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的乡村该是什么样?粉墙黛瓦、蝉鸣蛙声、星光点点...揭秘“网红”吴房村“变形记”→

杜晨薇 上观新闻 2021-01-05
这是我们印象中的农村吗?

“三分黑七分白”的江南水乡建筑风貌
小桥流水人家的乡间野趣
还有企业、工作室、民宿、餐厅的混搭业态格局
...

是的,你没看错
它就是上海的“网红村”
——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

不过细细想来也不奇怪
这恐怕才是上海
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农村该有的样子


作为上海市首批九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吴房村自2018年引入国资,对曾经古旧不堪的贫困乡村进行全面的升级重塑以来,如今已然蜕变为集办公、生活、旅居为一体的产业示范社区,并感召了一大批年轻白领入驻,带领着新、老村民创业就业,共同探索着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示范之路。


仲夏夜的吴房村
蝉鸣蛙声、星光点点

住在这个小村落的人们
数十年来过着日出而息
日落而作种桃为生的日子

直到去年
一幢幢农房骤然住进百余位年轻的白领

前院办公、后院居住
不光给村庄的夜晚增加了亮色
也打破村民原本沉寂的生活
...

今天
就为大家来揭秘
“网红”吴房村的“变形记”


宅基地流转不是一件容易事



“要搬别人搬,我可不同意。”

很多人已经说不清吴房村曾经的样子,但秦瑛记得。3年前,吴房村还是绵长的浦星公路旁不起眼的小村庄,村路泥泞,房屋破旧,河水也淤堵浑浊。

明确要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改造后,奉贤区计划利用盘活宅基地的创新手法,通过村委会长期回租百姓宅基,重新修缮或翻建后再租赁给市场,让吴房村众多闲置的老房子发挥价值。

于是,吴房村党总支书记秦瑛时常会听到开头这句抱怨——老百姓起初不理解,为什么改造我的村子,还要让我腾出家园?尽管与村委会签订长租协议,意味着村民年均可以拿到超过5万元的租金,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谁也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秦瑛一筹莫展时,村民老吴站了出来。“我先签。房子这么大,我自己住一间,剩下的租给你们不是好事嘛。”一面着手完成自家宅基的流转签约工作,另一面,老吴变成了村里的政策宣传员,逢人就说这项政策怎么好、哪里好。人们渐渐在老吴的“现身说法”中动了心。没多久,秦瑛手里有了28份流转合同。

吴房村历史悠远。其中有一户费家宅已建成百年,且保存得当。吴房村改造,费家老宅有望成为其间最大亮点。

可老费也是犹豫的。房子租给3户外来人家,每年也有一小笔租金,老费很满足。加上房子是家族世代留下的祖产,交到谁手上都有些不放心。为了征得老费同意,秦瑛已不记得几次上门。负责项目推进的上海东方桃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飞也和老费谈了再谈。当得知房子将按照一定的建筑保护标准进行细致的加固和修缮,并保留原风貌后,老费答应了流转。

如今,这座矗立在吴房村一组的老宅就像一块璞玉,经过建设者、设计者的“妙手生花”,成了吴房村的村史馆,人文价值和现实功效得到双重展现。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开始加入宅基地资源流转的队伍,61张合同签约成功了,61幢农民房焕发了新的生机。


尊重传统挖掘乡村独特之美



村民把空间腾出来,给了这座小乡村无限的发展可能。可怎么让百姓居住、企业办公、文化旅游等功能在一方土地上融合共生?问题留给了项目的设计方和建设方。

负责方案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总院请来了国画大师吴山明。“吴房村曾经粉墙黛瓦、桃林竹桥、木船水车……能不能建成一幅大写意的山水画?”吴山明走访后,果真就带着团队创作了一幅水墨长卷“桃源吴房十景图”,这成为后来吴房村改造设计的蓝本。

设计方案到了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乡村振兴事业部总监、吴房村项目部项目经理曹峥手里,农、林、路、桥、水、田、房这一个个元素,便从画中走出来,走到真实世界里去。曹峥说,设计很出彩,手绘花墙、悠闲泊船、竹编小桥……每一景都恰到好处。可真正实践起来,却时常碰到说不出的困难。

