医生和“硬核男神”为大众所喜爱


但是

他也遇到了一些质疑,比如

他为何没有驰援武汉?

他是不是想红?

“不许喝粥”被网友质疑成崇洋媚外

▼▼▼


质疑:

一句:“党员先上”让他红了

张文宏自己为何没有驰援武汉?


回应:

“我还是留在上海'看家护院'”

“还有个洗澡男生,错失此役”


张爸表示,这次疫情,除了他和另一男生,科室里所有男人都去了武汉。


张文宏坦陈,他本人也打了报告要去武汉,但担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一职,还是留在上海“看家护院”。


至于另一名男同志,当张文宏为询问援鄂意向打他手机时,对方正在洗澡,未能接听来电……由于之后的电话中,多人向这位科主任要求“上前线”,援鄂名额很快告罄。于是,“洗澡男生”不得不错失此役。


张文宏透露的“上海男人”,不止这个故事。还有一位男同事,也第一时间接到了张文宏电话,但他表示“还是询问一下老婆意见……”,再过会儿与主任确认。当张文宏与他第二次通上话时,男同事终于确认了去意。

原来,这位男同事向张文宏解释,“其实接到手机的第一时间,只存在唯一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去’!”但为尊重家人,他“请示”了老婆,让老婆感觉也参与了这次选择,成为共同的意愿。

对此,张文宏笑着表示认同,认为这就是受了“上海男人”的影响。此事在华山医院感染科传开,同事们在感动中也有了灵感,合作创编了一首歌《唯一的可能》。张文宏说,这就是这个援鄂上海男人的唯一可能性,“这首歌唱出来后,估计也会火的。”


质疑:

他是不是想红?


回应:

“疫情不在,你去‘红’什么‘红’呢”

面对自己的意外走红,张文宏表示,在疫情面前,如果感染科整个学科因此成为“网红”,那说明感染科的专家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作用,专业的声音被广大民众听进去了。

当爆发公共卫生危机的时候,能有专家发出一个具有公正的、影响力的声音,来引导民众以及整个社会往正确的方向去走,这对全民防疫的决心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希望每个学科在重大的社会事件出来的时候,都能够做一个网红。”

对于被“网红”这件事,张文宏有话说:“我老早以前讲过,随着疫情的结束,‘网红’这个称号就不再有意义,不管你自己是安静也好,不安静也好,自然一切都会慢慢地平静下来。因为疫情不在,你去‘红’什么‘红’呢,你说是吧?”



“不许喝粥”被质疑后,他再次回应了


“这是健康的精神,需要整个社会参与。”


“我们病例少,

并不是说我们医疗水平超过美国

而是我们全民参与了。”


前段时间,张文宏医生的吃粥还是吃牛奶发言,惹来了不少争议,他这样曾硬核回应:我知道很多网友批评我但这点批评我不接受。他认为重症转轻症最主要的一点要保证营养和蛋白质,这时候,靠粥和咸菜你就麻烦了而且,中国人最喜欢喝鱼汤了,鱼渣也要吃掉,都是蛋白质。


5月8日,他在“致敬仁心 因爱共生”公益论坛上再次回应:有时候我说说吃粥还是吃牛奶的问题,大家不用奇怪,这就是一种健康的精神,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参与的。


他还举例称,我们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话,如何回归常态生活,美国也要回归常态。美国病例数还是很高,他们就搞不清楚为什么中国说没有就没有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整体医疗水平就超过美国了,而是我们全民参与了。说隔离,我们就隔离了,说继续在家闷两个礼拜,就闷两个礼拜。大家搞清楚了没?这就是一个全健康、一健康的理念,是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这场与疾病的斗争。”


张爸真是全能啊
不但可以科普防疫知识
还能解读上海男人
甚至提高了大家的健康精神
......


