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美了!河南春晚《唐宫夜宴》持续霸占热搜,观众为何爱这群“唐朝小胖妞”?

上观新闻 2021-03-18
因为一个节目《唐宫夜宴》,原本不在“C位”的河南春晚就这样火出了圈。

从腊月二十九首播时的“默默无闻”,到正月里无数网友在朋友圈自发“安利”,几经发酵之后,河南春晚几度冲上热搜榜。《唐宫夜宴》则成了今年春节国民度最高的节目,没有之一。不少网友纷纷称赞:“惊艳!”“国宝真的动起来了!这才是中国文化!”

《唐宫夜宴》给我们上的这一课,远不止于春晚的正确打开方式。

超过5分钟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讲述了一群唐俑造型的唐朝女乐官在赴宴路上发生的趣事。


据晚会总导演陈雷介绍,《唐宫夜宴》改编自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郑州歌舞剧院参赛作品《唐俑》。

光看亮相动作,观众会以为是一个不错的歌舞节目。但接下来的画面,却大大超出了观众的既定预期。在5G+AR的技术加持下,整个舞台“变”成一个美轮美奂的博物馆,参加夜宴的这些唐俑少女犹如进入一场博物馆奇妙夜之旅。这场赴宴路上,在少女们活泼娇俏又不失诙谐的打闹中,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等国宝在舞台上穿插出现,其中妇好鸮尊、莲鹤方壶和贾湖骨笛系河南省博物院镇馆之宝。

近年来,舞蹈节目爆款频出,《晨光曲》《朱鹮》登上央视春晚广受好评,《丽人行》成为电视综艺晚会常客。如今《唐宫夜宴》的走红,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一次技术与艺术的精彩碰撞。

唐朝小胖妞

古典舞的复兴


《唐宫夜宴》由郑州歌舞剧院的14位女演员表演,灵感来源于河南博物馆中的一组唐三彩乐俑。为了演活丰腴的唐代侍女,她们穿上了塞着海绵的连体衣,嘴里含着特制棉花,让腮帮鼓起来。眼角画上两道月牙形妆容,那是唐代潮流面饰“斜红”。繁复的发饰加上唐三彩色样的纱衣,“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成为现实。


夜宴场景

在《唐宫夜宴》之前,曾有爆款舞蹈《丽人行》,还原杜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场景,同样展现盛唐气象,但风格大相径庭。“以前看过的古典舞,大都追求动作和表情抒情唯美,《唐宫夜宴》不一样,幽默谐趣,人物憨态可掬,充满烟火气,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观众周妍说。

在B站上,《唐宫夜宴》的视频已有近400万观看。周妍说:“汉唐舞是什么样的,有学者的考证,也有艺术家的想象。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好作品,推动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复兴。”

技术改变艺术


《唐宫夜宴》只有5分多钟,却实现了不同场景和视角的花式切换。开头在虚拟的博物馆场景中,唐代乐俑复活。梳洗完毕,赴宴的过程中,出现“人在画中游,前阻青山,后倚廊桥”的幻镜。最后,场景切换至大气磅礴的宫廷,空中飞鱼,乐师起舞,恢弘绚丽。


人在画中游

要实现虚拟与现实的重重转换,《唐宫夜宴》借助了数字媒体技术的魔力。演员们在舞台录制了一遍,又在棚内录制了一天,最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合成,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制造出“梦回大唐”的效果。


带一点幽默感

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教授代晓蓉指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在舞台上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和普遍。今年央视春晚,观众就看到了虚拟歌手洛天依和真人歌手一起演唱。数字媒体并不是音乐与舞蹈的陪衬,而是进行着真实的互动与融合,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在碰撞中形成全新的张力。


众多国宝亮相

代晓蓉认为,重要的不是技术有多么尖端,而是如何用技术去丰富艺术创作语言。“《唐宫夜宴》最成功的地方在创意。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复刻了唐代生活场景,让博物馆里的乐俑复活了,人物形象很鲜活,场景转换很精彩,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很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此外,新民乐的运用,也把唐代的气度、雍容、昌盛表达出来。”

《唐宫夜宴》借用了众多国宝文物元素,杂糅了纷繁的视觉形象。有观众觉得“目不暇接”,也有观众觉得“过于芜杂”。代晓蓉建议,《唐宫夜宴》的视觉风格可以更统一,让作品的色彩、质感更加考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李君娜、吴桐

微信编辑:胡雨松

校对:rong


◢ 猜你想看↓↓

看哭!这段视频,还原了喀喇昆仑那场英勇战斗,今天华春莹动情回应

太危险!上海一居民楼顶成“网红”,有粉丝撬锁也要进,还放烟花助兴?

上海“暴力升温”之旅开启!今天昼夜温差近14℃,周日最高23℃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