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于等来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天开幕,这些电影全来了…

钟菡 张熠 上观新闻 2021-01-05

久别重逢

上影节初心不改


今天,以“全面奔小康·筑梦新时代”为主题的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为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揭幕。这是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举办的首个重大国际性影视节庆活动。

1993年,著名导演吴贻弓牵头发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A类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

疫情之下重启的这场光影盛宴,仿佛重回创办当年,同样克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困难。本届电影节在“向大师致敬”单元里,特别展映了吴贻弓的两部经典名作,其中一部就是让他与国际电影节首度结缘的《城南旧事》。

重放老片,致敬这位已逝的创办者,是久别重逢的象征,亦是上影节初心不改的象征。



安全放首位

尽最大可能惠民


参与影院展映的上海29家电影院和露天放映的7个商圈及36个社区放映点已于昨日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和调试,等待今天与广大影迷的重逢。

“重逢”,正是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海报主题。

7月20日电影院开放以来,参与今年上影节展映的影院大部分已经开放营业,秩序井然。

据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旗舰店店长石怡静介绍,本周一开放后,影院加强了服务员巡厅,除了常见的防疫“标准动作”,针对空调环境下有些观众需要毛毯的特殊情况,影院还新增了毛毯消毒柜,每场放映结束,对使用过的毛毯进行消毒。

经过四五天磨合,很多观众已经对实名认证、测量体温、出示随申码的“三部曲”熟稔于心。


以创新转型、公益惠民为主旨的本届电影节露天放映同样把安全防疫放在第一位。

每个放映点现场配备消毒液、免洗洗手液、酒精棉球、非接触式测温设备、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用品。

不论预约还是邀请,观众均为实名入场。各放映点根据各自的地形、环境、人流量等不同特点,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举措。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重启的上影节,展映影院上座率严格限制在30%,部分影片以露天展映、社区展映的形式公益惠民,扩大电影节辐射范围。

连续几年,沪语重映版《大李小李和老李》都在上影节一票难求;今年,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王晔联系上影集团时,对方不仅一口答应拿出影片公益展映,还主动提出放映《攀登者》。“露天电影放映的片单,这几年‘上海出品’最精华的作品都集聚了。”

今年,“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持续扩容,成员从2018年成立时的29个国家、31个机构,到如今已达44个国家、50个机构。

“朋友圈”的扩大,意味着更多元的电影文化在此交汇。日前登陆大银幕的《第一次的离别》曾在去年“一带一路”电影周展映,经上影节选送,相继入选匈牙利第十六届米什科尔茨国际电影节、以色列第三十六届耶路撒冷电影节。

而在本届电影节上,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土耳其等国家的电影都在上海拥有专属展映单元。

王晔说,每年策展,都是“优中选优”,国别均衡、类型多元都考虑在内,“电影节不是专为电影人服务,更要为影迷服务,给大家呈现最值得看、最难得一见的影片。”

“戛纳电影节等一些欧洲电影节面对的主要是专业观众,而上海电影节更多地面向普通观众,使普通大众在日常院线放映的影片之外有机会欣赏来自不同国家、代表不同文化的影片。”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曾连续参与多届上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审,他说,上海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际化大都市,在电影节设立时,就根据城市定位做出了不同设计,大量排片面向普通影迷观众,尽最大可能惠民。“电影是需要大众的艺术,让更多人有机会看更多、更好的电影,这是电影节的初衷。”



影像记录抗疫

讲好中国故事


影院复工之后,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


面对观众消费心理的变化,电影公司如何储备和选择电影项目?
院线电影转网络发行、超前付费点播是否会成为趋势?
如何借助技术手段保持影院消费对观众的吸引力,提升电影的互动及社交属性?

