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4岁少年被母亲打耳光后跳楼:孩子的错,背后都是大人的错?

谢飞君 上观新闻 2021-01-05
据封面新闻报道,上周四,武汉一名初三年级的中学生,在学校里被其母亲当众扇耳光后跳楼自杀,虽然已经尽快送医,但是因为伤势过重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新闻一出,随即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因为他是在被其母扇耳光后
从教学楼跳楼自杀

父母如何与孩子交流成了舆情的焦点

悲剧发生后这几天
网上对孩子母亲的谴责铺天盖地:
她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她不配当妈……

面对众多网友对这位妈妈扇耳光行为的声讨,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成人在面对孩子时有很多可供改善的方面,比如要避免情绪对抗上升到肢体对抗,要避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去要求……然而,想要避免悲剧重演,并非谴责这位母亲如此简单。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当天下午这名中学生在教室与另两名同学玩扑克牌,班主任邀请三名学生家长到校配合管教。这样的“配合”,相信很多中国家长并不陌生。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家校互动”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方式。从幼儿园开始,这一代家长就学着和孩子一起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亲子活动,到了小学,家长的参与转移到了学业、行为习惯的管教上。我在不同场合听不同城市的家长讲过“家校互动”的工作量,很多家长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学习习惯、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把多年前的学校生活又重新体验了一遍。

“家校互动”的本意,应当是推动家长适度参与教育,并在同孩子和老师的互动中形成教育合力,使教育能量最大化,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但现实中的“互动”,对父母而言并不容易。家长们人到中年,本身就要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压力,而和父辈们相比,他们在教育上的付出已经明显增多,“适度参与”常常变成“深度参与”甚至“过度参与”。如今因为一起偶发的悲剧“吊打”家长,并不公平。像新闻中的这位母亲,当她拿出额外的时间、精力去应对孩子不遵守校内规矩这样的具体问题,她必然也有情绪,有压力,要做到各路专家们事后分析中的专业、克制、理性,难度相当高。

在众多事后分析文章中,孩子被当众掌掴是最受诟病的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了羞辱,觉得没有面子、自尊受损,他决定去死。这样的决绝让我们痛心,所以公众忍不住指责母亲行为不当。而在事发的语境中,母亲何尝不是相似的角色?她因为孩子的不当行为被老师叫到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她也是觉得自己没面子、自尊受损,才会有走廊里发生的那一系列针对自己孩子的过激行为。

可见,在情绪处理上,家长并不比孩子高明多少,而这已经成为悲剧发生最直接的导火索。在14岁的少年跳楼之前,17岁的少年跳下高架桥也曾引发广泛关注。当时的那个少年,是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后,没有得到母亲的安慰而是遭遇了批评,持续争执之后做出了极端反应。我们有必要正视,在成年人看来没必要走极端的事项,很可能成为孩子绕不过去的坎。

怎样的无望会让一个孩子选择纵身一跃?答案或许并没有成年人看起来那么宏大深奥,也许就是一点积少成多、变小为大的焦虑。也正因此,在网络上“鞭挞”不懂情绪控制引发悲剧的家长之余,需要真正考虑一下,有没有切实的措施能减少各方的压力,有没有可能尽快给学校、家长和孩子加上一堂情绪管控课,从根子上推动问题的解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谢飞君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桑河


◢ 猜你想看↓↓

这两天,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去了这些地方!

总理在南京路步行街,花60元买了3袋大白兔奶糖

最长或需隔离28天!国庆假期如何出游?中疾控发布重要提示→

火上热搜的“小张”是谁?几百万网友帮他维权!这种门不少上海人家里都有,值得警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