这些都是你知道的张文宏
“顶流”的一面
但你所不知道的张文宏
曾经是个“书呆子”?
▼▼▼

缘定医学:人生的几个十字路口

2020年伊始,张文宏“火”了。
在这次疫情中,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的张文宏像一枚“定海神针”,带领团队制定方案,抗击疫情,并给大众开展科普,带来专业的防护知识,增添信心。
2020年2月23日,22名新冠肺炎患者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治愈后集体出院,张文宏就此接受媒体采访。图源:环球人物公众号
而这一切则源于33年前那个“必然”的决定。

1987年,在浙江省重点瑞安中学就读高三的张文宏毅然放弃了保送进入另一所著名大学的机会,转而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选择学医,是张文宏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在中学里我一直担任学习委员,是个‘书呆子’。我语文挺好的,作文也挺能写,但是考不上中文系,我数理化都不错,但是(全国)竞赛得不了奖。后来我就发觉自己文科和理科都不拔尖,但是综合能力还不错,而医学就是一门整合了文、理、社会学的综合性学科,是在我看得见、可以理解的范围内,比较适合自己的。”当时上医不仅是全国最一流的医学院之一,在国内外都具有极高的声誉,“所以对我一个乡下人,当时能够冲到上海来读书,也是蛮激动的”。
张文宏是上医招收的最后一届六年制本科生,本科六年,硕士三年,再加上博士四年,十三年的苦读奠定了他扎实的医学基础。本科实习时,他被分配到了华山医院传染科(现感染科)。当时传染科主任是被业界称作感染界“福尔摩斯”的著名临床医学专家翁心华教授。
本科毕业时,张文宏一度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一边是心仪的进入感染科工作的机会,一边是研究生入学通知书。在翁教授的建议下,张文宏选择了后者,所以在感染科还没有正式上班他就离开了。
三年转瞬,硕士毕业后张文宏还是心系于此。九十年代末,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生存条件改善,以及抗生素、疫苗的广泛使用,许多常见的传染病被攻克,传染病学科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谷。张文宏回忆:“在1996年我刚来的时候,科室里很多比我年纪大的60后医生都辞职了,如果当时没有那么多人走我也没有留下来的机会。”
从1996年到2020年,张文宏在华山感染科,一干就是24年。

薪火相传:“他会做得比我更好”

自1955年创建至今,不知不觉间华山感染科已走过65个年头。早在创建之初,业内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中国的感染病学科应该与国际接轨,与抗生素、公共卫生事业等结合,向“大感染”学科回归。这也是华山感染三代人多年努力的方向。梳理其学科的发展历程,创始人戴自英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把抗菌药物和感染性疾病的基础概念从西方引进。接班人翁心华把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发挥到了极致。华山感染在疑难病救治领域展现出的对新发传染病、输入性传染病的强诊断能力,也得益于前辈专家多年的积累。如今担子落到张文宏身上。

华山感染科创始人之一:戴自英教授
张文宏与导师翁心华(左)合影
2010年,张文宏开始接任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然而,翁心华等老一辈高超的临床诊疗水平,却让张文宏深感压力,觉得很难做到能与老师比肩。“翁老师对疑难病症的诊断水平可谓‘神乎其神’。这完全基于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疾病的了解所形成的本能的一种反应。我们这个学科翁老师如果退休了不来查房,是不是水平会大幅度下降?”
所以,张文宏上任以后,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大幅度地把科学研究的能力转化成临床诊断能力,“一定要在技术层面做到跟国际前沿技术零距离接轨。一些疾病即使不能凭经验来判断,也能用高精尖的科学技术来弥补”。
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奉献,奠定了华山感染在中国感染学科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它连续9年蝉联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感染与传染专科)排行榜第一名。
2020年1月底,82岁的翁心华在参加上海临床救治专家组会议时说:“17年前SARS时,我做上海专家咨询组组长,想不到17年后我的学生替代我来做组长了。他很有能力,他会做得比我更好。”
利剑出鞘:“只要有张主任在,我们都不慌”