作为电影节重头戏之一的金爵论坛,紧随业内关切,回归创作本身。

面对重启的市场和刚刚复苏的行业,不少业内人士也在思考。本届金爵论坛的主题都很“实”,或关注电影创作类型实践与作者表达,或聚焦影院与流媒体之争下的发行与放映新趋势。

电影版权交易与服务论坛则从重版权、强服务、促产业的角度,邀请知名影视制作企业、影视版权服务机构、金融及法律行业的各方代表提供专业建议,为影视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

务实,还体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对当下热点有最新、最快的反应。疫情之下,涌现了大量纪录片创作。电影节论坛也把视野投向抗疫前线,邀请身处疫情一线的纪录片创作者,分享如何用影像记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因《野马分鬃》入选2020戛纳电影节官方片单而备受关注的导演魏书钧也被请到论坛分享他的尝试与探索。

唱响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永远是电影创作的前行动力。

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策划了“幸福小康”主题影展,展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八部优秀国产影片——

  • 《五朵金花》1959年上映后引发观影热潮,创下新中国电影出口国外的最高纪录;


  • 获1983年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的《人到中年》,上映后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关于知识分子待遇的大讨论;


  • 1990年的《北京,你早》敏锐地捕捉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与人之间因情感上的新旧交替产生的矛盾和困惑,并记录下珍贵的北京城市风貌;


  • 2018年的《我不是药神》拍出了一部既好看又发人深省的社会道德剧……


好电影总是紧扣时代脉搏,广泛引发共鸣,也将话题和意义延展到了电影之外。




“云”集海外展商

占比首达五成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影节以诸多创举回馈疫后的影迷。在全市29家影院展映的320多部影片中,世界首映、国际首映、亚洲首映及中国首映影片多达232部。

金爵奖、亚洲新人奖虽不评奖,今年的上影节依旧是新作新人的首秀场,这是国际顶尖影视制作者交付出的信任。

虽然国际影人因疫情无法抵沪,但他们的新作、力作如约而来,在上影节首映。

来自英国的《沉默的海湾》,日本的《行骗天下JP:公主篇》《澪之料理帖》等,都能在上海先睹为快。

影视节“云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700多家海内外影视机构报名参展,总数超过往年,境外展商第一次占比达50%左右,华纳兄弟、索尼、派拉蒙、环球影业等好莱坞大厂牌,均第一次报名注册。

电影大师班也以远程连线、居家自录、现场座谈等不同形式如约而至,詹姆士·沙姆斯、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河濑直美、是枝裕和等大咖在云上分享电影之美。


2010年,32岁的李霄峰凭借《灰烬重生》入围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在业内崭露头角;今年,他执导的电影《风平浪静》入围金爵奖最佳影片。他形容,通过这个带有悬疑色彩和商业属性的故事“踏浪而来”,“久别盼重逢,期待在电影节期间与观众共赴一场光影重聚。”

这位青年导演的成长路径,折射出上影节新人阶梯型培育体系的不遗余力。

今天起,电影项目创投将逐一进行项目陈述,并于28日揭晓项目成果。本届创投项目共收到来自9个国家的450个申报项目,其中29个项目入围,半数以上为中小成本项目,七成为导演处女作。

导演梁鸣在处女作《日光之下》入围亚洲新人奖的同时,携第二部影片《甜蜜变奏曲》亮相创投会。

“创投是代表希望的项目。今年来了很多‘第二部导演’,他们依旧愿意把第二部作品带到上影节的创投平台。”王晔说,“虽然疫情下的相聚要保持距离,但上影节对市场的推动,对影片的宣传、孵化步履不停。”

今年的上影节
你抢到了哪些电影?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钟菡 张熠
微信编辑:车车
校对:桑河

◢ 猜你想看↓↓

央视直播美驻成都总领事馆,引全民围观...王毅:中美关系目前面临的困难,完全是美方一手造成的

解放军发布封海公告:弹药威力大、覆盖广,注意避让,否则危险极大
外交部: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人员从事与其身份不符活动
为什么是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专家解读!向美国传递清晰信号→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