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一周】特殊考验下的清醒与信心

朱珉迕 上观新闻 2021-03-18

舆论对上海的防控不乏赞许,但上海自身始终保持着冷静、理性和清醒。


“两会”一年一度,2021年却尤为特殊。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上海“两会”的会期较往年有所压缩,开会方式亦有所变化。
而就在“两会”开幕前,上海再现本土确诊病例,牵动人心。
好在,局部的应急考验,并未对“两会”进程产生太多影响。“两会”召开的过程中,防疫的应急响应、流调溯源、检测隔离、医疗救治、信息发布等,亦在迅即开展。“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在这一周得到了具体检验和体现。
到“两会”顺利落幕之日,上海已经可以对外表示,目前疫情“总体可控”,“我们对下一步的处置工作很有信心”。
称疫情“总体可控”是有依据的——此前的防疫工作体现了“主动发现”“快速处置”“精准有序”的特点,迄今出现的病例亦都在可控的传播链上。在结合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前提下,整套措施的精准推行,亦可为接下来的防控带来信心。
但这种信心,并非盲目乐观,更不是过早松懈。
一个多星期来,舆论对上海的防控不乏赞许,但上海自身始终保持着冷静、理性和清醒。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在多个场合表示,疫情形势复杂,各方面均要始终保持高度警醒,增强忧患意识,要多找短板不足、坚持查堵漏洞。他还多次要求有关部门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疫情防控中一些好做法,为我所用。
连续几天召开的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亦反复强调,当前上海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阶段,“希望市民朋友要绷紧弦,千万不能松懈,千万不能大意”。
在还有一个多星期就将迎来春节,而国内外疫情正在持续的情况下,既保持充分信心,从容应对、处变不惊,又体现高度清醒,慎终如始、理性审慎,是一座超大城市应对考验的应有状态。
年初,本轮疫情尚未出现时,上海已经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市主要领导曾指出,疫情考验面前,应当有“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定力”“快速锁定、精准管控的能力”,“确保把可能出现的风险消除在始发状态”。同时,亦期待方方面面有效协同,全体市民配合支持,“以自律守护家园、守护城市”。
如今仍在“应考”之中,各方无疑需要更好展现这样的行动力与协同力。一方面,管理部门、专业机构需要更好夯实基础、查漏补缺,密实扎紧防控网络,以最大努力遏制疫情扩散风险。
另一方面,包括市民在内的方方面面,亦不能因为“专业防控”的加倍努力而放松自身的防控要求。那些“从我做起”的“三件套”“五还要”等防疫习惯,此时更应反复强调、切实遵守。
有这样的协同力与行动力,就不怕遭遇考验,亦可以对未来有更强的信心。对上海而言,不仅防疫,新关口下整座城市在各个领域的前行,都是如此。
被称为是“精华版”的今年“两会”上,上海“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获批通过。对上海而言,今年无疑是一个全方位的“新起点”。
“如果说前段时间是在谋划上下功夫,接下来就要在落实干事上下功夫。”1月24日下午,李强在参加其所在的浦东代表团全团审议时说。
从“五个中心”到“四大功能”“五型经济”“五大新城”,以及被归纳为“1+3+1”的“五张王牌”(即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及进博会),整个“十四五”时期,事关上海城市功能、格局、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战略任务,均已有了较为明确的思路;有些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分解,有些则已经谋定方向,明确路径。
“当前关键是把中央明确的宏伟蓝图变成浦东、上海的施工图,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和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我们的务实举措。要谋定快动、雷厉风行。
这个“快”字,从去年下半年起就被反复强调。在全球形势深刻变化,国内竞争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下,尽快推动战略意图的落地转化,并及早占据先机、下好“先手棋”,无疑是应对新一轮竞争挑战的必须之举。
1月25日,市主要领导在参加市政协全会专题会议时亦指出,上海强化“四大功能”,必须坚持战略谋划与务实推进相结合,尤其要瞄准那些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重要领域,聚焦“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环节,积极谋划推进具有标志性意义和引领性作用的重大举措,“在持续推进‘量的积累’中不断实现‘质的飞跃’”
而同时,在各项战略任务实施到一定程度之后,“更高水平”的推进,更来自全方位的协同、联动、集成。
“两会”上,“联动”“集成”是多次出现的热词。比如,关于浦东下一步发展,市里就要求,浦东应强化“全域整体性发展”,“要把各个不同功能区块联动起来,也要把国家给上海的重大任务联动起来,还要把重大政策联动起来,不能零散”
会上提出的“功能集成”“创新集成”“治理集成”等三个“集成”,就是强调浦东和上海都应当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也就是说,在此前侧重点上突破,并取得了相当成就之后,新起点上,无论是浦东还是整个上海的更高水平改革开放,都要跳出“单兵突进”的传统思维,强调多点的、更具系统性的协同、联动与集成。
这种联动集成,并非要削弱单点上的突破力度。恰恰相反,“点”上的突破力度只会被要求更强——比如,对于浦东,当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要“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创世界和未来之新,实现换道超车、先人一步”。
“五大新城”等新的战略布局,亦适用这样的思路。同时,各大战略、各大版块、各项政策之间,也需要找到更多连接点、平衡点,相互间构成一个大的系统和网络,在联动中共同扬长补短,共同提升系统的能级,并以系统之强反哺单项之强
这里也包含着始终被强调的“问题意识”。更高起点上的前行,更容易先遇到问题、也可能遇到更多问题。始终保持对问题的清醒、敏锐,有足够的心理预判和工作预案,并能因时而宜作出决策,就不怕遭遇问题,也可以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不是坏事,及时补上就很好。”对于上海来说,方方面面都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这是中长期高效能治理的重要遵循,当然,也是应对短期考验的必由之道。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珉迕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wing

◢ 猜你想看↓↓

【上海一周】从防疫到改革:上海的“守势”与“攻势”

【上海一周】再提“比学赶超”,上海特殊时刻传递何种取向

【上海一周】面向2021年的第一组信号

【上海一周】2021,给予上海干部的特别叮嘱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