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一周】这些领域,上海何以打造“最佳实践地”

朱珉迕 上观新闻 2021-10-10

开放、创新、制度文明……种种要素的激发,构成上海的竞争力所在。


防台、防汛加防疫,无疑是上周以来整个上海的重中之重。
7月29日,继一周前的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后,上海市委常委会会议再度研究部署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杜绝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要突出一个“严”字。
会上专门指出,要全面强化应急指挥体系,压实值班值守制度,抓紧完善优化流调筛查、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应急处置预案,“做好应对严峻复杂情况的准备”
几天后,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专赴公共卫生领域两个实验室调研,并与主持实验室的张文宏、吴凡等知名专家深入交流。李强在调研中表示,各方要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的复杂形势,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要把形势看得更严峻一些,把研判做得更到位一些,把问题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
一年多以来,多次反复的疫情形势,一再考验着这座城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作为超大城市和重要口岸,上海也要常备随时应战、随时处理风险的状态,并在一次次风险应对中巩固体系、提升能力,做到更加科学、精准、有效的防范应对。
与此同时,在一些先行探索、先行创造经验的领域,上海亦在寻求新的突破。
7月27日,上海市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座谈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专程来沪出席会议并讲话,其中提到,“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过程民主的地方,是全国人大的基层立法联系点”。
他还指出,上海“在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加强立法联系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守正创新、走在前列”。这既是对既往的肯定,亦是期待。
李强在会上也表示,上海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首次提出地”,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上海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融入人民城市建设的各方面,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
作为一座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城市,上海需要在各个领域努力创造样板,除传统上作为重头的经济领域改革开放外,更包括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亦是城市治理不可绕开的重要方面,更是“软实力”的重要表征。
近来在多个场合,上海都强调,要“努力打造成为我国城市的治理样板,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新境界”。某种意义上,在创造了经济领域飞速跃升的奇迹之后,在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的探索实践,也是如今需要对世界讲好的“中国故事”。
上周的座谈会上,李强表示,应将全过程人民民主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去认识,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中去把握,放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中去分析,放到当今世界治理实践中去比较。而以这样的视角,至少可以从五个维度来把握其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于中国、生长于中国、符合中国国情。
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地反映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三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政治优势和根本保证。
四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不断成熟、不断定型的制度体系作支撑。
五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实现民主这个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中国方案。
要成为“最佳实践地”,上海需要具体诠释这五方面的内涵,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在城市治理实践中发挥切实作用,以具体、实在、真实的民主参与,推动治理进程,以彰显理念与制度的有效性,并用有效性来诠释优越性。
李强表示,上海将进一步拓展制度化实践,搭建高质量参与平台,提升公民参与质量,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故事。
同时,这座城市也将在先前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推进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努力使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上海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载体、响亮品牌”。
对上海来说,需要打造的当然不止这一个品牌,希望成为“最佳实践地”的也不仅这一个领域——上周末围绕“进口”与“消费”的全市性部署,同样传递出期望进一步塑造样板、引领潮头的信号。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100天之际,上海召开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李强在会上表示,上海应以前三届进博会成功举办为新的起点,“始终如一高度重视,一以贯之倍加珍惜,在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指导下,坚定不移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需要付出努力的,包括展会设计、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溢出效应释放等多个层面。李强特别叮嘱上海各区、各部门,要“始终保持第一年办展、第一次办会时的那股子热情和劲头”,要“树起开放的形象和标杆,办出上海的特色和水平”
他亦强调,第四年办会,要“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相结合,发挥好消费潮流风向标作用”。
7月19日,国务院宣布批准在上海等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对进博会而言,这是办到第四届后迎来的一个新的背景。而对上海来说,此番“先行先试”,亦被视为一次特别的机遇。
“发展商业、繁荣消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上海意义重大,是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必然要求,是对城市核心功能的叠加和放大。”在为进博会服务保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的同一天,上海召开高规格的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动员大会,部署推进此项重大任务。
上海历来是“消费之都”,近年提出打造的“四大品牌”中,“上海购物”品牌亦引发普遍关注。而在赋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使命后,“国际”与“中心”的定语,进一步强调了这座城市应有的站位和功能。
动员大会上,李强用五个“加快”描述上海在各个层面上的努力目标:加快形成万商云集的消费供给,加快培育独树一帜的首发经济,加快建设闻名遐迩的消费商圈,加快创新丰富多彩的消费模式,加快打造近悦远来的消费环境
而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被概括为一组辩证关系——
不仅要满足全市实有人口的消费需求,而且要为长三角和全国人民的消费活动服务;
不仅要成为商品与服务的集散地,而且要成为消费潮流的引领地、优质商品和服务的标准定义地;
不仅要繁荣国内消费,而且要对内引流全球商品和服务,对外导出国潮国货,成为“中转站”和“桥头堡”;
不仅要促进商业本身的繁荣,而且要有力牵引流通的高效、生产的革新、供给的优化,提高经济循环效率,有力赋能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功能”“五型经济”。
也就是说,新起点上的提振消费,不是就消费谈消费,亦不是就上海谈消费,而需要真正将上海视作一个连通全国与全球的“中心节点”,将消费视作一个激活经济循环的支点,并以具有前瞻性、包容性的制度设计,提升消费领域的制度性竞争力。
而上述要求,与上海这座城市本身的功能定位与气质精神,均有内在的联系。
这是一座以开放立身的城市,是自觉服务全国、始终放眼全球的城市,这也应当是一座崇尚规则、崇尚制度文明、善于以制度创新推动各领域创新的城市。
开放、创新、制度文明……种种要素的激发,会构成上海的竞争力所在。而打造各领域的“最佳实践地”,也都需要从这些要素中寻找指引。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珉迕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晓川

◢ 猜你想看↓↓
最新!上海确诊病例感染来源查明,曾有高风险行为!张文宏:出现这些症状速去医院
平均1传8 !变异新冠病毒中传播性最强的“德尔塔”,到底厉害在哪?
男子发烧38.9℃乘坐上海11号线?口罩也不好好戴?上海地铁回应了→
上海老司机也要“吃药”!外滩隧道这个入口为何有点“坑”?
放大看!管晨辰膝盖上写了4个字……网友:过分可爱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