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自媒体发布
《泪目!陪伴上海人155年的福州路,要拆了!》一文称“福州路如今已繁华不再,拆迁在即”11月18日
上海市网信办
巡查发现此虚假信息
第一时间责令其删除不实文章
发布致歉声明
自行暂停更新30天
11月18日,上海市网信办巡查发现微信公众号“探店魔都”发布《泪目!陪伴上海人155年的福州路,要拆了!》一文,称“福州路如今已繁华不再,拆迁在即”,散布传播虚假不实信息,混淆视听,严重干扰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上海市网信办第一时间要求公号删除不实文章并紧急约谈公号运营负责人。公号运营者在约谈中承认,上述虚假信息来自网络平台,并未现场求证或向权威部门核实。该营销号粉丝数超过20万,发布上述文章的主要目的为吸粉涨粉、赚取流量,传播虚假信息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上海市网信办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互联网法律法规,责令其发布致歉声明,自行暂停更新30天。
上海市网信办正告自媒体运营者,任何网上行为都须严格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不要心存侥幸、知法犯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必将受到严惩。针对网络空间各类乱象,上海市网信办将持续深入推进网络生态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欢迎广大网民据实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
从20世纪初起,福州路就有 “文化第一街”之称,最多时福州路一带有大小书店300余家,中华、大东、世界、传薪、开明、商务等大型书局书店都先后开设,还有周虎臣、周兆昌、曹素功、胡开文等笔墨庄纷纷迁入。20世纪30年代,到福州路上的书店“淘宝”,到沿街茶楼喝下午茶,是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福州路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仍具有很高的文化影响力。1998年12月30日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开业时,一时风光无限:营业面积超一万平方米、大手笔的七层零售空间,开张初期要花三元钱买进场票,读者仍争先恐后探店尝鲜。很多上海80后、90后当时在开学前都必来福州路上的上海书城买教辅补习书。
1999年,上海书城,孩子们在开学前来买教辅书。金定根摄,图片来自解放日报
其实啊
在网购兴起的时代
上海书城福州路465号
上海书城是上海市最大的综合性书店被称为“世纪之交”的礼物
古籍书店在1956年开业,是上海最早的经销古籍类、古典艺术类图书的专业书店。一楼主要是文学、社科、诗词、宗教等种类的书籍。三楼经常售卖特价书,定期去淘一淘,收获想必不少~
福州路有一座亮眼的红房子,它的前身是世界书局。开店初期,巴金等文学家是书店的常客,几乎每周都来买书。齐全的外文原版图书、教辅书、甚至和国外几乎同步的原版杂志……可以一站式get~三年前,外文书店重新装修四楼,将日本知名手办品牌“animate”从一个小柜台扩大为一家门店。去年,外文书店又引入了受国内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原创手办品牌“潮玩星球”,门店设在“animate”旁边,一下就火了,不少年轻人几乎周周来逛。据说,两家店上新品的时候,年轻消费者会在外文书店开门前就在福州路上排队,店内还经常有拖着行李箱而来的外地动漫迷。很多80后、90后对百新的记忆可能是:这是一家文具店。其实并非如此。1912年,徐鹤龄在福州路创立“百新书店”,早期主要从事贩卖和出租旧书。重开后的百新书局既延续了老百新的传统,也有着自己的创新。上海笔墨博物馆展示了明清至今各个时代的墨模、墨品,以及近代海派书画大师们的用笔。周虎臣创导了海派毛笔,曹素功也是“海派徽墨”的唯一代表和遗存,两项非遗工艺,上海人的骄傲~老上海素有“吃在四马路”的说法,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人到福州路开设了许多宵夜馆,如杏花楼、燕庆楼等,以“快餐式”的经营方式和低廉价格招揽四方食客;原来设在广东路的不少徽帮、苏帮、扬帮餐馆也迁到福州路。直到现在,福州路上也不乏王宝和、老盛兴、杏花楼等一众老字号和新式网红小吃~春天的刀鱼汁面、夏天的糟货、秋天的鲜肉月饼,老半斋承包了很多老上海人的餐桌。200多岁的王宝和酒家,以清水大河蟹和绍兴黄酒名噪中外。“正宗上海菜,首推老正兴”。创始于1862年的老正兴,不仅资历老,还是米其林一星、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正式营业前,大堂旁边的卖品部就已早早聚集了一批买糟货、点心的阿姨爷叔。从青团到月饼,这位“上海点心界祖师爷”总能轻易掀起排队热潮~店里限量供应的熟食也是秒空的节奏,想买一定要趁早!“不进天蟾不成名”!有“远东第一大剧场”美誉的天蟾逸夫舞台,是当时检验人气的顶级戏院,吸引了无数京剧名伶。初入上海的梅兰芳也是凭借在天蟾开嗓后一炮而红。2018年逸夫舞台迎来大修。黄浦区图书馆2楼的春美术馆总是一不小心就会被错过,这里经常举办展览等活动,微信扫码就可以进入免费参观。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东方网、澎湃新闻、新民晚报、MeetShanghai、021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