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被自行车包围的上海地铁站们....禁停是懒政!那该怎么破?
潘海啸:(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世界交通运输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首先,选择单车是值得肯定的好事。如果大家都开着小汽车“围城”那就麻烦了。
有一点,我们和其他国家情况不一样。国外推广单车的城市,一般骑的是自己的单车。我们更加发达的是共享单车,所以不能简单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解放日报·上观:自己的单车和共享单车,对管理而言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潘海啸:任何管理都针对一个责任人。自己的单车很容易责任到人,而且对自己的东西总是比较爱护,停放比较小心,相对好管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难以追溯,找不到一个具体负责的人。
单车“围城”,属于滥用公共资源。进出地铁站的周边空间具有公共属性。不能为图自己方便,一放了之。每个人都只顾自己,那城市就没有公共性可言。一座城市精细化程度提高,指标之一就是公共产品管理有序,所有人都遵守规则,才会让整个社会共赢。
解放日报·上观:除了惩罚,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潘海啸:根据停放需求,规划设计停放区域。
我们现在要么禁止停放,要么划根线,还是简单粗暴了些。松江大学城站做了很好的示范。他们做对了什么呢?几方主体一起协商。街道、商家、管理站、单车公司,一起坐下来协商,究竟哪里停放单车。
每个站点环境不同,涉及的情况不同,只有基层使用者和社区群众自己知道。所以,我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统一标准,而是把设计和管理权利下放给基层。
一禁了之是懒政。当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请专业人士,就如何高效利用空间,如地下空间等“开脑洞”,提供专业化的设计方案。
解放日报·上观:建设单车停车场,是否确有必要?
潘海啸:如果用于通勤,固定线路,确实骑自己的单车更好。这样能驶入小区,还不怕早晚高峰找不到车。非通勤的情况下,目前我们的个人单车不及共享单车方便。
我一直认为,现在有个误解,似乎共享单车发展很快,城市就是“慢行城市”了。但共享单车应该只是起到补充作用,最终还是鼓励每个人骑自己的单车才是目的。
而我们似乎有了共享单车后,公共政策上似乎就不再助推个人使用单车了。这是两回事。
比如有的地铁站周边,个人单车停放要收钱,共享单车停放却不收钱,这等于鼓励大家多使用共享单车,给地铁站空间管理造成负担,反而本末倒置。
在一些著名的“骑行城市”,共享单车非常少见。如果一座城市自行车系统打造得好,应该个人单车超过共享单车。个人单车使用率高,才是真正的“慢行”城市。
解放日报·上观:也有人认为,设计地铁站时,我们对单车的设施建设考虑得太少。
潘海啸:上海轨道交通建设较早,地铁+共享单车出行,是近几年共享单车发展之后出现的现象,因此大部分地铁站缺乏足够的空间。
新的地铁站规划应对空间有足够的考虑。荷兰将2000辆自行车直接停在轨道站厅,使自行车与轨道交通之间无缝衔接。
今天,交通出行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推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中,应该把交通出行的协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突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龚丹韵 张琦 杨颜菲 赵珺婕
微信编辑:泰妮
嘿,星标我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