河道护岸,如果比照城市里的做法,一定是以硬化为主的。“但在吴房村,我们的设计宗旨是‘让小蝌蚪找到妈妈’,换句话说,让两栖动物能够自如地下水、上岸。”

施工方最终决定舍弃直立式护岸,用原生态的泥土坡岸替代,河道水系也保留过去弯弯曲曲的样子。两岸的树、草、花则不拘一格,有的直挺挺长在岸边,有的任它歪着脖子倚在坡岸上。小桥、流水、人家的妙趣跃然眼前。

“过往我们承接的项目大都是城市单体项目,改造这样的田园综合体还是第一次。多数时候,我们必须清空自己,抛开既有经验,寻找属于大都市乡村特殊的建设方案。”曹峥说,在重建农舍时,也有人提议用城里常见的水泥砖,可施工时还是用回了红砖。房前屋后的绿化,没有采用城市的做法。屋前种两棵果树,屋后留一片菜地,再点缀些富于野趣的花草,“农村还是要有农村的样子。”

尤其让曹峥感到“为难”的,是农村百姓坚守的许多老传统、老讲究。开门不能见桥、门前不能有明桩、路不能正对着家门……每一个小小的施工细节,老百姓都要拿沿袭了几十年的“风水”习惯和施工方较真。许多村民甚至每天一清早就跑去工地“监工”了,他们带着尺、带着工具、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曹峥不慌不忙,他总是能和团队一起,站在施工设计的角度,想到解决方案。“桥对着门,那我们就把水桥整体平移。门前有桩,就用木饰面材料给桩子隐蔽起来……这里是村民的家园,他们有绝对的权利决定它的样子。”


新老村民共同打造幸福之家



吴房村904号,原先是一处带着天井的小院。如今,一群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青年人,在改造后粉墙黛瓦的新农舍里,负责产业项目的评估、投资或引入。

吴房村的运营方上海思尔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可可介绍,短短一年间,在吴房村注册的企业已有55家,以农创文旅、亲子研学、智能制造、医疗康养等行业为主,引进新“村民”117人。仅仅是思尔腾公司旗下,围绕项目引进、基金运作、文旅餐饮、黄桃种植等数个产业板块已经成长起来。

“我们的员工不仅年轻,大都还有高学历。”袁可可说,在乡村工作并不容易,为了让吴房村尽快完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熬夜加班成了这些“新村民”的常态。

就在今年,思尔腾推出名为“吴房有桃”的农产品及衍生品,包括黄桃鲜果、罐头、汽水、啤酒、点心、米露等,让当地的农业+文创走出了第一步。“我们有信心,在大家的共同奋斗下,把吴房村建设得更美好、更富裕。”袁可可说。

不光“新村民”积极肯干,许多老村民也活跃起来。吴房村一组的费立平,把自己家的生意放一边,回到吴房村注册成立了青韵物业管理公司,还雇用了村里20多位阿姨爷叔,负责吴房村的保安、保洁、保序,全天候为乡村的水清、岸绿、景美、路畅“保驾护航”。

费水仙,因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能干主妇,“竞聘”上岗成了吴房村半山驿民宿负责卫生服务的“大掌柜”。她把几间客房当成自己的家,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还自学了手磨咖啡,与来往游客自豪地介绍着家乡的风土。

如今,吴房村的黄桃种植也正尝试用老树换新苗、改良黄桃的品种,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化手段,探索提升种植农业的附加值。几十位村里的老桃农则摇身一变,成了黄桃基地的技术员。仅2019年,吴房村村民就增加租金收入总计350万元,村民就业收入总计180万元。


真·世外桃源
这才是上海的乡村该有样子!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杜晨薇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丁丁


◢ 猜你想看↓↓
考古=没钱途?留守女生高分报考北大考古,反被喷上热搜!考古圈出手了,结局很暖心…
感谢新冠?中超解说员与足球名宿竟在抖音如此调侃!大连电视台道歉来了→
中纪委7月深夜打三虎!今年以来,已有9个中管干部被拿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