在刚进传染科工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科发展并不景气,张文宏也曾一度生起了离去之心,但翁心华教授劝他:只要熬过最艰苦的时候,以后总会慢慢好起来的。张文宏对于恩师的教诲深以为然。翁心华在非常艰苦的环境里,几十年如一日践行着自己的初心,“翁教授这一辈子他最喜欢的就是临床,永远是那么热忱。带着学生们做了一系列疑难杂症的病例研究,所以他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张文宏回忆道:“我很少看到翁教授对自己的学生发脾气,但为了给下属争取利益,他会跟领导吵架,他做一切都是为了整个学科的发展。”张文宏待人接物的态度也颇受老师的影响。
这次疫情中,上海医疗救治组的同事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有张主任在,我们都不慌。”在平时的工作中,张文宏也是给同事们安全感的存在,年轻医生们都亲切地称张文宏为“张爸”。
他的学生孙峰也说:“现在疫情来了,大家都说国家在给老百姓‘兜底’,其实我觉得在我们科室也总有一个‘兜底’的人,那就是张老师。”
张文宏(左二)与同行和学生交流业务、传授经验图源:环球人物公众号
张文宏所带领的华山感染科团队之间有着惊人的默契和高度的自觉性。1月23日,华山感染的重症团队随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征!其后又分别派出了3批华山感染精英援助武汉。
“卫士”底气:“焦虑是我们的主要特征”

翁心华教授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感染科医生比成了“消防员”。
张文宏解释道:“这是这么多年来感染病医生的职责所在,因为总归会有传染病爆发的时候,冲在前面的都是医护人员。”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2003年,SARS爆发,翁心华刚从澳大利亚参加学术会议返回上海,即收到任命,担任上海市防治SARS专家咨询组组长。他坚持的“上海标准”,帮助上海实现了仅8人感染的奇迹。


2013年,H7N9禽流感病毒来袭,张文宏团队主动接触10余病例,并蹲守实验室一个多月进行测序研究,最终确定感染源,及时发现H7N9人传人风险,把病源扼杀在摇篮里,使疫情得到及时有效防控。
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爆发,张文宏组织感染科医生第一时间报名,亲自带队远赴非洲参加救援,参与当地疫情控制。
2020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除夕夜,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徐斌等人参加上海首批医疗队打点行装,出征武汉。
而现在,张文宏进一步认为,“消防员”不够,感染科医生更应该做“卫士”。
“消防员是着火的情况下去救火,这就滞后了。现在新冠肺炎这个火把全世界烧得一塌糊涂。我们的医生去武汉,这个就是消防员。”张文宏解释道,“但是如果更早一点,在这个病毒还没有蔓延、爆发之前,就集中地把它给识别出来,消灭掉,发警报,这就是一个卫士的作用。”
事实上,感染科医生不单是“消防员”和“卫士”,还是一支“平战结合”的常规部队。
张文宏曾在演讲中提到,自己是个非常焦虑的人,所以特别适合做感染科医生。焦虑是现代人普遍的状态,但感染科医生特别焦虑的原因和感染科本身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关。
“第一,每一个病来自于各种不同的病原体,所以一旦对这个不同病原体的识别能力不够,这个病人生存的机会可能就会很少。第二,在感染性疾病里,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事件,像这次的新冠疫情。”张文宏解释道。
选择这个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负重前行,因此他积极地接纳了自己“焦虑”。
“没有焦虑就没有准备。我一直在想,如果这次新冠疫情在上海发生,我们会怎么做?你必须为这个事情做准备。”
张文宏认为,只有在技术上和配套医疗设施上的“冗余”,才有面对例如此次新冠疫情之类的“黑天鹅事件”的底气。“所以‘焦虑’就势必会成为像我们这种感染科医生的主要特征。”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复旦人、澎湃新闻

相关作者:吴文恬、徐瑞哲、 徐明徽

微信编辑:泰妮


◢ 猜你想看↓↓↓
上海市民注意啦!未来怎么戴口罩?刚刚这场发布会说:“三个必须,两个建议”
力挺90后!张文宏再上直播:网络上一两句话,我不是特别care

新冠病毒已攻进白宫,特朗普贴身工作人员确诊,白宫紧急安排→

人在家中坐,珠峰西边来!别笑,这是真的:珠峰以每年4.2厘米的速度向长春移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